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我要调查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6489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723动车事故后的反思

已有 355684 次阅读2011-8-16 11:27 |个人分类:营销那点事|系统分类:营销人生|


发布时间:2011-8-16 来源:www.51diaocha.net

——723动车事故后续追踪调查研究报告

20117232034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导致D301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掉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1516车厢损毁严重。当事故发生时,我们曾恐慌、震惊,也哀痛,为我们所逝去的同胞默哀。

高铁,这个曾让人欣喜其所带来舒适便捷的列车,而今天——723事故后,其又带给我们地是什么?是安全?是信任?还是……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

一、调查对象的群体特征

1、性别构成

1.1:性别构成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参与本次调查中,46%是男性,而54%是女性,整个的男女比例相当。

2、年龄构成

1.2:年龄构成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之间,占比达九成以上。其中21-30岁的占比达到61%,所以本次调查中过半的被调查者为80后的。

3、教育层次情况

1.3:教育层次情况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上有近七成的人是大学本科或大专,14%的人为硕士研究生,其它的为大专以下的学历。此次调查的总体受教育情况还是比较高的。

4、地区分布情况

1.4:地区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被调查者所在地区分布情况上,华南、华东的群体相对会多些,其中华南的被调查者为34%,华东的占比为37%,本次调查中没有海外的被调查者。

5、职业行业分布情况

1.5:职业行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可以说是来自各行各业,但其中学生为主要调查群体,其占比达28%。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思想特点或多或少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主体,所以应该更关注这部分群体对一些社会事件的看法。

6、获取信息渠道

1.6:获取信息渠道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在获取信息渠道上,微博与电视新闻是被调查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近九成的人会通过微博来获取信息,65%的人会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当然还有其它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选择的人相对会少些。

7、信任的信息渠道

1.7:信任的信息渠道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由于微博是现代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渠道,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一些信息发布上会更客观真实些,所以有67%的被调查者表示微博是最信任的信息渠道。虽然电视新闻是六成以上被调查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在信任度上却不容乐观,只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是信任的信息渠道。而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途径——电视新闻在面对信任度低的问题,是否应该值得去反思的呢?

二、723动车事故的媒体获知

1723事故的知晓度 

2.1   723事故的知晓度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动车事故是一种伤害性比较大的事故,这种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受到广大群体的关注。在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均知道此次的723事故。

2、对您影响最大的723事故报告媒体


2.2:对您影响最大的723事故报告媒体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723事故发生后,很多媒体均有对其进行报告,如各大新闻网站、电视媒体、各大报纸等等。但在众多媒体中,有87%的被调查者认为微博是其影响最大的报告媒体。这与微博是大多数被调查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存在一定的关系。

3、新闻联播,党报等媒体对723动车事故报告的满意度

2.3:新闻联播,党报等媒体对723动车事故报告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新闻联播与党报等媒体是具有比较公正性的媒体,但是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这些媒体对723动车事故的报告却令很多人很不满意,这部分群体占比达60%。此外还有1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可见这些公正的传播媒介正在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实现的考验。现在是一个信息公开化的社会,真相终将为世人所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对723事件报告如此高的不满意度,必然是其在对723事故的报告中存在一些不足性,或许是由于真实性上,或许是对某些问题的掩盖……这些都值得我们这些媒体去反思与总结,如果有一天,当所有人都对媒体的报告嗤之以鼻时,再去思考,这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4、网络媒体中关于723动车事故信息的满意度

2.4:网络媒体中关于723动车事故信息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网络媒体对于723动车事故报告的满意度上会比新闻联播等媒体好很多,有一半的群体是满意的,只有2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5、对您影响最大的网络媒体

2.5:对您影响最大的网络媒体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在众多网络媒体中,有94%被调查者认为微博对其的影响最大。而且随着微博交流的不断频繁,及为新生一代群体所接受,其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而传统的论坛与社区已成为过去式,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地降低。

三、723事故处理分析

1、关于上海铁路局局长等3人因温州动车事故被免职的态度

 

 

3.1:关于上海铁路局局长等3人因温州动车事故被免职的态度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723事故作为铁路运输中的一次比较大的事故,或许事故原因就是如有关部门所说的那些客观因素,但也或许存在其它我们所看不到的因素。不管是其中的何种,事故发生了就应当有人承担责任。在此次事故后,上海铁路局局长等3人被免职了,有57%的被调查认为这是有必要,只有14%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所谓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如此大的事故面前,作为领导也必然是其责任的承担,被免职也是大多数人所趋同的。

2、对于遇难者每人赔付50万的合理性分析

3.2:对于遇难者每人赔付50万的合理性分析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每次事故后无法避开的话题就是它的赔偿问题,723事故也不可避免。生命曾可贵,当我们的生命还在延续时,有谁会想我的生命值什么的问题呢?生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吗?在723事故后,对于每个遇难者予以50万的赔付。对于这个数字,有8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不合理的,当我们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时,是否会觉得这个数字是那么的轻微?它们已换不回我们所逝去的亲人朋友,换不回曾经的幸福。

3、对动车追尾事故处理的评价

3.3:对动车追尾事故处理的评价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在对此次事故处理的过程中,有67%被调查者认为现场清理过快,可能造成乘客物品遗失,甚至可能掩盖了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面对这样的置疑,或许有些部门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但是让群众所看到的是其在面对一些突出紧急事件时的草率,或许是有意的,又或许是无意,这谁知道呢?

四、高铁的信任分析

1、高铁或动车的出行选择度分析

4.1:高铁或动车的出行选择度分析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723事故后,有一半的人在选择高铁或动车时会有些犹豫,表示近期内不会乘坐,等问题解决了再坐,还有34%的人表示坚决不再乘坐而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出行。这间接上反映了群众对高铁或动车安全性上的不信任,或许在以后这种信任还会回来,但至少近期是不会的。

2、中国铁路安全的信任度分析

4.2:中国铁路安全的信任度分析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当我们上升到对中国铁路安全的信任度分析时,在所有调查总体中,有77%的被调查者对其表示强烈的质疑,认为这样的事故是很让人后怕的,并希望铁路用自己的安全成绩来换取公众的信任感。这次事故对于中国铁路而言是一次危机,其是否能顺利度过要看铁路部的行动,用行动来获得群众的认可,用行动来改善自身,用行动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3、您认为政府处理该事故过程中可能隐瞒的事实?

4.3:您认为政府处理该事故过程中可能隐瞒的事实     数据来源:51调查网

政府在处理此事故过程中可能隐瞒的事实主要有以下三点:牵扯众多的政府部门失职,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隐瞒事帮发生的真相以减少政府应赔偿的金额;由于动车引进国外,该事故引发国际之间暗地的斗争。在调查中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三者情况都有可能存在,此外有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第一种情况。从总体上而言,有96%的被调查者认为可能存在第一种情况的事实隐瞒。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政府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是否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只有政府知道。每一个公民都是一滴水,或许一滴水的力量是微弱的,甚至可以忽略的。但是如果政府失去公信,那么此时或许就不再是微弱的滴水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3 07:57 , Processed in 0.0307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