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史贤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4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产品战略:评论容易创造难

热度 16已有 174245 次阅读2010-10-11 16:38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博纳睿成        史贤龙

 

         2005年,我们为喔喔集团做营销咨询,在产品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精简产品线、开发新产品等。

        报告解读会上,客户管理层人员对每一个建议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听完我们认真阐述每一个建议的解释后,销售公司的李总找到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在会上对你们的方案提意见,激烈一点,你不要介意啊!我知道,我们评论你们的东西很容易,真要自己做就难了。评论容易创造难呀!

        会场上的风吹浪打因为李总的这一句话,顿时变成闲庭信步了。

        无论你是甲方,包括甲方老板,或者是乙方,不可能做到每一个判断或建议都得到认同。或者因为资源部支持,或者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员,或者是确实无法执行,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决策者来说,必须明白上面这个道理:评论容易创造难。

        以纸上谈兵留名的赵括、马谡,在事前都有人提醒此人不堪大任。赵括的父亲赵奢临死之前千叮万嘱,赵括母亲更是亲自阻止赵王任用赵括打长平之战;而马谡,并非庸才,在失街亭前曾为诸葛亮办理很多棘手之事,若无街亭之失,后世至少可以当得名士能臣之名。但之二人,终酿大错,为何?

        非熟读兵书之错,亦非未经行伍(好将军的前提并不一定是好士兵)之错,而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评论容易创造难!

        不知创造之难,而又喜逞评论之快意者,通常在心智之中缺乏“敬畏”之品性。

        缺乏这种品性之人,通常以为浮光掠影即可通晓奥妙,似乎品评精辟即成事实,而不知真正做成一事,正在于意识上的“毫厘之差”。

        什么毫厘之差?

        就是别人不说时,自己枯坐终日,心中半点思绪没有,一旦别人提出一个见解,总能立即评论如潮,仿佛思如泉源-----我工作咨询中碰到很多这样的人,我每次仔细观察这类人的表现都验证了我的总结,就是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是评论嚣嚣而创想枯槁之人。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会越来越不轻易评论,若评论,必定是经过思考,不会用感觉、情绪、不经论证的方式去评论。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会提出建设性意见,也就是批评一个观点或方法,必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说明其评论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

        做咨询,我们有时碰到一些企业或企业家,由于某种不可言传的原因,做出不可思议的决策----该决策之不可思议在于事前大家都认为会带来灾难后果,但是企业还是义无反顾地决策了,如任用赵括之赵王。

        但是,大多数客户都是明智的,非常清楚如何从咨询顾问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并且有很好的判断力,知道哪些建议是适合自己的。

        还是举喔喔咨询时的趣事:当时我们提出由喔喔挑起一场“奶糖革命”的想法。

        何谓奶糖革命呢?糖果的重度消费在年节及儿童、年轻女性,但即使在年节,家长也会阻止小孩吃太多糖,怕蛀牙,年轻女性则是担心发胖控制吃糖。

        由此,我们发想,技术上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低蔗糖低热量”的新型奶糖。这种奶糖如果能够出现,可以解决小孩吃糖不拍蛀牙,年轻女孩吃糖不用担心发胖等顾虑,同时口感可以保持奶糖的原有风味。

        这个产品概念想法一经提出,喔喔管理层即很有兴趣,但是当他们看到我们给这种糖果的命名后,犹豫了,我们给这种糖果命名为“超双低奶糖”,超双低这样功能利益鲜明的名称体现了产品的特色。

        甲乙双方陷入某种僵持,有一天,李总跟我说了实话:企业有的领导说,超双低,那是不是喔喔今年销量、利润都超双低呀?

        我一听,立即理解了企业对名称不认同的原因,马上决定放弃这个命名,然后邀请喔喔团队与我们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创意新的命名。

        头脑风暴在一个休息日安静地开始,大家时而激烈,时而沉默地讨论了近3个小时,50多个名称在兴奋中提出,又在质疑中被否定,大家都颇有倦意了,仿佛这次头脑风暴即将无功而返。

        此时,我开始提出憋在我一个人心里几天的最后一个名称:喔喔多奶蜜!

        当我把三个字写在白板上时,会场气氛沉默,却个个默默念祷,有的点头、有的摇头,但神情松弛了许多,倦意似乎没有了。

        我开始阐述命名的创意思路。

        我们在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一开始是按照糖果消费者利益点里的“减法”----减少蔗糖、减少热量、减少发胖等在思考,但是,这种减法怎样才能完成呢?却恰恰需要做“加法”!

        减少蔗糖,糖果之甜从何而来呢?必须用替代物。什么替代物呢?当然是天然健康的蜂蜜!也就是说,新糖果的甜味来自用蜂蜜替代蔗糖!

        我们询问过企业工艺生产主管,蜂蜜替代蔗糖成本会有所增加,在我们的预期定价下,成本增加是可以消化。

        那么,这种新奶糖是功能糖还是奶糖呢?

        当时正是雅客V9之后功能性糖果将引领糖果方向之说甚嚣尘上的时期,包括各类润喉糖都一时风气云涌,但是我们经过10个省市市场的调研,用事实与数据证明了,喔喔必须坚持做大奶糖的战略方向。

        新奶糖不能走功能化路线,必须是奶糖的升级版,是一种技术创新型的健康奶糖。新奶糖必须坚持喔喔在奶糖原料(全部采用新西兰进口奶粉)、奶糖技术(喔喔称之为“方墩”的专利工艺)上的传统优势与特色。

        如此,这个新奶糖的产品核心是:以蜂蜜代替蔗糖的新一代健康奶糖。

        这样一想,产品命名的思路就可以改变为“加法”,而不是“减法或消除”----多奶蜜,多奶多蜜,也能健康,一样甜蜜、更多奶味,这不正是新健康奶糖吗?

 

      

 

        多奶蜜,当这个名称跳入脑海的时候,我自己都为之狂喜。同时多奶蜜的谐音是“哆--咪”,一个非常音乐化的、有节拍、容易记忆的名称。

        头脑风暴会结束了,兴奋的客户拉着项目组去了酒店,要吃点好的补补脑!

        后期,我们对产品概念进一步完善,对多奶蜜包装进行了设计,并创意了多条TVC广告。如将方墩技术按照其制造过程,改造命名为“临界析晶”----喔喔奶糖比较其他产品来说“不粘牙”的特点,就是因为这个技术工艺。

 

     

 

         以喔喔多奶蜜为主题的2005年喔喔客户恳谈暨订货会,北方、南方会议分别在石家庄、南昌成功召开。

 

       

 

        多奶蜜的核心诉求与TVC创意,虽然选择了“过足奶糖瘾”这种品质诉求方向,但是我喜欢的却是“女人篇”(我们创意了音乐篇、童年篇、蜂场篇等近10TVC创意)。

 

   

 

        这个创意如果有一定的媒介投入,或许可以使多奶蜜成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性的”产品----这是阿尔卑斯、德芙等跨国糖果品牌最着力打造的资产。

        但是喔喔2005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度,当我们提出的市场下沉、散装专柜等渠道策略已经可以完成2005年度销量目标的情况下,再投入大媒介资源做一个新品,并不是必然的选择。

        我理解客户的选择,心里却不无遗憾。评论容易创造难。做乙方,创意固然难,做甲方,顾忌之事甚多,也难。好在还是略有小成果(2005年销量达成,盈利率大幅增长),对得起付出的心血,更有美好的回忆,可慰吾心。

        产品战略涉及到的命名策略与创意、核心利益及广告诉求创意、包装设计、TVC创意等,都是既有专业,又涉及战略思路的课题。

        产品的创意层面固然重要,但对于规模企业来说,产品战略更加重要,没有产品战略的专业规划,企业迟早进入“产品线臃肿、规模不经济”的产品陷阱之中。

        今天通过大众传媒传播产品或品牌信息的中国企业,90%以上以品质诉求或明星代言人(情感)为方向,但是,没有提炼出品牌(包括产品)“与生俱来的故事性”,这类叫卖式的广告并不能有效建立品牌,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这些品牌传播上的投入,确实有“一半”(促进短期销量之外的品牌感应价值)是浪费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缺乏产品战略思维的结果。

        产品驱动力来自于产品本身的故事性,无论其为内在特质,或是外在风格,明星代言是放大这种产品与生俱来故事性的“传播元素”-----利用明星积累的形象资产。但是,大部分企业将产品核心与明星代言的因果关系搞反了:明星代言只能给新产品带来的短期知名度的提升,任何明星都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好产品的内在故事性。

        找明星代言,容易,挖掘产品自身的故事性,难。容易的事情,开始简单却难以致远,困难的事,开始艰苦但可以卖得更长久。

        能够长久屹立不倒的“会说话的好产品”,无一不是符合了产品战略导向的原则:椰树椰汁、露露杏仁露、南方黑芝麻糊、维维豆奶、53度飞天茅台酒、泸州老窖特曲等,在其相应的细分品类里,一枝独秀,经得起多年的冲击。

        评论容易当谨慎,创造难成须为之。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4

握手
1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9 06:01 , Processed in 0.0276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