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阎红卫经赢之道工作室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2035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儿子的大学

已有 159063 次阅读2010-9-4 14:21 |系统分类:营销人生|

高考现状及预测

      根据最后统计结果,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57万名,比去年减少约65万名。这是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二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57万名。由于计划增加、报名人数减少,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7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高考的压力会有所降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表示,高考是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只要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整个社会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发展性阶段过渡,老百姓的观念从“有学上”转到“上好学”,这种愿望和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

      有外界人士猜测,高考报考人数下降,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导致的“新读书无用论”抬头有关。戴家干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其主要原因或者说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国按毛入学率计算的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而能够对他的观点加以佐证的是农村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还在进一步上升,因为在广大农村,上大学仍然是农家子弟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最重要途径。据预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适龄入学人口数量仍将不断下降,今后几年内,高考考生人数持续下滑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今年,虽然高校招生计划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多数是高职和独立学院的招生计划,重点高校的招生计划一直保持稳定。因此,高考录取率提高,这意味着学生“读大学”更容易了,但读“好大学”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

      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分析,今年参加高考人数减少,主要是适龄人口总量减少,留学弃考、选择技术院校等也是一个因素。面对就业和职场竞争的压力,考生和家长开始冷静对待高考,不再把高考作为孩子求学、就业的惟一途径,而是面对现实进行多种选择。过去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式高考已成为历史。

       与高考人数持续减少形成鲜明对照,越来越多的高考适龄人群开始选择放弃国内激烈的高考竞争,转而选择出国读书。据国际在线报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出国读书分流掉部分高考人数,是给中国高等教育敲响的一个警钟。

         中国青年报评论称,以中国高校目前的生存状态,恐怕难以应对生源迅速减少带来的挑战。但生源危机,给一些高校带来了生存危机,却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变革机会。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称,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个推进高考公平的良机。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说明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正发生微妙变化。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适时调整高考政策,也需要大学主动调整招生方向。目前最应该做的,一是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二是大幅增加中西部等地区招生名额分配,直至按人口或考生比例确定录取名额。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而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907万。以此推算,从2009年到2020年12年间,我国高等教育预计增加规模611万,也就是每年增加50万。做到这一点,只需近几年招生规模增加50万,之后持续保持这一招生规模即可。可以预见,未来10年,很多学校将不再扩招,甚至减招,有一些高校可能面临破产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源危机的提法,应该是成立的。

2010年的就业报告中指出,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半年之后的就业率大概是86.6%,比2008届的85.6%高出1个百分点,但是比2007届低0.9个百分点。其中211院校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大概是91.2%,而非211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是87.4%。

  专业:7专业连续3年“失业”

  (法学最差)

  在10个本专科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有8个专业“蝉联”了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它们分别是:法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和会计学。

  另外,在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高职、高专专业中,排在前7名的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商务应用。

  薪资:比去年有所回升

  (高职类增长最多)

  在薪资方面,2009年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毕业院校毕业半年之后的月薪分别是2756元、2241元和1890元,比2008届分别上升了8%、10%和15%,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增长是最多的,幅度也是最大的。综合

  2010年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高职专业

  红牌专业 黄牌专业 绿牌专业

  临床医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法律文秘 计算机信息管理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流管理 应用化工技术

  国际金融 商务英语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工商管理 会计电算化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经济管理

  法律事务

  汉语言文学教育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2010年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

  红牌专业 黄牌专业 绿牌专业

  动画 美术学 地质工程

  法学 艺术设计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生物技术 统计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生物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石油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公共事业管理 采矿工程

  体育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油气储运工程

  生物工程 工商管理 矿物加工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汉语言文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英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量的变化必然引起质的变化。我国著名学者潘懋元先生归纳了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量的变化和质的10个维度变化,参见下表。

     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量的变化和质的10个维度变化(节选)

三段论

维度

精英阶段

大众阶段

普及阶段

高等教育规模

(毛入学率)

15%以内

15%--50%

50%以上

高等教育观

上学大是少数人的特权

一定资格者的权利

人的社会义务

功      能

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培养官吏与学术人才

传授技术与培养能力,培养技术与经济专家

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造就现代社会公民

教学形式与师生关系

学年制,必修课,重视个别指导法,师徒关系

学分制,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师生关系

教学形式多样化,应用现代化手段,师生关系淡化

学生的学习经历

住校,学习不间断

走读,多数学生的学习不间断

延迟入学,时学时辍学现象增多

学校类型与规模

类型单一,每校千人,学校与社会间的界限清晰

类型多样化,三四万人的大学城,学生与社会间的界限模糊

类型多样至没有共同的标准,学生数没有限制,学校与社会间的界限消失

入学与选拔

考试成绩,英才教育

引进非学术标准

个人意愿

从上可以看出,最主要质的变化是教育观念与教育功能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学校类型、教学形式和质量标准的变化。在大众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定资格者的权利,吸纳对象变得广泛了;培养目标不再是培养政府行政人员和学术人才,而是更多的培养技能人才了。按照上述标准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了。

2002年,毛入学率15%只是实现大众化的一张门票,要向大众化的最高迈进(50%),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日本金融学会会长清水启典博士在2006年11月24日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提出中国面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挑战,需要新建9000所万人大学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然而,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主要是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占份额较少,尚不符合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功能。我国近几年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问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快速推进,必然引起教育质的变化,标志着职业教育时代的到来。在目前的大众化教育阶段,虽然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精英教育,但大量培养的应该是职业技术型人才。就业难固然同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大学扩招政策直接相关,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同人才市场“供求结构矛盾”所造成的,即 “结构性就业难题”。一般来说,就业人员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结构模式应该是金字塔型,而现在我国的就业人员队伍是倒金字塔型,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鉴于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定位于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加大实践教育环节的比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是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价值是人人平等和个性潜能的发挥,是为了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适应生活要求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种身份,更是为了获得实用的本领;高等教育也不再只是为了培养少数精英而存在,更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既造就英才,也培养一般劳动者。 根据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实行多样证书制,增强学生步入岗位的“零适应”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技术教育,它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其结果之一就是产业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它直接导致了对技术应用人才的广泛和迫切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国外多称高等技术教育)也应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极大发展,,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一种历史趋势。科学家们在展望21世纪的科技发展时,都认为技术在新的世纪会有极大的、难以预料的发展,尤其是高技术的产业化,会给技术型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我国的教育政策近几年来极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放弃对高等教育实行多年的"抑制需求"的政策,而采取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是中国高层对历史趋势的一种把握,其深层原因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技术人才来面对21世纪的科技挑战、面对加入WTO后的人力资源需求,这是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唯一正确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高等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及从业资格的培养,学生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德国70%的青少年选择“双元制”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占高校总数的61%,这些学校均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岗位的复合等,使得职业劳动者必须具有动态的综合适应能力。在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第一线均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所从事的职业,所创造的价值和得到的高额回报是前所未有的。在上海、深圳、沈阳等地企业招聘的高级技术人才酬金已接近、甚至超过硕士、博士的水平,月报酬高达8000元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小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出自已的特色,走出条符合中国同情的充满牛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取得的成绩
   
      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根本任务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1998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确立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使得毕业生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也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
   
      (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规模迅速扩大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1999-2004年,高职招生人数从61.19万增加到237.43万,在校生人数从136.15万增加到595.65万,毕业生从40.67万人增加到139.49万人。据 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 1867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高专院校为1147所,占学校总数的 61.44%;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有278所,在校生达到133.79万人。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类型,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1998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使得几乎所有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办学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对教学设备和其他实训条件的要求较高,而资金来源不足,政府投入不够,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减弱。
   
      (二)社会观念偏差是高职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人们追求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意识未能随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转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相当多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由于招生政策的不科学、不合理,高等职业教育招收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许多学生、家长甚至社会都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低层次”的教育。同时,社会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型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升格的,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以及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等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专业课、实践指导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与质量。
   
      (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从高职院校自身的角度看,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从行业、企业角度看,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走科学发展、教育创新与特色建设之路
   
      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之路,创出特色,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时代要求我们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要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用终身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个性化教育观念、重视质量的教育观念、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观念、教育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观念来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走地方特色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是高校发展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我国地域广袤,各地之间无论是山川水土的自然环境,还是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人文环境都各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凸显服务地方的特色,即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地方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应依托的重要基础,要满足地方社会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数量、类型、层次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向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即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强调我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市场需要我做什么、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能力,使教育、培训、就业等工作融为一体,并将职业教育确定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和职业特色。
   
      (三)加强校企合作,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行“订单”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理念,所开设专业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把供需链条紧紧与企业连接在一起,将行业的有关专业办成品牌专业,并进行相关实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孵化,使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产品质量意识、信誉意识、效益意识,锻炼和培养企业管理意识,缩短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对接的距离,使学生受到学校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并积极参与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知识结构、技能要求、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支持职工做兼职教师、在合作学校设立奖学金,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依托学校进行新职工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
      1.构建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体现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1”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实习并接受职业培训。该模式可以吸收社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上,推行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使其在理论学习一实践应用一自我反思—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其骨干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加强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探索实行校企结合、与市场结合的路子,内培外聘,多渠道、多方法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以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手段上,综合运用演示法、讨论法、模拟法、实习实验法、案例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为就业而学习到提高就业能力而学习,以教师为中心而学习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从专攻一种技能到寻求多种技能而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基础;办出鲜明的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是高等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1995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标志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决策,创造了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今,如果说中国要对世界高等教育做出最大贡献的,可能不是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引起了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关注。
 
  如今高职教育已迅猛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7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168所,当年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数的一半。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加起来招生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数近3000万人,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结构调整的成果。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呈现多元化,既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使命,也肩负着实现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美好愿望使命;既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使命,也肩负着为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使命。2001年到2008年,全国共累计培养高职毕业生达到1000万人,其中福建、陕西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高达78%、84%。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振兴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企业用工极度短缺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未来中国企业对就业者的职业资格和学历层次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作为培养的学生既有“学历文凭”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职业教育,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其未来的发展将拥有一个巨大空间与潜在市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基金组织以及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大企业所表现出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强烈意愿,就是有力的证明。市场需求将逐渐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中国高职高专的办学方向的话,那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句话尽管用词不多,句子也比较短,但我想它的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这句话里首先体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于谁?服务于我们的社会,服务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其二,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学生一技之能、一种谋生的手段,使他们能够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也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一种方式。其三体现了我们的办学模式,就是我们办学比较强调产学研的结合,强调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办学,我们吸纳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能够为我们办学作出贡献。我们从办学的各个角度也进行了改革,从学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通过遴选和重点建设能在全国选出一批示范性的学校,代表不同地区的特点,代表不同行业的特点,代表不同类型的特点,它们将作为中国高职教育整体优势献给世界高职教育界。

我们的选择

我送儿子上大专 - 阎红卫 - 阎红卫经赢之道工作室

 

  儿子的准考证

我送儿子上大专 - 阎红卫 - 阎红卫经赢之道工作室

 儿子中考成绩500分。
鉴于以上因素我送儿子上大专: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

2010年初中毕业直升统招高职(大专)招生简章

--------------------------------------------------------------------------------

    高职部成立于2002年,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唯一一个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国家计划内统招大专生的二级教学单位,目前在校生4600余人,已有毕业生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10多人。

    招生八年来,高职部以“外语+职业技能”为特色,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点的创新、发展、成功之路。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高职部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均有招生计划。

应用英语专业
主干课程:经济学基础、英美文学、商务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文秘英语、外贸英语谈判、会展策划、商务礼仪、精读、报刊阅读、英汉翻译、写作、听力、口语、英语写作、语文、体育。
应用日语专业
主干课程:精读、泛读、听力、新闻听力、口语、基础写作、高级日语、应用写作、日汉翻译、日语语言、日本概况、报刊阅读、口译、综合阅读、日本文学、经济学基础、商务技能实训、经济法律法规、商务日语、科技日语、日本企业文化、旅游日语、公共关系与涉外礼仪。
商务英语专业
主干课程: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金融知识、经济法律法规、商务礼仪、市场营销、涉外财会知识、电子商务英语、精读、报刊阅读、英汉翻译、写作、听力、口语、视听说、语文、体育。
旅游英语专业
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服务心理学、现代酒店管理、全国导游基础、导游英语、旅游法规、饭店职业英语、现代酒店管理、陕西导游、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英语精读、报刊阅读、英汉翻译、英语写作、旅游听力、口语、语文、体育。
英语教育专业
主干课程:教育政策法规、英语教学法、教育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史、口译、精读、报刊阅读、英汉翻译、英汉翻译、写作、听力、口语、语文、体育。

联系方式 电话: 029—85309606

QQ:1113818091 1500087927

电子邮箱:gzbzhuren@xisu.edu.cn

山西省考生咨询电话:0357-3076661 郭老师;

山东省考生咨询电话:0532-83781877 华老师;

河北省考生咨询电话:0311-85267369、0311-85304208 赵老师  

学校地址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1#教学楼

学校主页 www.xisugzb.com或www.xisu.edu.cn点击“二级学院”中的 “高职部”

还可点击http://sn.zhaokao.allnet.cn进行在线问答。

 招生办法  1.参加2010年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根据所在省填报志愿办法,填报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招生代码;

2.参加2010年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结束后,可直接持中考准考证、分数条、身份证到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招生办公室办理现场预录手续,也可以电话、网上预录登记。由学校在省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3.学校在山东青岛、山西临汾、河北石家庄设有分校,山东、山西、河北考生前两年在分校就读,后三年返回校本部就读。 

★ 学校优势  高职部享有西安外国语大学得天独厚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优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 会出国学习交流。目前,与澳大利亚、日本奈良有关学校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同时,学生学完前三年基础课后,可以申请就读本校国际学院、新西北培训学院“2+2”等出国留学项目。学生毕业后,可参加本校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学习。

★ 国家资助  我部一二年级家庭困难学生可以根据陕西省有关资助政策,获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和1600元的学费补贴;家长还可以在家乡所在地申请“生源地贷款”。

收费标准 学费:每生每年5500元;住宿费:每生每年根据所住宿舍类别不同,650—1000元/年不等。

儿子的《录取通知书》

我送儿子上大专 - 阎红卫 - 阎红卫经赢之道工作室

 2010年7月28日接到录取电话;7月30日前往学校预报到;8月25日正式报到入学。祝福我的儿子闫龙镇!

相关链接: 

我送儿子上大专 - 阎红卫 - 阎红卫经赢之道工作室

 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 4 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其前身是西北大学俄语系、兰州大学俄语系、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合并组建的西北俄文专科学校,招收俄语专业本科生, 1958 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 197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6 年 2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 5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现有 4 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593 亩,建筑面积 64 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齐全。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可接收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有大型电子学术期刊文献库。
    学校现有 27个院、系、部等教学机构, 39个本科专业, 7个辅修专业, 与国外三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俄语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 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 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为非通用语提前单独招生院校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单位。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外国留学生及各类培训学生 2.4 万余人。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建立了教学水平评估、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04 年 11 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 个二级评估指标中 17 个被专家组评为优秀。 2007 年 10 月,在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科研实力强,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人文地理研究所等 22个学术和研究机构,还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共建国际教育交流研究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语及跨学科科研体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外国文化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了高质量的大型辞书、专著、译著、论文和教材。学校创办的《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人文地理》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学校科研实力强,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人文地理研究所等 22 个学术和研究机构,还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人文地理》杂志入选 2008 — 2009 年度 CSSCI 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境)外 118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富布莱特项目定点院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欧亚大学建立了陕西省高校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与 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等 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75 所学校实施本科生、研究生 " 双校园 " 培养项目。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合作 创办了西外洪堡学院,与法国巴黎摩达尔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创办了西外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在韩国文化院、韩国驻华使馆、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支持下成立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世宗学堂”。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歌德学院合作建立西安外国语大学歌德语言中心。学校还在新加坡和英国还建有 2 个学生实习基地。近 4 年来,学校共派出 1098 名学生出国留学、实习。
    
     学校是西北出国留学人员的培训基地。教育部早在 1979 年就在学校设立了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近 30 年来先后培训各类出国留学人员 55 期,共计 86000 余人次,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 2820 余人次,单位委托定向培养 30000 余人次,高级职称以上占到 80% ,他们中有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企业家等。 2007 年 12 月,学校与美国普城英语集团联合成立秦苏珊英语中心。 2008 年 3 月,学校又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了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 " 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 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流的多科性综合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9-21 06:22 , Processed in 0.0293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