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郎咸平,只要关心经济的人都会了解他吧,长得典型的台湾人的特征,脸削瘦,一副精致眼镜,眼镜的后面藏着不可挑战的眼神,还有有点白的头发。百度他的简历,看了之后也是让人一愣一愣。他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凭借自己口述的传奇故事,取得沃顿商学院的录取,“吹水大王”的称号由此而得。郎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 其实对于网络上的一些热点新闻和人物,我已经不是那么感冒,因为我不想被这些新闻和热点的精神奴役。根据博弈学的不对等法则,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每天希望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资讯和不在网络世界里面被“掉线”,不然做为现代人就有一种脱离整个世界的感觉。就是这种心理状态,让更多的人每天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一天最新新闻。所以才有网络推手的市场。什么这个门,那个妹,都是网络推手的作用;各种新闻媒体也是利用各种所谓的新闻热点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我觉得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的网民真是可怜,我们像一只木偶被摆弄,像穿着新装的皇帝一样被愚弄,可我们却浑然不知。为什么我会谈这些,有些读者可能认为我跑题了。其实,我想讲的是朗兄凭借的“郎式旋风腿”独步江湖,知名度如雨后春笋般高涨,都要归功于网络的作用。我知道郎咸平是去年他写的一篇文章《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了解他的言论可谓犀利、针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我喜欢这种人,这种有独特思想的人是不简单。中国现在缺的就是这样的人,在新的“大跃进”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已经很难让人沉的下心去做思考。“物以稀为贵”,所以说有独特思想的人是了不起,是一等人才。这个社会往往就是由一些有着独特思想的人来推动,如果孙中山没有民主思想,中国可能还要被挨打许多年;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发展出路还在摸索;现代中国企业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社会思想可以左右人的大脑,改变整个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思想的力量是可怕的,大家经常讲“经济威胁论”,经济属于一种硬实力,而思想就属于一种软实力。要改变一个国家,改变一个民族,先要改变这个民族的思想,这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社会变革。独特思想如果是出于一种公心,寻求一种社会变革;如果出于一份责任心,希望带给社会以进步,那他的独特思想就是优秀的,最终能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但如果是出于利益,出于哗众取宠的心态,那他的思想就有点可怕了。因为他会制造的思想的卖点来增加吸引力,利用他的思想独特性(USP)来标新立异,得到公众认同后进行一种思想的奴化。那么我们接下来研究郎咸平的用心。
郎咸平出生于台湾,一直执教于美国,也可谓是职业不平坦,生活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中国的发展吸引很多的人眼球,包括世界各地的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各种各样的想法,希望到中国有一席之地,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最终的目的是到中国来捞一杯羹。因为中国的市场太有魅力了,它是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世界五百强已经有四百多强选择在中国投资。那些一直在国外得不到认可的人希望寻找新发展市场,那么他们当然首选中国。因为中国现在什么都缺,前三十年缺的是物质,现在缺的是思想。因为在这个世界大舞台里有多少中国人能够看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不活的稀里糊涂里。像朗咸平说的那样中国政府现在自身都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何况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人。所以这些在国外镀过金或有美国诸如此类发达国家经验的人成了抢手货。不然,为什么每次诺贝尔的经济学奖都是老美,当然是他们在这方面比较厉害,比较先进了。所以沾点这方面的腥气,就可以让自己身价倍增,这就是包装作用,不拿经历和来历震住你,你怎么孝敬他们呢?因为中国以前什么都缺,真是穷怕了,人穷志短吗,还谈什么自信。这种中国现象就跟一个口袋经常没有钱的男人,你叫他怎么能够气粗,他总会有一种矮人一截的感觉。所以在郎兄面前,我相信很多中国人是毕恭毕敬,象供菩萨一样供着他。不过,中国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所以忽悠不行,那就要靠吓。因为中国人的教育都是靠吓的,我们不经常吓唬我们的小孩吗,所以中国人一般都怕吓。讲了这么多,郎兄到底是在做什么呢?他不像台湾的曾仕强教授,他是通过中国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嫁接来赢得市场。如果说创新,曾仕强教授也算是一种市场创新,所以他的演讲和书籍才会大卖,在中国也算是赚得盆满钵满了。不过,他也是出于希望中国企业更强的目的而来的。还有那个一上台就教训式口气在讲管理的某某某,真把中国企业那些人当着三岁小孩,还是当作小学生了。不过,他可能也是想赚点钱,刀子嘴豆腐心,也是希望他的培训能够卖座吧。同样是台湾人的郎咸平,我觉得他的用心有点可怕。不得不承认他的有些言论是深刻剖析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一些现象,只有越犀利才能越有卖点。但是有些文章显得就没有那么客观和公正,言论有点以偏概全,有点过于偏激,甚至用到吓唬。为什么这样说,下面就分析一下他嘴里的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中国2010年会很糟糕吗?我的分析是不会:
第一,首先中国有个稳定政治环境和想清明执政的政党,这是社会安定发展的保证。
第二,作为世界引擎的中国,如果中国经济方面出现问题,我想世界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愿意的事情。中国在2009年在世界经济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在中国投资的这么多外国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去年在不少地方是亏损经营,唯独在中国是正增长。包括沃尔玛、通用、三星、日本松下、德国西门子,这些公司去年在中国这么好的经济赢利,难道他们不感谢中国吗?如果中国出现问题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吗?为什么台海这么安定,就是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商有着跟中国分不开的利益。如果说在台湾还有所谓的民意,这些台商在里面的作用不可小看。陈水扁混得这么惨的原因是什么,是他太一意孤行了。在台湾,官大没有钱大,如果钱不大的话,你陈水扁还要收受贿赂,你收钱又不乖,那还有你好日子过吗?韩国也一样,三星、现代这些韩国工业巨子,跟韩国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三,重点谈谈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美国政治虽然以民主著称,但是美国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跟这些经济机构挂钩,美国政治是不纯粹的政治。它跟那些商业巨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华尔街(包括朗咸平嘴中可怕的高盛)和军火商都是喜欢暴利的商业机构,先谈军火商,这种机构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只要有战争和只要想增强国力的国家都会依赖美国军火商。那么这些金融投资机构,玩的可就高明的多了,他们喜欢玩空手套、大洗盘(所谓大洗盘就是先给装一盘满满的泡沫,然后用水一冲,把你盘里面的所有东西冲的一干二净。这里的水指的是汇率、货币、利率等等),还有掐脖子(控制你上游产业,控制物价)毕竟这样赚钱太容易了,手段也够残忍。可大家都不是傻瓜,中国也毕竟有经济头脑的人,哪能让这些机构玩了泰国,玩越南,才来玩中国啊。这些金融寡头谁不防范谁就要倒霉。索罗斯发动亚洲金融危机还不让人吸取教训吗?他们玩的可全是高智商,利用经济的不对等、金融体系的不对等,玩死你、玩残你,但只要这些国家不贪心,怎么会被别利用呢?所以,任何国家都怕这样的金融寡头,包括中国政府在内。中国人不是傻子,不然去年中国政府为什么干涉汇源被收购。虽然中国政府的经济操控能力在全世界来讲不是最强,但我们一直很用心,也很努力在学习。
别忘记了在美国还有一些做实业的经济机构,这些包括通用、微软、沃尔玛在内的一些经济主体在美国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他们也有说话权。再者说,去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政府跟这些金融寡头不再保持得那么亲密,现在有点若距若离。奥巴马需要中期选举的成功,那么需要社会稳定、有高的就业率,那么要靠什么?就要靠实业。金融服务是依赖实业的,金融投资寡头现在要出去趁机来捅中国一刀,我看还不是时候,因为他们会觉得时机不到,没有把在中国的某些行业养胖,现在就宰有点可惜。所以美国救市的一些举措都是针对实业的,而一直以来美国不少产品已经不是自己在生产,可突然要增强这一块,只有找一些能带动就业的行业。这下美国一些实业机构可高兴了,美国工会(包括跟中国打贸易争端官司的钢铁什么协会)也喜欢了。理解一下傀儡的奥巴马吧,他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好招了,一直以金融、知识产权、理念服务、技术出口等带来经济增长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下要他突然发生质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进口一些他们认为他们不想生产的东西,进口由工价、成本带来更实惠的产品。这等于要美国大众重操五六十年代的旧业。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措施起到了作用。他们起作用,那么只能牺牲这些以前一直给他们出口的国家,逼使他们不再出口的方法,就是所谓关税避垒的贸易保护。美国人真是非常的现实,需要你的时候是甜言蜜语,不需要你的时候说翻脸就翻脸,还要捅你一刀。不过,对于中国他毕竟还是要悠着点,虽然有一些争端,但要起大波浪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双方联系太紧密了。别忘了我们是老美最大的债权国。我们还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但真有个风吹草动,拿出来应急一下也是可以的。说什么美国要对中国发动阻击,对老美只有害处没有多大好处。他现在只想保命,没有想跟你拼命的想法。如果中国经济有什么问题,首先检讨应该我们自己。
第四,关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其中一项马车----基础投资。中国现在还是需要基础投资。中国基础投资不是做的过多,而是做的太少。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才赶上美国,可中国有多少人,多少车辆啊,而在广大的农村可能连水泥路都没有;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铁路,特别是高铁,要治富先修路。21世纪要有竞争力的其中一个方面就要提高中国铁路的里程,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而高铁就是中国发展一个标志。中国在某一方面如房价出现了问题,是必须要解决,不然会影响到中国的稳定,老百姓首先要解决是住的问题。可现在让中国人住不起,而一些没有良知的商业机构拼命捞钱,我相信有些房地产老板连做梦都在喊着“涨啊!涨啊”。这跟政府缺乏监管有关系,还有是有些地方听而任之,其实房地产只有短期好处,就长期而言只会让地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要全面的,如果只有头热,手脚只会无力,那就叫发烧了吧。不过2009年房地产做的贡献也是有的,虽然房价涨了,但它贡献了GDP。所以,不要过分担心中国基础投资过剩,郎兄你可能走的那条高速公路刚好是没车的地方,可你没看到沿海高速公路在堵车吗?没有办法只能加宽。再说,中国政府这一招虽然有点普通,但救急药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投资“铁公鸡”,国家的4万亿,只不过是一个牵引力,没有它的牵引力,2009年中国会很痛苦。没有这一剂血流进全身,中国的经济可能要僵化。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郎兄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跟中国政府提出来,如果真有效,我们全中国的人都会感谢你。可只听见你在年初叫了几声,后面就没影。政府应该明白他的作用,你要政府救市,只能用这种办法来抛砖引玉。中国只有引起热闹,才不会冷场,因为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君不见在商场里面叫卖的声音吗?政府的这种叫卖声音就是在刺激全民投资和消费。总之,只要中国不冷场,中国经济总会向前走。所以,中国政府要领唱,需要投资拉动,不然中国3亿的农民工将会没有了“希望的田野”。
第五,也谈中国的消费。中国目前的12亿人口中产阶级只占到6000万元,而印度是3亿。那么剩下的人还要分成两三个等级,但总体来说,中国在不少方面的消费能力不强,但不代表中国人不消费。整天说要拉动消费,可千万别造出一些中国人没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东西,假如说中国现在坐飞机的人很少,你拼命造飞机;中国现在用的起20万元以上的轿车的人很少,你就拼命鼓励企业做这些高档轿车,中国现在需要的是电动自行车。中国人需要什么你要搞清楚,中国不是没有消费需要,只是消费强度还不够高。别忘记中国12亿人每天要吃要穿要用等等。别忘了一个人买一包一元的饼干,就是12亿啊。相对飞机,饼干那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中国现在做不了一双鞋卖几百元,那我就做中国人用的起又便宜的鞋。所以,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需要思考的是我们需要发展哪些产业,并不全是高尖端的行业,而技术的发展和转移,更多要考虑的是适合目前中国发展行业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我们不需要那些遥不可及的技术,就像上月球的技术是国家形象,跟老百姓是没有直接联系。所以现在谈创新,谈技术,我们要搞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在哪些方面创新。中国需要民营企业,那么政府要真正帮助和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一能解决不少就业,二中国现在不少老百姓日常消费用品都是由民营企业制造的;三能增强整个社会在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发展能够成为一支拓展世界市场的生力军。只要中国基本经济是朝好的方面发展,中国就一定有消费。中国GDP靠出口创税是一方面,但中国人还是要做中国自己的事情。让中国人生活先要保证没有问题,再是追求好。只要有钱,中国人不可能不消费。中国存款多,只不过是中国没有刺激消费的政策或是没有保障机制。去年一个车辆刺激政策,让去年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商笑得合不拢嘴。
第六,经济惯性。在经济学里面现在还没有经济惯性这个名词。所谓经济惯性犹如人和车辆的行走和行驶惯性。中国现在每年需要保持一个强有力速度(GDP增长率8%)来保持一个经济社会运作的惯性,所以2009年的8.7%的增长率可以推动中国在上半年的行走惯性。因为大部分投资(包括政府和民间的)都在继续,还有投资都在寻求一个新的增长。这属于公转惯性或叫宏观惯性。另一种自转惯性是中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希望生活的更好,中国需要城镇化,这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观念。中国人以做城市人为骄傲。中国不少都市人基本上都敢于进行各种各样的贷款,包括车贷、房贷。这两种惯性推动中国发展是势不可挡,中国停不下来。如果现在中国停下来产生的后果可能跟地球停下来的后果有得一比。
第七,中国在2010年有两大盛会,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和亚运会。这两个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很大的。所以说中国是幸运。就看中国和中国人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机会。
谈到这里,多少人你会松一口气了吧,不会再对中国的经济那么悲观了吧。那么我们回过头再来谈谈郎兄。郎兄在他的“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前半部分可谓有理有据,铿锵有力,总是这个方面被我说准了,那个方面被我说对了。可后面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都是这不是我的能力,这不是我能解决的话。之前的高调跟后面低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这样呢?你把话和问题都抛出去了,剩下就不关我的事了。前半段搅得人心惶惶,后半截搞的是人心一点底都没有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达到你的目的,一是你可以通过这样的言论引起关注,引起话题,先抛点饵吸引一下你,然后想知道答案的政府和企业你就要掏钱了。郎兄也许在想凭我这样有杀伤力的言论,中国政府要请我去做经济顾问了,那时我的身价可就更高了。到时,一般电视台想请都请不到了,别说一些小地方政府和小企业了。二是你本来就不清楚一些事情,你利用大家关注一些敏感话题来作秀,为你下一本书做准备。三是你经常用一种你自创的模式或是打一个经济模具,然后先让大家相信你这种模式是可信的、有效的,后面你才在里面填空,这样相信的人自然就多了,崇拜郎式经济论会越来越多。你可真够高明,不过你的用心太可怕了。我认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首先是你的责任心,你谈出问题,要解决问题啊,不然就是在发牢骚和讲废话。再说你这样的社会言论会不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安情绪的产生,毕竟大部分民众像我这样的都是弱势群体,我们对事情没有那么深的认知。而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有时间写作,有时间来谈这谈那。我们更多的是关心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28 18:38 , Processed in 0.0337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