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高游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3181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企业电子商务暨网络营销呼唤新模式

已有 84535 次阅读2009-12-11 13:32 |个人分类:网络营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企业电子商务暨网络营销呼唤新模式

 

中国的互联网商业化进程起始于1995年,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黄页”和“瀛海威”的诞生,前者开启的是中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之路,后者成为中国ISP的先驱,两者都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本人有幸分享了这段辉煌。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分法,即所谓的B2BB2CC2C三种主流模式,当然这是从发祥地如实拷贝过来,不能说错,却也不准确,实践意义不大。

 

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我们觉得应该有更为贴近现实的分类方式,也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其实只有两类,并且可以与现实社会对应起来的:

 

1)一类是“市场摊位模式”,如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慧聪、淘宝网等,对应到现实世界中就是各式各样的市场,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柯桥中国轻纺城等,它包括了传统分法上的B2BC2C两种模式。通俗地讲就是,阿里巴巴等是在网上创建和运营一个类似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然后把“市场”分割成数以万计的市场“摊位”,并把这些“摊位”出租出去,即所谓的收取“会员费”,而所谓的会员其实就是购买的设在这个市场上的“摊位”,在取得使用权后,就在上面“摆摊”、“练摊”,把产品摆(陈列)出来,进而“吆喝”、“叫卖”,吸引买家前来“询价”。

 

2)第二类是“超市货架模式”,如当当网、亚马逊等,他们对应的物理世界中的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联华等,其对应的是传统分法上的B2C模式,“超市”经营者组织货源并摆设在各类货架上,买家就像逛超市一样,在里面自由挑选,各取所需。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阿里巴巴不被美国的VC认可,因为在美国没有像在中国各地多如牛毛、“深入人心”的各类“家喻户晓”的市场,更不会有像义乌小商品城那样规模的市场。一旦一个本只为专业人士熟悉的互联网虚拟市场能在现实世界找到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物理市场,事件就变得简单多了,也不在是难以理解了。这样看来,阿里巴巴模式的成功也就成为自然。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阿里巴巴的成功自然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但都不太成功,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如同为什么义乌小商品城也就一个是一样的道理。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过于强势的阿里巴巴,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垄断性”的伤害:单一、雷同、死气成成、缺乏创新成为了行业的常态,这就是现实。

 

1999年到2009年,人们看到的是阿里巴巴越来越强大,却不见有什么新的模式被创造出来,或者刚刚出来就被压死了。事实上,阿里巴巴模式起源于1995年马云与何一兵共同创建的“中国黄页”,阿里巴巴的许多构想都能在这个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上找到雏形。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正如马云炮轰银行嫌贫爱富一样,广大的中小创新模式企业往往成为被遗弃的对象。除了银行的嫌贫爱富以外,政府也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愿做雪中送炭的事。不知为什么,很少听到或看到各地领导去很小的不知名的企业去考察的报道。(或许是媒体的缘故?)

 

当然,对此不必过于担心,总有人会知难而进,勇于创新,这是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力所在。电子商务的创新自然也不例外。从2005年兴起以博客和SNS为核心的WEB2.0革命也开始影响到了电子商务领域,有识之士开始了以企业博客营销为核心的WEB2.0电子商务的尝试,其中的代表就是“企博网”(企业博客网:www.bokee.net,希望这能为沉闷已久的电子商务业注入一股新鲜气息,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成功的创新模式。也有人顺着传统B2B电子商务的模式向纵深探索,希望能像C2C那样实现真正的交易,而不仅限于信息层面,如“敦煌网”(www.dhgate.com。应该说在主流层面沉闷的主基调下也是暗流涌动,不乏亮点,希望这些星星之火能终成燎原之势!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11:19 , Processed in 0.0281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