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高二东550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2250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工业品销售员的激励

已有 115615 次阅读2010-12-2 16:34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充分思考了工业品营销的特点、以及营销人员的工作特点,我们从如何帮助营销人员成功开发客户的角度,而不仅仅是针对营销人员本身“挖潜”的角度,来探究适宜的考核激励模式。
1、物质激励:奖励要直观、明了,体现激励的及时性
对于长期奋战在市场一线的营销人员来讲,物质激励显然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工业品营销人员的物质激励,一定要注意“直观、明了”,让营销人员“掐指一算”,就知道自己如果做出多少业绩,就能够拿到多少工资和奖金的回报。最为常用的激励方法就是底薪对应基本任务量,超过基本任务量之后,营销人员可以按照合同额或毛利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
   由于工业品制造周期较长,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两年,如果根据毛利来兑现营销人员奖励的话,至少要等到产品制造完毕并发送客户,具备核算制造成本、运输成本时,这样一来周期就会很少,而激励是讲究“即时有效性的”。因此建议采用毛利奖提取奖金的企业,对营销人员增加“签约奖”的奖励,即签约一单,首期款到帐时就可以一次性拿到一笔奖金,体现激励的及时性。
2、成长激励:业务等级评定体现对其价值与贡献的认可
很多企业对营销人员的激励仅限于以上所述的物质激励:即底薪+提成方式,干得多就拿得多,倒是体现了多劳多得,但却不能给予营销人员更多的精神激励及成长激励。管理规范的企业,也许会为技术人员设立技术等级,但却很少有企业会为营销人员设立“业务等级”。
业务等级的评定要素一般分为两方面,一是软性因素评估,如职业素养、市场拓展能力等评估,一般采用360度评估的方法,占30%—40%的权重;二是硬性业绩评估,如合同额、回款额、销售毛利额等指标的达成情况,占60%—70%的权重;根据软性素质能力评估与硬性业绩考核综合成绩,来评定营销人员的业务等级,优秀业务人员可以授予“高级业务经理”或“资深销售经理”称号,印在名片上,营销人员拜访客户时也感觉面子十足;同时给予与营销总监或大区经理相当的薪资水平,即体现了企业对营销人员能力与贡献的认可,也有利于增强营销人员的归属感,提高其稳定性。
3、信任激励:业务费用灵活处理
如前所述,工业品营销既然免不了要走关系营销的路子,对于业务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就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难题。企业应当投入多少资金用于意向客户的开拓?多少费用用于老客户的关系维护?一个意向客户前期关注了长达数月之久,前前后后用于关系建立、拜访沟通的费用投入不少,万一最终没有成交,这些费用应当由企业承担,还是营销人员自主承担?这些敏感的问题,不仅困扰着营销人员,也同时困扰企业。
国企一般采用费用全由企业承担的方式,结果每年的营销费用、招待费用居高不下,吃掉了公司的部分利润,而营销人员则养成了“家大业大浪费点啥”的不良习惯,甚至把自己个人的、家庭的一些消费也“打包”进来;民营企业则走到另一个极端,直接按成交合同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完全供营销人员自由支配,换句话说,就是花钱了未成交的客户投入,由营销人员自己承担;成交了但未花钱的合同,企业也认将业务费用划拨给你,这种方式对企业风险较小,对营销人员则是风险大、收益也大,但营销人员往往感觉这笔钱既然是“我”的,因此往往不舍得花费,总担心万一投入不成交岂不要自己破费?或者既然客户关系处得不错了,少花费一点也无所谓的侥幸心理。
管理界有一个著名理论,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省”,这就如果一些国企营销人员的做法;“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省不讲效果”,正如一些民企的营销人员的做法。如何才能引导营销人员“既讲节省,又讲效果”?自然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的时候。企业在处理业务费用时,一般会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担心失控,因而总对营销人员放心不下,因此不是严格把关,就是干脆包干到人。实际上这都是基于“不信任”的管理行为。要处理好业务费用这处棘手的问题,就需要企业首先要给予营销人员以信任。这种信任,基于营销人员以往的业绩、能力,也基于本年度的销售目标的大小;信任的体现,就是年初时,根据营销人员的业务等级、年度销售任务目标,预先给营销人员“划出”一定额度的业务费用,其间营销人员无论成交与否的项目开发,都可以在此范畴内申请费用,只要能够说明情况的,都可以办理报销,超出这个范畴,则只办借款不给予报销。年底则根据营销人员签单情况结算其业务费用,如果营销人员的业务费用超标,则适当扣减其当年奖金,超标部分转入下年度业务费用预算中;如果有节余,则适当给予奖励,节余部分同样转入下年度业务费用预算中去。这样一来,既控制了业务费用的总额支出比例,也降低了业务人员开发市场的风险,且实现了业务费用专款专用的目的。
4、关怀激励:解除营销人员的后顾之忧
营销人员长期出差在外,自然顾不上小家,而多数营销人员都在30—40岁之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承担首家庭重担。企业不能只是着眼于对营销人员自身的物质激励,还应当将关怀延伸到营销人员的家庭之中:比如为营销人员的爱人找一份稳定的、相对清闲的工作,以便于照顾家庭;定期与业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协助处理遇到一些问题;淡季时给予营销人员特别年休假,让长期出差在外的他们能够有一段时间好好陪陪家人。有一个企业做得特别有人情味:每年春节,为优秀营销人员的父母购买年货、送上年金,附带一封感谢信,以表达企业对其家人支持工作的感谢,以及对员工平日忙于工作与出差,无暇陪伴老人的一份歉意。这种富有人情味的爱心关注确实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员工家属对营销人员长期出差在外的不满,也使他们理解了业务工作的不易。   解除营销人员的后顾之忧,自然就提高了营销人员的归属感
5、支持激励:全员营销理念的贯彻与实施
营销人员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浪之中,深知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对于市场开发的意义。质量优则底气足,价格低一些则意味着成交的可能性更大;而服务好则是与老客户维护好关系、能够长期合作的基本保障。然而有些企业的营销人员,在开发时对客户承诺的很好,一旦成交之后,不是工期延误,就是交货了质量问题百出,后续服务跟不上,搞得营销人员自感“无颜”再见客户,更何谈长期合作、口碑相传呢?
另外,由于大型设备的销售成交金额都较大,客户采购相当慎重,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客户在下最后决心之前,也会到制造商生产基地去实地考察。企业精细化的现场管理、一丝不苟的员工、清洁优美的环境、照顾到每一个细节的接待无不让客户感到信心、放心、爽心。因为公司总部是一个公司管理和实力的综合体现,需要平时的功力积累,细微处见真功夫,依表面功夫一时半时是做不出来的。
有些企业也天天在喊“全员营销”,却只是狭义地理解为发动全员寻找客户信息,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实际是扎扎实实做好产品质量;认认真真搞好节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切实按生产计划、服务承诺提供产品,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为导向”,就是最好的全员营销理念的贯彻,就是对冲锋在外的营销人员的最大支持。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21:14 , Processed in 0.0289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