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史贤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4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产品炼金术》16:中国教育产品的三俗化趋势

热度 15已有 506275 次阅读2011-11-24 11:29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博纳睿成 史贤龙
 

    虽然用了一个尖锐的标题,但是我还是努力让自己从个体感性中冷静下来。

    从药家鑫案件开始,到最近的兰州校车事故、中学女生援交事件,中国教育乱象频仍,但是媒体或评论者多限于感觉与观点,未必能够从理性的角度,看到中国教育的真正问题。

    我们用营销学的的视角,尤其是《产品炼金术》里的产品战略营销方法论,对当前教育产业进行有态度但理性的审视,解析“中国教育”这个宏大产品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现实与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用“产业价值链关键要素分析法”做一个小结。

    中国教育的现实可以一个字描述:乱。

    乱在哪里?不是乱在教育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办学思想多元化,而是教育的异化。异化带来扭曲。异化带给中国教育的危害远远大于多元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教育产业链要素的异化(此处就不再画“教育产业价值链”的完整结构图了):

    学校的异化。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学校正在变成什么?正在变成比商人、商业企业更加贪婪的逐利机构,更可怕的是,这一切是在获取各种公共资源、打着非盈利机构的旗帜下进行的。

    清华、北大校庆,不是比出了多少改变世界与人类的科学家、思想家,而是比出了多少身居高位的校友、校产规模多少。这不是清华北大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大学、以及公办中小学的普遍现象。

    市场经济给学校利用其人脉资源进行“关系经营”的最便捷舞台,各种名目的校办企业纷纷登场,从早期解决教育经费不足,到如今以及形成“校办企业”的完整利益链。

    中国的学校(尤其是校长及其核心管理层),正在变成一个商业机构,而且,由于学校具有人脉资源的优势,生意机会与资源比一般企业更多,学校因此变得比普通企业更加贪婪。

    在学校办企的过程中,职务贪腐与校办企业逐利机制(包括办学风气)的形成相比,是小鬼与撒旦的差别。

    教师的异化。

    学校在逐利,老师能安心教学吗?校长赚“劳心”钱,老师自然可以赚“劳力”钱----演讲、外出带课、开小班、与学生家长勾兑等。

    中小学里,学生上着老师的小班,都知道老师在课堂上与小班上讲的内容不一样,甚至上不上小班以及各类课外辅导班,成为考试成绩的分水岭。大学老师赚钱途径不在学生及家长,桃色事件变成大学的专利,教授变“叫兽”。

    真正的异化是,中小学老师,被学生成绩排名、升学率指标异化。老师在被学校分级、学生家长分级,带给老师较大的压力,老师只有采取逼迫(对学习差的学生及家长出言不逊)、高压(布置大量作业)、开小班等各种方式,让自己教的学生考出好成绩。

    最近有2个小学生自杀,遗言竟然是要怪就怪数学老师,学生因压力过大自杀的现象,已经出现多次,这个现象都在被故意淡化。

    大学老师被市场异化。放出著名豪言的赚不到500万不要说是我学生的董藩教授,真正的问题的不是教授不能鼓励学生赚大钱,而是在他所教的房地产班鼓吹赚钱,等同鼓励学生不择手段----中国房地产是怎么赚钱,还要董教授去教吗?怎么盖好房子、或者怎样让房地产健康发展,才是大学讲堂上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在大学讲坛上,研究怎样在一个已经扭曲的房地产行业赚快钱!

    与学校的异化相比,教师的异化具有被动性、小众性特点,不能说是教师群体的普遍现象,大部分教师仍然恪守中国传统的角色尊严与底线,为学生尽心尽力。但部分教师的异化,将整个教师的形象损坏:今天还有什么比专家、教授更不被待见的称呼吗?当一个中学生说出,谁不上老师的小班,考试成绩肯定不会好的时候,这还是一个可以淡定的问题吗?

    学生的异化。

    学生在变成作业机器、考试机器。

    中学生的生活就像战斗,从早上6:00起床,到晚上11:00睡觉,中间除了上课、吃饭、交通时间,几乎都在做作业,作业量之大,已经令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大学生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四、六级考、各种证书考试、社会实践或创业试验,大学生从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在就业、赚钱的氛围下,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学什么是工具,这样的大学生,如果不是一些个性特别、有自己坚持的学生,会有多少学识上的进步或创新?

    教材的异化。

    如果说前三种异化都还可以通过独特的个体来化解,那么教材的异化就显得十分可怕,因为教材决定教育的基础质量。

    先不说中国教育科目及内容设计上的问题,比如80、9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市场经济、商业经营的课程,导致50、6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普遍都是非科班出身,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70后一代人,就会有较好的市场经济与商业理论的教育。

    中国教材的问题是,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材都是以考试、灌输填鸭为导向,而不是真正的“知识学”。

    比如中小学新课标,语文解析的不是语言的美学,而是语法要点,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不出对语词、数学与生活关系、物理化学的神奇、生物植物的多彩的兴趣,一切都是以死记硬背“考点”为依归。

    大学生四年学成进入社会,大部分对基本的商务处理技术、管理思维、快速解析陌生事物的能力、乃至人生价值观等,都需要重新学习。这不是专业选择的问题,而是教材异化的结果。

    教育政策的异化。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表面看,这个教育政策很市场化,也是为大学生就业在考虑。实际上,这种教育政策是毒害中国教育的最大毒药。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不是就业,或者说就业仅仅是教育的目标之一。用就业这一个指标作为衡量专业的标准,后果是什么?这种教育政策的思维逻辑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就业导向下累积的教育政策,将使中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与倒退。其危险,不会比文革时期的教育为工农兵服务造成的伤害会小。

 

    上述教育产业链关键要素的五大异化现象,显示中国教育产品正在向“三俗化”方向加剧变化的趋势。

    教育目标的媚俗化。

    何为媚俗?教育为市场、就业、创业服务,就是媚俗。

    教育要不要面向市场、就业、创业?当然要,但不是以市场、就业、创业为大学教育的唯一标准。

    大学教育担负着一个国家知识资源与智力资源研究、传承、创新、积累的历史使命,大学不是商人或公务员的职业训练学校。

    一个失去了对知识本身规律研究与创新的大学教育,一个媚俗化的大学教育产品,是国家的灾难、国民的灾难。

    教育产品的媚俗化,将让知识失去尊严、大学失去权威、乃至一个国家的专业失去在国际舞台上的领先性。

    中国不会因为出了多少在迪拜、纽约、温哥华、冰岛买楼、卖地的商人而提高了国际形象,更不会因为有钱买越南新娘、乌克兰美女得到更多尊重,而会以出了多少钱钟书、袁隆平、出了多少特蕾莎修女(不上鼓吹基督教或宗教),得到世界的尊重。

    教育内容的庸俗化。

    媚俗必然庸俗。本来强调教育要实用是好事,但以实用反过来要求教育,教育必然会变得庸俗。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或商业---对实用的理解是没有偏颇的。

    教育要联系实际、突出实用,但不能损害教育(知识产品)本身的规律性、系统性、自为性。以本身残缺狭隘的实用,对专业的完整性进行选择,必然是对专业与知识的阉割,这样的教育产品,不会体现知识、专业的力量与尊严,而必然唯利是图,就像董藩教授所代表的教育观念。

    对这种违背教育本质的观念,作为教育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公然叫嚣,这是中国教育庸俗化的病症,绝不是市场经济的进步。

    教育方式的低俗化。

    三俗还真是一个三胞体,媚俗、庸俗的最后结局必然是低俗。

    教育方式的低俗表现,就是从文革时期的工农兵或政治导向,变成唯利是图、不择手段、道德沦丧的伪市场化或反文明化。

    教育的本质是民族及人类文明的传承堡垒,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以及各种民间教育(培训)机构,都是这个文明的载体。

    当教育变成唯利是图导向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恰恰得不到实现。因为实现利益的最快途径不是教育,而是各种资源不平等带来的机会不平等。教育的本质是要改变或制衡这种社会不平等,而不是在讲台上公然宣扬、强化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是用知识、专业、智识改变因为出身、权力、财富、环境、个体智力等造成的各种社会不平等,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与舞台,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失去了这个终极价值观与目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产业链)必然变成延续社会不平等的机器,这是教育价值的沦丧,没有比这个结果更严重的低俗化了。

    教育的三俗化,将继续加重教育产业链的五大异化,这种后果不堪想象。教育移民潮、出国留学热会成为权贵阶层逃避教育三俗化的方式,受到三俗化伤害的仍然是大多数本土学子与国民,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有钱人(包括所谓裸官的政府公务员)谁不在先让孩子出国上学,然后自己再办理移民?

    我们还不能对整体教育改革提出完整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运用产品营销思维,为中国教育这个宏大产品的改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待续。


路过

鸡蛋
2

鲜花
10

握手
1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1-24 13:25
教育商业化,这是问题也是现实
回复 注册 2011-11-24 16:31
深受其害
回复 张柱 2011-11-24 21:16
除三俗,何其难,呵呵
回复 任小东 2011-11-24 23:59
中国教育要打造出一个这样的产品:我的中国梦!譬如现在的美国梦。
回复 史贤龙 2011-11-25 23:13
刘政: 貌似洞悉,从偏概全,立意高瞻,流于媚俗,视角预设,以立论取例证。
面向市场、面向就业(含所谓大学创业)、面向考试正在毒害中国学生与中国教育,给这种政策逻辑一个三俗,不为过言。
虽然,意见不同,不妨各执己见也。
回复 刘政 2011-11-25 23:22
史贤龙: 面向市场、面向就业(含所谓大学创业)、面向考试正在毒害中国学生与中国教育,给这种政策逻辑一个三俗,不为过言。
虽然,意见不同,不妨各执己见也。
先生雅量睿智,我也因先生雅量睿智能妄言,有随手随笔。结缘随喜,祝福期待。
回复 营销咨询 2011-11-26 21:44
教育这个问题 只要是为我们后代负责的人 都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中国教育问题很多 我的观点是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体制问题 统一的考试 表面是公平的 实则是最大的不公平(一方面是师资分配不均 一方面是录取分数线差别很大) 同质化教育用时也抹杀了孩子创造力 另外 马列唯物主义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 实质就是拜金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0 05:57 , Processed in 0.0350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