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张诗信336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367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当下“民工荒”,必成“经济慢性病”

已有 35759 次阅读2010-1-28 09:45 |

近期,不断有新闻报道称,珠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长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就连传统的民工输出大省四川许多地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民工荒”。但因我近期忙未曾关心究竟“荒”到什么程度。昨天,我和公司的另一位营销专家由上海驱车到浙江湖州为一家公司做内销咨询服务,中午就餐一落座我们就听说,湖州这个地方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工荒”——几乎每一家外贸企业都在为找不到足量的工人而发愁。无独有偶,昨天晚上我又接到公司发来的邮件,说是原计划本月2930日前往温州与一位企业家会面,也应对方公司近期闹“民工荒”而“乱糟糟,”只能把行程推迟到春节以后。

记得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两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曾一度出现过“民工荒”,但很快就过去了。这次“民工荒”来势汹汹,看起来很可能会由“急性病”(当下紧缺人)转为“慢性病”(长期招工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随着外贸形势进一步好转,企业用工量必然增加,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向荣,这些地区也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农民工择业和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得他们的行为难于预计,这个问题很可能会成为长期困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一种“慢性病”,并可能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慢性病”。

“痛时思痛”: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缘何就出现了“民工荒”呢?!我以为“民工荒”的形成有以下四大原因:

原因之一: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正如许多人经常脱口而出的观点:80后的人自尊心强,吃不得苦,受不得气,一遇不高兴的事就“拍了屁股走人”,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有大批的农民工情愿呆在家里不出来找事做;

原因之二:供求信息不对称。正如有媒体报道的那样,许多企业在抱怨招不到工人,却也有大量的民工在迷茫于找不到工作。这一点与大量“黑心”劳务中介机会存在和行为是有极大关系的。例如,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珠三角地区有无以数计的劳务中介机构,它们提供的招工信息真真假假,甚至有许多中介机构原本就是骗子。进城务工的农民通过这些中介机构找工作,都要先向他们交纳50-100元不等的中介费。交了中介费找不到工作的以及找到了工作却由于种种原因短期内保不住工作的大有人在(因为有的中介机构原本就是与所谓“用人单位”合伙来骗人的)。有半数以上的“农民工”都受到过这等中介机构的骗。长此以往,进城务工的农民便越来越不信任中介机构了,而大量的企业(因为要吃回扣)却依然在通过鱼龙混杂的劳务中介机构招聘工人。

原因之三:中国企业特别是外贸加工型企业长期以来把自身采取低价竞争战略导致的利益损失转嫁给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低价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赢利率降低,赢利率降低,使得企业“不得不榨取工人的血汗”以维持企业的赢利。在08年新《劳动法》实施不久便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从那时起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订单便开始不断减少(直到09年下半年才有所好转),其后便有不少人站出来抨击新《劳动法》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因而削弱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当时我曾在《人力资源》杂志上发表过“异样的”的观点:“我国外贸企业竞争力降低与新《劳动法》导致外贸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并无关系,因为即便中国工人不拿工资(白干活),中国的外贸企业也会将由此多出的利润在竞争中出让给国外买家,中国企业的产品价格比国外同类企业低20%以上,是中国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在导致自身利润的不断减少,而不是用工成本的增加……”直到今天我依然坚信,中国企业特别是外贸加工型企业所采取的低价竞争战略直接或间接损害了中国广大“农民工” 利益。

原因之四:不愿意给“农民工”以较高的待遇,不愿意给“农民工”以应有的福利,不关心农民工的精神和肉体,只是把普通“农民工”视为企业临时使用的“赚钱工具”,已经成为渗透到中国企业特别是外贸加工型企业骨子里头的意识。这一点,与我国各级政府为了经济发展长期无视或漠视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有直接关系,也与全社会长期以来对农民工的“歧视”有直接关系。这种下意识的“不把‘农民工’当人”的社会现象在最早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最为普遍和最为根深蒂故。直到今日,珠三角地区还是在此方面最为“黑心”的区域,以至于前几次的“民工荒”主要发生在珠三角地区,现在的“民工荒”的“重灾区”依旧是珠三角地区。

上述导致当下“民工荒”的四大原因会改变吗?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根本改变。对应的理由也有四点:第一,中国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上世纪末的“农民工”了,他们的自我保意识已经醒来,用“大不了辞工”、“大不了回家”对抗待遇的不公,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心态。第二,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有一定的改变,但由于其他三个因素不改变,仅改变这一因素基本上不会起作用。再说,对地方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不能寄过高期望,特别是在企业能够轻松招到工人的情况下,它们反而会继续或更加无视工人的权益。第三,中国劳动密集型外贸加工企业所采取的低价格竞争一直是在中国企业间进行,谁的用工成本更低谁在出口中会占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轻易增加用工成本。第四,完全不能指望那些一向靠“榨取‘农民工’血汗”为生财之道的企业能够做到在没有外部强大压力的情况下对“农民工”大发善心。

上述四点理由,加上前述外贸形势的向好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上升,当下的“民工荒”问题必将衍变成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慢性病”。大家知道,慢性病通常是很难痊愈的。不但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慢性病又会转化为急性病。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17:04 , Processed in 0.0285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