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吴洪刚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6235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用工荒”背后的思考

热度 1已有 75137 次阅读2010-7-30 14:58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今年年后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用工荒”。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第一次劳动力的缺乏成为新闻关注热门主题。围绕 着用工荒,各种评论都有,但主流的的意见是: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结构性失业与用工荒并存,要改变产业结构才是最主要的出路。2、工资的低下造成了 人们不愿意出来工作。3、劳动密集型企业最缺人。  

  我们不能说以上的论点有什么不对,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用工荒的原因。  

  1、200万大学生失业,200万工作岗位无人去做?  

  如果以市场经济的正常观点来看,中国From EMKT.com.cn是失业率是 高还是低呢?为什么在高失率的情况下,有工作又没有人去做呢?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要求是刚性的。由于生活水准超出了工作效率,所以出 来所谓结构性用工难。生在改革时代,长在家庭保护下的85后,90后们。一离开家庭就已经建立了一个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生活标准。这是当今用工难的主要 原因。  

  有人说,由于年轻人素质的提升,适合于做更高产业的工作。这看似合理的说法,如果成立,那么高技术、高管理、高技能的岗位应该很好招 工,但遗憾的是,越是高素质要求的岗位,其实招人越难。劳动力素质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够,包括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严 重不足本身就阻碍了产业升级,怎么可能让产业升级后来解决他们的就业呢?

  高标准的生活要求,低标准的工作要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从大学生毕业的收入与在校开销来看,这些年与二十年前并没有什么比例不 同。我们当时在校每月80元,毕业工作127元,现在在校每月800元,毕业工作1270元,所谓不能养活的说法,是不攻自破的,再养不活,有工作总比没 工作养得好点吧!  

  2、反思教育中年轻人独立性、责任心的缺乏。  

  对年轻员工责任心丧失的感叹恐怕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无奈。一知名企业的主管说到:对于没有理由的辞职,我是不会挽留的。什么是没有理由, 就是一些员工辞职时,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想回家呆两个月在说。这种干几天再说,呆几天在说的的现象可以说是见惯不惊。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把工作仅仅理解为为 了生存而必须做的一件苦差。面对这种情况,不是哪一家单一的企业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他恰恰反应了教育中对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苍白。  

  独立性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联的,独立性又反应在经济的自立和思维的独立。经济的依赖是造成部分年轻人思维惰性的根源。这里面,家庭与学校 各应该承担一半的责任。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依附于父母的寄生思维,表面上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本质上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连结婚、住房、工作都得依赖于父 母的一代,如何让他们能承担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呢?  

  3、“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还是“干多少事,拿多少钱”。  

  都说企业工资低是造成用工缺乏的主要原因。但仔细想想,不尽然。在农业社会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事农活,但为什么必须要做农活,因为 那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现在一样,如果说是在高就业情况下,说企业薪资低,那是可能理解,但问题是在高失业的情况下,反而嫌工资低。就微观层而言,是社 会选择个人,而不是个人选择社会。就宏观而言,高工资与高效率是必然的联系,连基本工作技能都还不具备的年轻人,反而嫌产业结构低下。我就觉得奇怪的是, 连这么低下的产业都干不了,还能指望干什么高附加值的产业?  

  我们面临的咨询客户中,很多高薪的岗位等着招聘人才,但是苦于无人,所以不能片面的说企业产业结构不对,我认为现代企业对管理、技术和人员要求都在提升,而当今的学生和劳工们自身技能和素质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是用工难的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员工是本着“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思维。连自己根本就做不好的工作,不考虑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第一个想法就是给我多少回报。不考虑自己给企业和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虽然只是说法的顺序不一样,但核心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考虑自己需求,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也看不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个企业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招聘面试的故事,一位员工应聘业务员,低薪是800元。这位应聘的年轻人只问一句:“我一个月不够花怎么办?”  

  面临这样的用工环境,请问,我们还能说仅仅是提升薪资就可以解决用工的问题了吗?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都是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如果这种勤奋精神丧失了,那么产业如何升级,大家期望的高薪从何而来?


路过

鸡蛋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14:47 , Processed in 0.0308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