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宋福涛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3081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也谈魏庆,兼论营销人职业生命周期

已有 74588 次阅读2009-12-11 23:35 |个人分类:营销事件与人物评论

也谈魏庆,兼论营销人的职业生命周期

 

因为置身营销策划圈子的缘故,对魏庆比较熟悉,但他对我不熟。

看到金涤源先生回顾营销圈子里的人物谈到魏庆,不免也想谈几点看法,兼发一点对于营销人职业生命周期的感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客观看待魏庆培训的红火与消失,必须要考量当时的营销环境和需求。

2004年之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从供应不足逐步过渡到供大于求,各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日子渐行渐远,营销至上论调甚嚣尘上,“点子大师”、“策划高手”纷纷出笼,中国一时成了各种国外营销传播理论的试验田,无论是定位、细分还是品牌传播,各种战略策划你方唱罢我且登场。

只记得那时间台湾高手刚走,香港大师就来,欧美专家刚刚在论坛或盛典指点完江山,大陆本土高人就创造出无数理论和模式!

最终一盘点效果,多数企业都有点被忽悠的感觉。

困极思变,终于在2004年有人登高一呼:中国企业执行力有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等纷纷出笼,2004年成了“执行年”!

在这时间,响应营销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号召,魏庆的“从理念到动作”火热出炉!

正如金涤源先生所说,魏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跨国公司、本土快消品巨头一线销售经验,把企业销售人员从业务员到高管,从新市场开发、客户拜访到日常管理等内容统统形成了标准化的格式和动作,加上魏庆老师自身经历的案例、总结升华他人的得失、富有感染力和煽动力的语言,在当时注重执行的大环境下想不火都难!

用魏庆在培训现场的话说:他已经把培训变成一种力气活儿了!

之所以在2006年魏庆迅速隐退,除了金涤源先生提到的培训内容始终没有更新、没有形成团队之外(当然案例总是在更新的,魏庆在培训中也多次提到如何把别人的案例转化为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恐怕有以下两点:

一是魏庆先生没有根据营销环境变化升级“动作”的内容。哲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否定之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没有执行力的战略肯定流于失败,但面对变化的理念还是那一套动作,结果肯定还不如不“动作”!终端从简单经营的夫妻店、副食店变成了商超连锁,经销商从个体户成长成了品类齐全、部门众多的公司,还用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动作”来指导动作,结果岂非能如人意?

二是企业营销需求的升级减少了对魏庆先生培训内容的需求。营销越发展,就越接近和回归营销本质,即对目标消费者需求产品的升级、创新研究和对系统推广模式的建立。仅靠简单的推销技巧等手段在实践中实在难以为继。

魏庆先生已矣!众多营销人还要且战且行,如何保持营销职业生命周期长青,当为吾等思索!

营销人按理说应当像中国的中医一样,“越老越值钱”!“越活越年轻”!

但现实中却多的是营销人像螃蟹一样——一红就死!原因何在?

我想这里边不仅是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

就像手机一样,从仅仅具备通话功能的电话,逐步发展到短信、游戏,娱乐功能的MP3MP4,还有上网、办公、电子书,还有许多我连手机报废都还没有用过的功能,简直就像一个百宝箱。从一个角度来讲,手机这种产品早就死掉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手机还要永生下去!

国外很多经典著作,例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都是十几版甚至二十几版,如果回头看看第一版原著,相信许多人都会觉得大相径庭,但这些著作的生命周期却延续下来了!

著名营销专家刘春雄老师评价科特勒就像一家百货公司,利用自己分门别类的系统方法把一切创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法都兼收并蓄,最终成就了营销大师的美誉。这些模式,我们营销人不知能否汲取?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钟艳 2009-12-14 11:28
分析不错,成功必须与环境紧密配合。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3 18:11 , Processed in 0.0307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