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研究行业中的一个中型企业,现代国际已经在过去的十二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常规项目经验,研究范围涉及移动、汽车、快速消费品、药品、家电、IT等多个行业,并在珠三角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营业额达到近3KW左右。从这一点来讲,其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拓展壮大和规范化的根基和实力。
但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其并不具备明显的相对优势。从行业来看,综合专项不如华南,汽车不如捷孚凯,移动、烟草不如益普索和方舟,并且其与以上公司的差距并非短时间能够赶上的;从地域来讲,其客户绝大部分集中于珠三角,尤其是移动更是依赖于关系紧密的几个大客户,不具备全国发展的优势,且存在较大的风险;从研究技术来说,这一点就更不用说了,满意度不如益普索,咨询不如明镜,数据业务不如方舟,农村市场不如慧聪,竞争情报不如赛立信,国际化程度不如很多跨国研究公司,更多是操作一些较小型的、较低层次的、传统的研究项目。
当然,近年来MIMR也在迅速的发展,尤其我们移动组,过去一年是丰收和壮大的一年,不仅业务量得到了很大提升,队伍得到了迅速壮大,项目结构也在逐步的优化。当然,好的结果是与公司及部门领导的战略方针及同事们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是,我们要看清楚,我们的成长有多少是来自于行业的成长呢?我们的成长是否在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竞争优势呢?我们和行业领导者间的距离是否在逐步缩小呢?
从移动行业的竞争环境来看,目前区域内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在迅速的扩张。包括方舟(获得06年度中山移动优秀合作伙伴,夺得07年度广东省移动合作伙伴资格,数据业务方面也已取得一定优势)、明镜(获得06年度东莞移动最佳合作伙伴,并在全国市场范围及某些业务方面取得先进优势)、益普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后盾,多次在应标中给我司造成麻烦,比如珠海的投标中我司技术分数和益普索相差甚远)、CTR(虽然进入较晚,但其和TNS合资的雄厚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北京慧聪和赛立信(在数据业务及竞争情报等某些独特服务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以及其他一些潜在的进入者(很多全国范围的公司,包括总部设于北京、上海的公司都在快速扩展,很多类似的策划及咨询机构也不容忽视)。
因此,即使我们已经在成长,同样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成长渴望。如果我们组及公司成长不够快,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成长机会(移动通信行业向3G转变的关键拐点),难以形成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在未来更激烈、更大规模的竞争中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