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超越功利的思考

热度 34已有 485593 次阅读2010-8-5 01:07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以前读过张五常的文章,但由于读起来费劲,尽管喜欢他的观点,尽管经济学是我的专业,也没能坚持光顾他的博客。
      后来一哥们说他的博客与我的写作风格类似,虚荣心使得我开始系统浏览他的博客。一路读下来,我的感受是:想不谦虚都难。
      他最新一篇博客是探究中国学术失败原因的。寥寥数语,直达本质,很能反映其文风和思维特点。
       “大学的君子们不是为了好奇心而做学问,不是为了兴趣而追求,只是为米折腰,或为米出术(大概是指学术腐败吧---本人注)!这样,在国际学报上发表无数文章,篇篇不「腐败」,写得规格井然,但味同嚼蜡,没有令人惊喜的新意,缺少了启发力,传世的机会是零,有什么意思呢”?
      想想也是,如果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是挣稿费,没有办法,只会也只能凑数---凑篇数,凑字数。至于有没有价值,自然不在考虑之列,至少不会在优先考虑之列。
      张五常在自己的博客中反复强调,如果是为了“五斗米”,就不会有他的《佃家理论》,就不会有经济学家张五常。他这样的人,让他去做不感兴趣的事,做不感兴趣的思考,的确是有点难。就冲这一点,他就具有“知识分子”精神或者专业精神。因此,在看博客的过程中,他的狂妄还倒变得十分可爱。
      “我所说的学术主要是思想的发展。通常是抽象、软性的学问,产出的作品一般没有直接的市场价值。学生出钱求学是学怎样思想。薪酬不足道,学者的回报主要是好奇心的满足感,同事之间的互相欣赏,以及有机会传世的骄傲。这里说的思想是概念、理论、假说、验证,要讲深度,论新意,重启发。大学是为了这些学问而设的:本科教基础,研究院学创作。不限于实证科学。当年读历史,读艺术,有道的老师教概念,教理论,所有学系都归纳在哲学的范畴内。知识理论与逻辑、伦理等皆属哲学系的教材。当年大家知道哲学系最难读,也最受尊敬。今天,一个哲学大师是不容易找到饭吃的!人浮于事,为米折腰,换来的是没有谁再纯从兴趣来处理那些没有直接市场价值的思想作品”。
      关于学术探讨,张五常这个狂老头已经给说透了,说白了,不用再多说什么,我主要是想谈谈“非学术”思考。
      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区别,并非职业本身,而是你是否用大脑工作。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或者不能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思想,而是不断重复自己过往的劳动,那么,你就是个体力劳动者。
      中国的大学所以不出大师,原因正是,有太多的人,占着脑力劳动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站在讲台上讲别人的东西,没有任何自己的智慧,难道不是体力劳动?
      任何人,只要是凭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工作,那么,就已经是体力劳动者了,或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体力劳动者了。
      其次,思考如何完成工作目标,能够进步,但也就是“爬楼梯”---虽然步步高,但速度较慢;
      思考如何干好工作,探讨工作方法,比纯粹完成工作目标进了一步,算是“坐电梯”---速度快了许多;
      思考如何成功或者卓越,将工作方法上升到方法论高度,一旦突破,个人进步就好比“坐飞机”了。
      第三,功利性思考很难持续。因为功利目标一旦达成,思考就会中断。只有基于兴趣的思考,才能持续深入
      中国的咨询公司所以如此短命,就在于中国的咨询公司并非知识性组织,它们对知识创造不感兴趣---是卖别人知识的并非自己的知识。所以卖到最后,都一样,不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不可完全否认中国咨询机构的思考,只是它们的思考太过功利。中国其它知识性组织,也大致如此。处于市场一线的咨询组织也像吃官饭,端铁饭碗的大学、科研机构一样,就让人不好理解了。
      前段时间讨论一线高手二线失足的话题,其本质也是个思考能力问题。如果没有思考能力,仅仅满足于自己原有的经验或者一线企业的知识,到二线企业生搬硬套,尽管是“低就”了,但相对于新的岗位来说,思考力就远远不够了,干的也就是个体力活,岂有不失败之理?
      人在职业生涯的途中,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思考力。当思考力高于自己工作职责的时候,就游刃有余,否则,就自顾不暇。
      前几天写了篇博文,叫“高手应低就”,要么是低于自己的能力---已有经验,要么是低于自己的思考力。
      经验总是有限的,而思考力则是无限的---如果你愿意训练的话。
      制约个人思考力的因素是什么呢?功利性---太过功利,就不暇思考---而决定人的未来的,首先是思考力,然后才是实践力。因为人在今天能够为未来唯一能做的,只有思考。
      所以我说,战略能力的本质是什么?是思考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践力。
 

路过

鸡蛋
3

鲜花
23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6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回复 姚尧 2010-8-5 03:35
经济学我是门外汉,张五常的书10年前读过一些,虽然枯燥一些,不过有些观点还是惊喜了一番!例如张五常说一个学者应该看看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有几篇存世的,如果能够在五年(好像是吧)之后,仍旧有意义就是好思想好文章,这个与金老师的一致!
回复 张骅 2010-8-5 09:48
每次看到金老师的文章,总觉得精神为之振奋!
回复 曾金沧海 2010-8-5 11:21
现在正在看老张的《科学说需求》,这个老头子文笔相当了得。
在金老师这里能找到很多共鸣的东西。
回复 万华151 2010-8-5 19:29
很赞成金老师对“思考力”的认识。没有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只能是一种机械劳动,即使表面上是“脑力劳动者”,实质依然是“体力劳动者”。但是谁又能成为真正的“脑力劳动者”(这里的脑力劳动者指的应该是有原创的人)呢,我们的思考也必然基于我们的经验、我们从书本学到的知识、别人的经验,因此我们不可能是“原创者”。原创只能源于自然,但如果继续较真的话,即使从自然学习,也不是“原创”,真正的创造者只能是自然。因此我们的思考只能是部分的思考,思考的目的还是解决问题,从而化解自己的疑惑,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回复 孙雨 2010-8-5 19:47
“决定人的未来的,首先是思考力,然后才是实践力。”???
“因为人在今天能够为未来唯一能做的,只有思考。”只有思考?光思考不够吧?
回复 马亮亮 2010-8-5 21:27
思考是一种能力!同意!
回复 羊城 2010-8-5 22:38
当思考成为习惯~~!!
回复 易军 2010-8-6 00:38
不仅要思考,还要“会”思考,
回复 王会军 2010-8-6 09:33
曲高和寡,在孤独中追求真理是智者的情操。静笃出真知,无为品自高!
回复 金焕民 2010-8-6 10:41
万华151: 很赞成金老师对“思考力”的认识。没有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只能是一种机械劳动,即使表面上是“脑力劳动者”,实质依然是“体力劳动者”。但是谁又能成为真正 ...
思考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联系实际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学术型脑力劳动者与实践型脑力劳动者对“原创性”的要求是大不一样的。
回复 金焕民 2010-8-6 11:01
孙雨: “决定人的未来的,首先是思考力,然后才是实践力。”???
“因为人在今天能够为未来唯一能做的,只有思考。”只有思考?光思考不够吧?
只有当然不够,所以才说首先是思考力,然后是实践力。“今天的”都是个实践问题,“未来的‘都是个思考问题。”在今天能够对未来唯一能做的,只是具有实践价值的思考“,如果对未来的思考不具实践性,那就是空想或者纸上谈兵。
回复 孙曙光 2010-8-6 13:06
白天转转、谈谈、干干,晚上读读、想想、写写,理论结合实践,不失为提高思想力的有益途径。
回复 万华151 2010-8-6 19:10
金涤源: 思考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联系实际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学术型脑力劳动者与实践型脑力劳动者对“原创性”的要求是大不一样的。
我自己对'思考"的理解是“提问题,找答案”。例如,读书是以向书本提出问题、提出质疑的方式来提高思考力,但当自己读到部分经典著作时,竟只能连连称赞,几乎提不出质疑,自己就感觉收获甚微,因为自己几乎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接受,但是这些经典中的思维和方法却能解决大量的问题,甚至是很重要的问题。这时候我不禁要质疑“在某些情况下,不思考也能解决问题的话,为什么还要思考?”因此,总体来说,思考也存在“度”的问题,我们思考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能完善自我,达成自己的理想,不必神化“思考”,我始终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生的终极理想,思考与不思考要以此为标准来衡量。金老师觉得我这种想法“极端”吗,静候指教。
回复 大锋 2010-8-7 09:50
大师.最近的文章越来越学问了.实战类的太少了.能否将挂面.波纹面.方便面抛砖引玉提出话题.以期引起各位同行的共鸣.期货中
回复 杨明461 2010-8-8 00:55
中国的大学所以不出大师,原因正是,有太多的人,占着脑力劳动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站在讲台上讲别人的东西,没有任何自己的智慧,难道不是体力劳动?

呵呵,有个朋友做老师的,老说他们是“吃粉,站台,卖声”,看了金老师的文章才知道他们还缺一个——都是“待客”老师。
回复 石顺 2010-8-8 05:57
中国的大学所以不出大师,原因正是,有太多的人,占着脑力劳动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站在讲台上讲别人的东西,没有任何自己的智慧,难道不是体力劳动?
      任何人,只要是凭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工作,那么,就已经是体力劳动者了,或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体力劳动者了。
回复 丁路常 2010-8-8 10:33
大师不是想出就能出的 ,大师也多半需要那些‘占着脑力劳动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站在讲台上讲别人的东西’的非大师‘帮助’的。
回复 金焕民 2010-8-9 23:38
丁路常: 大师不是想出就能出的 ,大师也多半需要那些‘占着脑力劳动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站在讲台上讲别人的东西’的非大师‘帮助’的。
讲别人的东西,无可指责---可指责的是那种“照本宣科”,没有自己智慧的那种。
回复 金焕民 2010-8-9 23:51
万华151: 我自己对'思考"的理解是“提问题,找答案”。例如,读书是以向书本提出问题、提出质疑的方式来提高思考力,但当自己读到部分经典著作时,竟只能连连称赞 ...
哈哈,这次算是遇见爱思考的人了!指教谈不上,可以谈点看法。
不思考能做一定的事,但不思考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所谓问题恐怕都超越了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知识,不动动脑子,就不太容易解决。
很多人认为理论需要经过转化才能为实践服务,技能、经验则是拿来就能用。
譬如开车技术。师傅告诉先踩离合,然后挂档,然后踩油门松离开,车就走了。我想不仅是我,许多人都不是拿来就用,非得熄N次火,然后才能熟练。即使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同人的熟练速度都大不一样,其中的区别在于领会---也就是思考能力。
写这个话题是发现许多人干着脑力劳动的工作,却不愿意多动脑子,或者不愿意稍微扩大一点动脑子的范围。
所谓“超越功利”,指的是别太局限于眼前或者手头的工作,将目光放远一点。
回复 万华151 2010-8-10 07:55
金涤源: 哈哈,这次算是遇见爱思考的人了!指教谈不上,可以谈点看法。
不思考能做一定的事,但不思考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所谓问题恐怕都超越了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知 ...
多谢指教!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7 04:14 , Processed in 0.0344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