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神奇营销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595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神奇营销哲学之——营销真谛(不要只带半张寻宝图上路)

已有 112038 次阅读2010-7-4 22:17 |个人分类:神奇营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神奇营销哲学之——营销真谛

    中国目前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已经超过7000万,在这7000万大军之中,每一个营销人都有一个对营销的理解。每一个营销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营销生涯经历,对营销侃侃而谈。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在从事营销工作的7000万人当中,只有不足3%的人因为选择营销而实现了财富自由,绝大多数人虽然手里捧着营销这只金碗,但还是在四处乞讨。

    为什么差别会有那么巨大?即使是在同一家公司,销售同样的产品,巨大的差别依然存在,在营销领域,只有少到可怜的3%的幸运儿,他们理解了营销的真谛,因而采取了正确的行动,97%的人走在错误的营销道路上,无论怎样的努力,自己想要的结果始终没有出现,而且越是努力,离最终的目标越来越遥远。

    有一个故事,能够很形象地传达这种尴尬。

    在一个偏远的深山之中,有一个平和安乐的小村庄。

    某一天,一个奇特老人来到了这个村庄,这个奇特的老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点燃了一堆火,并在火堆上架起一个陶瓷罐,然后,他用一根棍子在陶瓷罐里不停地搅拌,搅着搅着,不一会儿,这位奇特的老人竟然从中掏出金块来了。

    村里的人十分惊讶,老人告诉村里的人,他已经掌握了传说中的炼金术,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把一些泥土和水在陶瓷罐中搅一搅,再用火烧,就会炼出金子来。

    村里的长老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炼金的秘诀。

    经不住村民一再的恳求,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老人说:“只是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觉得这件事太容易了,不要想树上的猴子,就可以从陶瓷罐中炼出金子,从此,全村的人可以快步走向小康生活了。

    奇特的老人走了之后,最后一次叮嘱“炼金时千万别想树上的猴子”,老人走了之后,村长便开始迫不及待地炼起金子来,他反复告诉自己,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越是越强迫自己不去想那只该死的猴子,偏偏猴子不断浮现在他的脑中,自然,村长无功而返。

    他只好让位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以去想树上的猴子。

    这个人还是失败了。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

    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不去想树上的猴子。

    绝大多数的营销人在从事营销工作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树上的猴子”——快点成交,但结果从来都是“炼不出真金”。

    那么,占97%营销做得非常辛苦又没有很好业绩的的营销人不免要问,如果做销售不想成交,想什么?

    答案在那些做的非常优秀的3%营销人的手里,他们一定知道答案是什么。

    当然,我也知道答案,但是在告知最终的答案之前,我们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营销的真谛是什么?

    也许你的答案是:

   “营销的真谛就是卖出产品”

   “营销的真谛就是服务客户”

   “营销的真谛就是感动客户,然后成交”

   “营销的真谛就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还会有很多答案,以上这些答案其实都只对了一半,就像你拿到手的只是半张寻宝图,如果你不知道另外半张图纸,其结果是你永远也别想找到保藏。

    营销的真谛就是“与客户进行价值交换”。客户就是与我们进行价值交换的那一群人。而要让客户愿意和我们进行价值交换,作为营销人必须首先付出,首先为客户创造价值,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建立彼此的信赖,然后价值交换才会变得轻松自然。

    一切以成交为导向的营销无疑都是非常自私的,就像脑袋里离不开树上的猴子一样,自然无法炼出金子。

    神奇营销最终也要成交,而且成交同样非常重要,但神奇营销以为客户提供价值、创造价值为核心,成交本身也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不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成交本就是不道德的,如果成交不能为客户带去价值,这样的成交必须放弃。

    因此,对营销的理解不一样,采取的行动就会不一样,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04:01 , Processed in 0.0271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