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史贤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4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朝阳行业的侏儒企业:为何外埠扩张变成滑铁卢?

热度 15已有 547082 次阅读2012-8-24 17:23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博纳睿成 史贤龙
 

    案例背景:如佳集团是一家在河南某地级市发源的区域性企业,以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为主业,主要生产卫生巾、卫生护垫、乳垫、婴幼儿纸尿裤、成人护理用品及高级生活用纸等多系列产品。自1994年成立,在河南市场精耕了十几年,成为当地数得上的区域品牌,销售额一度突破了2亿元。

    从2008年开始,管理层认为单做河南市场已经不足以稳步发展了,为了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佳企业需要从本土跨省冲关,推向全国市场

    集团高管讨论的焦点就出现了:是集中兵力先在一个省试点运营,还是分散资源去各省找市场机会?常务副总林田是2009年夏总从大企业里挖角过来的,夏总认可他的建议,拍板决定:将上海作为核心市场,集中资源进行开发,并最终以点带面进入全国市场。

    2010年年底,如佳集团确立了它的全国市场战略布局,将公司总部由河南搬至全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上海,成立上海如佳集团。如佳集团发起了高调但不张扬的跨省冲关行动。

    2012年2月,夏总面对最新的财务报表:2010年增加有限的销售数据,2011年开发新市场所增加的管理成本销量已经连续两年停滞不前夏总心情极其郁闷。

    夏总的困惑:是我们目前的执行方法不对,还是刚开始的选择就是错误的?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请。如果是方法问题,我想营销部门的同事有必要集合一下部门一线人员的意见,拟个符合上海市场的推广模式,而如果是战略问题,那么集团整个战略规划有必要重新调整。

    如果你是夏总,你会如何抉择?

 

    如佳企业的状况在中国企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战略的语言,是二次创业碰到了瓶颈,用战术的语言,是区域品牌外埠市场复制不成功,但正如夏总已经隐约感觉到的:企业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

    换位到夏总的角色上,可以体察到他心绪的脉络:2008年提出进军大上海时必然豪情满怀,投资建厂不说,抽调了精兵强将打上海市场。2年过去了,上海市场的销量没有上去,销售成本却在大幅增加,再这样消耗下去,河南市场赚的利润,都要被上海市场的亏损吞噬。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将如佳放到其15年的企业创业史(1994—2010年)与所在的卫生巾产业格局里考察,从以下三个视角洞察如佳的真正问题所在:

    问题1:如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如佳最高峰仅2亿元销售额,在中国卫生巾产业规模411亿元(2010年)是非常典型的区域小品牌(前20位最低门槛是2.5亿元),卫生巾市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8%,如佳似乎是实现最高2亿元后(或许是决定进军上海之前的2007年吧),销量增长即告停止。要知道,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增长速度低于行业平均增幅,那实际上就是在倒退,何况与自己的销售最高峰比都在下滑?也就是说从行业角度考量,如佳实际上是一个早熟的侏儒型企业。

    问题2:如佳的外部扩张战略是否正确?

    如佳在2008年才想起要进行外埠扩张,而且选择了中国最具品牌消费倾向的上海作为目标市场,同时从如佳上海市场的操作过程上,是先郊县后城区的由外向内渗透策略,这个策略与当初如佳的外埠扩张战略的目的----“通过产地效应来提升品牌影响力,然后集中资源开发上海市场,将其作为试点区域,如果成功,则可以向全国市场辐射”----也是矛盾的:如果是为了获得产地背书效应,就应该象糖果里的金丝猴一样,取上海之地利,向全国扩散,而不是集中资源开发上海市场。

    此外,集中资源在上海市场打造样板市场,是选择了一个品牌最不能借势产地背书的市场----上海消费是全国出了名的“崇洋保守”(即喜欢跨国品牌,钟情本土老品牌),如佳选择上海做样板市场,岂不是挑了最硬的桃子啃?

    问题3:如佳操作上海市场的手段为什么不灵了?

    如佳在河南的成功是市场下沉、渠道精耕、持久努力的结果,相信如佳在河南市场的实现了全渠道(从本地KA、超市到杂货店)覆盖的,如佳在河南市场销量的稳定,实际上是有品牌支撑的。

    选择上海郊县作为主攻市场,看似也是与河南市场起家时一样,以三四级市场做发力点,但忽视了如佳在河南市场做了15年品牌这个似乎很虚“软支撑”,仅靠在三四级市场、传统终端的操作,而没有高端势能(KA卖场+软硬广告)的支撑,即使靠老业务的勤奋铺货,也不能解决产品的动销问题,必然陷入市场僵局之中。

    上述三个问题的解析说明,如佳面对的不是企业问题(这类战术上的问题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存在),而是由于战略与执行都出现了偏差及错位,滑向了问题企业。

    如佳现在处于分岔口:或者继续在无底洞市场消耗资源,或者尽快摆脱僵局,在变成死局之前抽身而出?在提出建议之前,我们简要阐述一下在卫生巾行业立足的基本战略。

    卫生巾是个什么行业?是否是一个成熟的、缺乏新增长点、巨头垄断的低附加值产业?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卫生巾行业,面对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每年3.6亿人群、潜在需求规模达650亿片、没有淡旺季的永远的朝阳产业。

    当前跨国品牌虽然占据了TOP5品牌约60%的市场份额(销售额计),前20位市场份额之和约90%,剩下的10%即40-60亿元的市场空间,由全国近2000家(一说1000多家)大小卫生巾企业争夺。

    看似行业集中度很高,其实不然。与啤酒行业相比,卫生巾产业的集中度并不高,主要是卫生巾大品牌并不象啤酒企业那样,采取异地并购或设厂的方式进行扩张,啤酒过去10年的并购,使中国啤酒企业从1500下降到500家,啤酒行业集中度的杀伤力比卫生巾显然大得多,这就是卫生巾行业近2000家中小企业并不会快速消失的原因。

    上述这个产业局面对如佳这样的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佳没有进入TOP20,算不得全国或区域品牌;如佳真实的销区实际上只有河南一省,20082010年的异地扩张战略又出现错位,在这样的局势下,再谈全国市场战略,未免有点浪漫----如佳已经失去了多次晋级区域或全国品牌的机会。

    未来的战略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考量、决策及执行:

    第一个层面,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实现正向现金流。

    如佳必须回到起家的成功之道----聚焦省区市场,以一二级市场的品牌影响,支持三四级市场渠道精耕的基本经营战略,这才是聚焦资源。即选择与河南市场消费特点较为接近的河北、湖南、湖北、安徽等河南周边省份,打造新如佳的销区市场,建立区域品牌地位。

    在此战略下,上海已经建立的营销总部、生产基地及产地背书,均应保留,但应减少上海的生产量,将生产基地放回河南平顶山,减少人员及生产成本。上海基地可以转变为物流仓库,或者视情况将部分物流仓库出租,不使资产闲置,获取现金。

    第二个层面,产品创新,品牌活化。

    卫生巾行业的中小企业,往往被强势品牌“催眠”进入巨大的思维误区:即在向大品牌学习的标杆思维下,竞争手段完全同质化,这正是大品牌希望看到的事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孙子兵法》),即小企业向行业标杆学习(很多时候是挖来行业领先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看似实现了规范化,实际上却是跳入自己挖的坑:广告策略、TVC制作、媒体策略、产品研发、价格涨落、促销手段全面同质化,短期似有效果,长期来看都是毒药,必然容易被领先者剿杀。

    如佳这样的早熟甚至已经跌入“壕沟”的品牌,必须树立与领先者“逆向思维”,才能实现“错位竞争”:即用概念化产品对抗大品牌的大品类、以创新产品冲击波对抗大品牌的形象力、以销售人员的勤奋真诚对抗大品牌的正规流程等。

    具体来说是走“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路线。卫生巾是一种体验性消费产品,女性1449岁人群具有无穷无尽消费细分的空间,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新材料(包括添加物)、消费者心理分析等进行大量的“概念化产品”的创新,更好地让如佳产品被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接受----啤酒营销里的“口味本地化”诉求策略,是可以被应用到卫生巾区域品牌的打造之中。

    重要的是,如佳必须不断制造产品“热点”,尤其是与实际销售区域内消费者沟通的特殊产品,如化妆品里佰草集的植物概念、牙膏里高露洁的防止蛀牙概念等----这类产品往往是大品牌鞭长莫及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战略。

    从宣传角度看,可以宣称植物化妆、防止蛀牙等是一个新品类,但企业要明白,本质上这些不过是一个产品的USP(独特销售主张),产品必须“创意”并“占住”这个USP,比空洞地宣称代表或开创某个“新品类”更务实。

    第三个层面,销售推广,聚焦突破。

    如佳选择了二线省区的三四级市场做主战场后,竞争对手就是当地的小品牌,也就是说,那些主要依靠低价格、粗制滥造的小微企业。如佳要做出一线品牌的阵势(及声势),集中广告、人员等资源,对三四级县镇实施强攻,全面霸占当地分销商、零售终端、消费者的心智。

    对于各地级市及其三四级市场,要采取背水一战、全面轰炸的销售策略,以创新产品与成熟产品的组合,消费者促销、终端促销、分销商促销联动,以闪电战手段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同时,将上述三四级市场的市场操作模式及时总结,进行复制。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营销费用的使用方向与效益。如佳在卫生巾行业,是一家实现了初级规模化的企业,年度营销费用也只有5000万元(按25%的最低标准测算)左右,如何花好这笔钱是需要战略考量的事情。这笔钱,与行业TOP20的年度营销费用比起来,是杯水车薪,但对如佳来说,可以说是救命强身的血汗钱。

    总体来说,如佳需要按照以下优先顺序,规划这笔营销费用:首先是与提升一线执行力有关的费用,如销售人员激励奖金、销售竞赛、销售会议、培训等;其次是与新产品研发推广有关的费用,含新品策划、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助销物料等;第三是促进与三四级市场渠道分销商关系的费用;第四是大型零售终端消费者促销费用。

    总结一句话,如佳这类的企业必须有凤凰涅槃的勇气,改变“侏儒企业”的战略僵局,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回归早期创业激情,才能在卫生巾这样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里,确立自己的市场及行业地位。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3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刘春雄 2012-8-25 16:39
如佳这样的企业,只有下列战略选择:第一,坚守河南市场,继续做深做透,在未来的卫生巾行业形成割据局面;第二,乘着现在还有价值,迅速卖掉;第三,冲出河南市场,复制一种成功,当然,不一定是复制河南的成功。
让我们来判断一下各项战略选择的结果:第一,对于卫生巾行业,未来基本不存在区域割据局面,坚守一个市场是不可能的。未来的行业市场应该是大一统市场。第二,乘早卖掉是最佳选择,但老板肯定心有不甘。第三,在目前的格局下,还有可能突出重围,再过几年就没有机会了。突出重围,如果选择上海市场,基本可以判定会失败,如果选择与河南相似的市场,完全有可能成功。
战术的成功,永远不可能挽救战略的失败。
回复 曾金沧海 2012-8-25 19:23
好文章!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出发的文章才可可能是好文章。
回复 史贤龙 2012-8-25 21:02
刘春雄: 如佳这样的企业,只有下列战略选择:第一,坚守河南市场,继续做深做透,在未来的卫生巾行业形成割据局面;第二,乘着现在还有价值,迅速卖掉;第三,冲出河南市 ...
第一代中国企业创始人,习惯于先定靶心再射箭,并以为这就是企业战略,剩下的就是执行力。
这些企业不愿意花点时间或金钱,对战略方向、方法、资源等进行论证,却习惯在直觉目标的引导下,让市场对不合理的目标做出否决票。
做咨询多年,最不可理解的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这种经营习惯——明显违反利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企业经营原则。
或许,这是“直觉成功者”命中注定要过的坎。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8-25 21:16
“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路线非常好。
我在市场上也发现这种现象,特别是3、4级市场。比如,开关,能常有微创新,考虑电工安装便利的品牌很快能崛起,支架,谁能在鸡舍(有氨气且潮湿)用得久,谁是第一品牌。
品牌,可以从产品、组织……等很多领域形成,绝不只源起于传播。
史老师的产品炼金术,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个人以为,搞渠道已经高成本,搞产品,大有潜力
回复 刘春雄 2012-8-25 23:39
山峰_高端商品: “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路线非常好。
我在市场上也发现这种现象,特别是3、4级市场。比如,开关,能常有微创新,考虑电工安装便利的品牌很快能崛起,支架, ...
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与终端系统的产品策略差别非常大。“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就属于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
多数专家所讲的产品或品牌,隐含着一个前提:适用于终端系统。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8-26 07:24
刘春雄: 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与终端系统的产品策略差别非常大。“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就属于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
多数专家所讲的产品或品牌,隐含着一个前提:适 ...
谢谢刘老师指点。我之前没想到过针对渠道和针对终端的产品策略的分别呢。
回复 乐土 2012-8-26 10:30
读老师案例分析,再一次验证了心急吃不的热豆腐。如佳如想吃掉上海,必定要从身边的市场做起,必然要从熟悉的人群做起,方能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9-2 10:54
刘春雄: 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与终端系统的产品策略差别非常大。“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就属于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
多数专家所讲的产品或品牌,隐含着一个前提:适 ...
刘老师,我琢磨了好几天,对“营销战略”角度上的产品策略,和“终端出货”角度上的产品策略,倒是有所体会。
您提到的“渠道系统的产品策略”,我还是缺乏认识,可否再提示一下?
回复 刘春雄 2012-9-2 11:15
渠道系统面对着下列矛盾: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愿买,老板不愿卖,因为价格透明,利润空间小;品牌知名度低,老板愿卖,没人愿买。
跨国公司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产品更新慢,价格透明度高。小企业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品牌知名度低。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有。即在相同品牌之下,快速更新产品。通过相同的品牌,吸引消费者;通过快速更新的产品,吸引终端渠道老板。
渠道系统的新产品开发,主要是针对为了满足渠道商的需要,当然同时要满足消费者需要,这与终端系统不同。
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吸引渠道商。不论何种产品,都是做相同的品牌积累。这就是“借产品不断创新的品牌打造”。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9-8 19:05
刘春雄: 渠道系统面对着下列矛盾: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愿买,老板不愿卖,因为价格透明,利润空间小;品牌知名度低,老板愿卖,没人愿买。
跨国公司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 ...
谢谢!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9-8 19:06
刘春雄: 渠道系统面对着下列矛盾: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愿买,老板不愿卖,因为价格透明,利润空间小;品牌知名度低,老板愿卖,没人愿买。
跨国公司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 ...
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6 15:46 , Processed in 0.0310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