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史贤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4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城里人为何忙下乡?

热度 12已有 332209 次阅读2011-5-9 16:50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博纳睿成  史贤龙
 

    我的一个朋友,做旅馆、餐饮赚了不少钱,前几年说是在城乡结合部搞休闲餐饮,把钓鱼、种植、餐饮、休闲(打麻将)等整在一起;去年把一个经营良好的餐馆“顶”(承包)出去,收了不菲的租金,说是管理太累、特别是服务员难稳定,下乡与农场合资养猪去了。

    我当时对他说,养猪周期较长、猪肉价格变动大等,他说他们养的猪是定点供应给一些政府及事业部门,猪的品质较好,定价较高。销路、价格都不愁,又是与农场合资,这样的投资显然风险不是很大。

    郎咸平说中国的民间资本都放弃实业去炒房、炒黄金等,这是大资本的出路,最近几年,还有部分城市资本积极下乡“务农”,我的朋友只是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为什么城市人及资本开始下乡了呢?

    初看是农业的赚钱机会多了,细看却不是这么简单。从风投及民间资本下乡的路线上,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进入种养殖环节的:圈地进行基地种养殖的,蒙牛的现代牧场、大连雪龙、百年栗园、多利农庄等;

    与国有农场进行合资合作的:全国农垦系统一部分农场与外来资本进行合资合作的,如我的朋友这种不是个体现象;

    与个体农户定点进行有机种养殖合作的:民间资本下乡圈部分土地,搞有机蔬菜/鸡鸭种养殖,或通过网络直销,规模较小,如一亩田、开心农场、散养鸡等;

    进入农产品深加工的:久久丫、周黑鸭等卤制休闲食品连锁店品牌;

    进入涉农产品的:动植物育种、饲料、农药、水利等涉农企业,如华野绿化。

    据投中(VentureChina)数据显示,2010年风投在中国的农林牧渔领域已有38起投资案例,投资金额为13.63亿美元2009年风险投资投资项目共20个,投资金额1.99亿美元。

    显然,风险投资进入农业的资金,从量能上,还是小的,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舆论声势差距较大;而且在结构上,也不会对中国农业有多大的改造,投机的成份很大。

    这些投资,要么与垄断资源捆绑,要么进入龙头企业或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对中国农民分散的“小农作业”模式几乎没有触动。这些资本绝大部分是“摘桃派”,而不是真正的农业产业投资。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有投机总比没人投强。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是否规模化养种植是吸引资本下乡的动力?还是城市资本找到了小农生产看不到的价值?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

    大多数农业投资,看重的是规模效应,特别是区域及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源与品牌价值。但是,象我朋友这种投资,我研究了一下,其实他们是用城市积累的客户资源在农村养殖环节去赚取更大的利润,我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改造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更大的可普及性与价值。

    这就是说,在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之下,解决小农经济分散性的办法,可以是引导城市的民间资本进行“定向生产”(种养殖渠道客户直通车),或许不失为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有效出口。

    从现实角度看,要快速改变务农人口的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是困难的,但是,自由放养的模式,意味着农民的命运完全交由市场去主宰,这也是注定会出现“丰收悖论”情况下的周期性经营与收入的波动。

    农产品技术含量或产品品质一般,就失去了溢价的空间,卖不上价钱。但“定向农业”是城乡一体化的另一种形态,这种农业模式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农产品品质得到保证:有机化、绿色化、无毒化。

    产品销路得到保证:定向供应需求量有较好的计划性,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收购价格高:有机农产品主要是对土壤、水质、肥料、农药等的限制,农民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变化不大。

    缩短流通环节与成本:从田间到餐桌实现了“一站到位”,压缩了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与成本。

    如果这种模式可以被大面积复制,是否可以解决部分“无法规模化、集约化”的小农们的收入呢?

    我看这是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从当前农产品价值链角度看,如果实现“一站到位的定向农业”,那么农民可以“立地”增收至少50%以上,甚至更多。比如我那个朋友去养的猪,收购价格比普通猪据说要贵30%左右,而他们的利润还有100%甚至更多。

    如果解决了“小农经济”的盈利模式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似乎可以找到一条出口,比一味押宝规模化要意义重大的多。

    其实,沿着这个方向,还可以有更多的办法。不过这种定向农业与订单农业还是有不同的。

    订单农业,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农民收成的收购办法,这个模式并没有承担种养殖人的任何风险,主要是收购价格是事前被限定的,种养殖人根本没有产品的定价权。

    比如所谓的订单养鸡模式:农场圈地建养鸡场,再分块承包给养鸡人。若干年前,我也有个朋友参与了这个投资,我给他测算了一下,投资10万元,年收入只有3万多元,还不包括被大棚、鸡架、饲料、未出栏鸡占压的资金。我当时让他不要去做,没听,结果将房子都变卖投入进去,最后还是以亏损出局收场。

    如果变成了“定向养殖”,农民以高品质的种养殖产品为主,找到特定的用户,尽管支付了较高的利润给下乡的投资人,但农民的实际收益还是提高了的。

    城里人忙下乡,是否是一个“小农”们值得利用的商机呢?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是否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我想说的是,规模化、集约化不是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定向农业,是值得探讨与作为的方向

    读者中如果有涉农部门或家庭的,不妨在当地做些尝试。


路过

鸡蛋
3

鲜花
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魏长永 2011-5-10 09:37
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观念实际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的一种。史老师说的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定向农业,是否有细分市场、目标市场的的味道.
回复 注册 2011-5-10 11:25
根据史老师所说“定向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是要寻找"渠道"和"客户直通车",而这两点具有稀缺性和不稳定性。普通“小农家庭”很难获得类似资源。
回复 酒城游骑兵 2011-5-11 05:38
史老师所说值得思考但是“定向生产”的资源很有限对于普通“小农家庭”要想获得此类资源似乎可能性不大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5 09:16 , Processed in 0.0301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