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cmmo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20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第一营销网现场报道:大会文字实录

已有 93115 次阅读2008-12-11 16:32 |个人分类:博客公告|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李颖生:作为《销售与市场》本身就是媒体,我想就选“媒体”吧;因为《销售与市场》的诞生是1994年,把1994和媒体联系起来。
   
主持人:我们掌声欢迎一个关于“1994年”和“媒体”的演讲,有请。
   
李颖生:我们的主题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作为一个媒体企业,媒体实际上和营销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尤其是作为一个B2B的媒体,按照舒尔茨的理论就是营销就是传播,媒体最本质的东西其实也是信息的传播。所以我们站在媒体这个角度谈中国营销的时候,如果从三十年来讲,最早的时候,1978年开始借贷双方,到90年代之前这一段时间,几乎这种媒体都属于是我们认为的喉舌,大家强调它是一种教育的功能、认识的功能。
   
主持人:是传达多于传播。
   
李颖生: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战斗力,它的战斗性。
   
主持人:立场。
   
李颖生:而不在重视或者忽视产业性和生产力的功能,它应该是一个产业,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国外的,美国最大的收益是什么?包括我们身边像韩国这样的企业,它的韩流的影响可能还要大。这个时候在那个年代因为是计划经济,只能是这样的方式,而且他们的体制往往是事业单位,社会效益是最高准则,我从事媒体也有二三十年了,大学毕业以后就做这个事情,一直是一种传达的概念。包括总监的签名,实际上就是出了事要拿你是问,出了问题的话要找你,这是1994年以前。
1994年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1992年的时候党的十四大召开了,这个时候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这样一个框架,所以在以前事业单位的条件下,它只能适合行业刊、行业报这个东西,即使你是一个经济类财经类的话,也是传达自己行业的东西。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因为这种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是相符的,是相一致的,现在既然要建立市场经济,可能这个体制就不太匹配,而且那个时候已经实行了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也就是几乎国家的媒体除了极其个别的像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这样的。
其他的虽然你是事业单位,没有财政给你钱,我们《销售与市场》以前是另外一个刊物,我们是一个机关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有一批转过来,转成为市场经济来服务的,《销售与市场》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所以在那个时候,虽然它还是大的体制,就是国家传播的体制没有改变,还是喉舌,以事业单位,但是要向市场化靠拢,但是这种趋势是有了,还需要向理论上突破,那个时候还没有实现。
我们做刊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符合市场经济,我们感觉到应该是一个市场的主体,应该是一个企业。所以我们从《销售与市场》办刊开始就把它当成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去做。所以我们现在是边做边自己学习,我们把西方的理论引进过来,按照做企业的方式,跟那个时候概括起来就是“三力”:产品力,产品要打造好;销售力,酒好也怕巷子深了,过去就是只要酒好什么都不怕了;还有就是渠道,我们《销售与市场》是最早走书摊,走二渠道的,这一类的刊物渠道像司法这一类的刊物有一些,多半都是走的主渠道--邮发的。
我们现在就是把产品力打造起来,因为产品是营销的基石,我们现在就是把产品打造好,打造好了的话,就涉及到要实行的一种过程方法和细节的方式,因为过去做的时候是我会什么我办什么,不是根据读者需求,市场经济是满足读者需求是最核心的。要满足这些东西,我们就要改变办法,别人讲成功只讲结果,而我们讲的成功是整个过程;讲了过程以后,可能涉及到一种个案,可能教育不大;可能就还原到是一个方法,提炼成方法,我们现在注重细节。这些东西围绕着企业,按照现在的话就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这里面把产品力打造起来。我们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所有的刊物里面我们的渠道做得是最好的,有300多个城市,有三四万家终端。
   
主持人:你也开始了,跟俞尧昌先生一样,不忘宣传。
   
李颖生: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形象力,在地方一个小杂志,如果要做到在全国行业里面都有影响的话,我们就做了一个形象方面的塑造,打造一些平台,包括我们今天举办的营销盛典,包括我们现在三大盛典的平台,包括经销商的论坛等等,把我们打造成为营销人的代言人,为这个阶层来服务,所以我们也给我们的组织定位成解决中国企业营销问题的组织。包括按照企业方式来做,就把《销售与市场》一刊分成三刊,满足不同的需求,我们建立一系列的产品线,又做了七八个行业刊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非常有效地走到了今天。从1994年走到今天,今天的时间又有了一个大的进步,我们在这个月之内,也就是10天左右的时间,销售与市场传媒集团就要正式成立,它下设不仅包括《销售与市场》,还包括《北大商业评论》,还有《营销时报》、《营销界》,这样的话,四刊一报大概有十几个品种,所以这就是把当初的一个完全的喉舌性的B2B的刊物做到今天,这也是使用了一种营销的方式。随着今天媒体的改革更加深入,现在新世纪里面国家又提出来把媒体分为两类:一种就是公益性的,就是喉舌的;众多的媒体实际上都是产业化的,没有阶级属性,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大家都可以来用,所以绝大多数的媒体都会转成企业,而且这一两年也在高速的推进。我们也随着主管单位转成了企业,而这个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以后,已经实行了上市。尤其以2007年辽宁出版集团整体上市的话,就是连内容整体上市,过去只能在经营方面上市,它把内容也一并打进来上市,这意味着新的媒体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谢谢大家。
   
主持人:一听到1994年,一提到媒体,李社长就有说不完的话,今天真是一个怀旧的日子,我们发现格兰仕原来是一个卖鸡毛掸子的,《销售与市场》原来是一个机关的刊物,能够发展成今天的样子的确是我们媒体界的探索者。
下面正式进入开奖环节,有请我们深度营销战略理论创立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包政先生上场,有请。如果让您选一个年份,选一个关键词的话您会怎么选?
   
包政:深度分销,因为你们上网查包政跟深度分销是连在一起的。
   
主持人:每个人都选择跟自己有关,选哪一年呢?
   
包政:其实我最早是在连云港的啤酒,就是三德力啤酒,实际上我做得比较好的,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就是在1997年、1998年的时候,也就是刚才俞总谈到的长虹,TCL打长虹的那一仗,那就选1998年。
   
主持人:1998年的深度分销,有请。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14:43 , Processed in 0.0320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