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一线企业的“红利”

热度 26已有 390445 次阅读2010-7-3 18:06 |个人分类:营销高管修炼|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大学生为什么挤破头朝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性质的企业里钻?因为这些地方有“红利”。一进去,就能马上解决马斯洛所说的五个层次需求中的前三个。
      事实上,在一线企业,混到一定层次,比如成为这里所讨论的“高手”,也大抵如此。
      简单总结,一线企业的红利,起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社会,尤其是行业影响力。在哪里高就?“联想,营销高管”,不管能力如何,只需要这六个字,就能让很多人肃然起敬。
      2,品牌。品牌这种东西,不仅仅是能够相对容易打动消费者,它在企业经营的所有领域都能够带来正面影响,让利益相关者受用不尽。
      3,系统和流程。一个完善的系统和流程,会形成良好的相互支撑、支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人员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成功。
      4,高度分工。高度分工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工作被高度细分,高度细分的另外一种说法是高度专业,而高度专业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在某个领域集中提升。毫无疑问,这样更容易成才,更容易成为高手。
      5,实力。当然,上述几个方面也是实力,是软实力。众所周知,一线企业的硬实力,更是让其它企业望尘莫及。摘开市场基础、销售规模、核心技术、技术装备、竞争优势,仅就资本实力而言,惹急了它们,把你买下来可能都不会费多大劲。
      在这样的企业,如果能凭借个人努力成为其中的高手,自身的优秀,当勿庸置疑,上述红利更是让身处其中的高手如虎添翼。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线企业的红利,几乎只成就“企业人”---在企业工作它如“神灵附体”,人一离开企业,马上烟消云散。所以,享受这些红利的结果是,得到良好的训练,形成广泛的见识,拥有完善的平台,但是,只有有限的执行能力,它并不培养全才。
      用马克思的话说,这也是资本的本质属性---让人力依附于资本,而不是超越资本。能够超越资本的,是极少数例外---传说中的企业家。
      吕布很英武,如果拿掉他的方天画戟和赤兔马呢?虽然他依然英武,但此吕布肯定已经非彼吕布。
      大陆的歌唱家从市场运作角度看,其受欢迎肯定干不过港台歌手---港台基本上不用歌唱家来形象艺人,但是,如果撤除音响设备和价值不菲的舞台效果,让他们同台PK清唱呢?恐怕港台歌手会相形见绌。
      二线企业是没有红利的。
      支撑二线企业的不是体系,甚至也谈不上什么流程。就营销系统而言,内部组织功能尚且不够健全,相互间形成不成支撑,更不用说整个企业体系的支持了。
      正如刘老师所言,除了有限的产品和政策外,就只有依靠营销人员个人努力了。假定一线企业是既得利益者的话,那么,二线企业基本上属于创业者。让守业的人去创业,也难。
      许多人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二线企业会需要综合能力更强的高手?道理其实很简单,二线企业几乎是一穷二白。他们必须会策划、会执行;会拓展、会推广;会训练、会管理。事实上,在二线企业,各项工作就是以高手为中心上展开的。
      对于这个问题,科特勒总结得十分清楚。
      企业营销管理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家式。以高手为中心建立的模式;第二阶段:贯例式。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专业、规范的、体系化的模式。第三阶段:协调式。也就是既强调专业、规范和体系、流程,又突出核心人物、关键人物的个人作用。
      一线企业当中的高手,有可能与二线企业形成对接的,大概就是体系中的核心人物和关键人物。即便如此,能否顺利对接,还得考虑这些人员对品牌、体系、资源的依赖程度。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二线企业的高手综合能力就一定比一线企业的高呢?绝对不是。一方面,二线企业的高手到一线企业,也会完蛋---他们那些野路子和唯我独尊,根本无法适应一线企业;另一方面,二线企业的规模也决定了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
      我在“一线高手的终极出路”一文中表达了这么一个中心思想:人必须往高处走,没有回头路可走。一线企业高手到二线企业去,就得做好等而次之的心理准备。到那里找发展空间的,是以失败为主的,这也一再被事实所证明。这种现象大概也与一线企业进农村市场难,二线企业进城市市场难,是一个道理---宝洁、可口可乐、康师傅的努力,成效都不大。
      并不是嗓子好,音乐素养好,就能够成为全能歌唱家。反串一下也不错,但别期望成功。赵忠祥播新闻、播动物世界是一流的,写书是二流的,主持舞林大会,与吴忠宪摆在一起,就是三流的了,我看更像小丑。
      很多相声演员改行作主持,有的还凑合,但也等而次之了;那些去做广告的,最终都成了卖春药和假药的。
      人想发展,离不开环境。那些获得较大发展者,都离不开企业所给予的“红利”。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将军们吃到的红利;在一个良好的企业平台上建功立业,是一线企业高手吃到的红利。
      毕竟,能够为其他人,给企业创造红利的人,只是极少数
      想成为这样的人,必须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要么你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么,就可能是毁掉自己的前程---有些跟头一摔,可能会影响一辈子。。
      因此,一线高手在决定去留的时候,在评估自己的时候,要会用减法---减去支持自己曾经业绩、曾经岗位、曾经影响的企业红利,同时也要会加法---充分评估自己所要面临的种种考验以及可能的结果,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那么,还是消停点好。
      不仅仅是一线企业的高手,任何到等而次之企业任职的人,都是如此。
      同样道理,在评估自己的时候,减去别人的作用、组织的作用,余下的,才是真实的自己。
      能够吃到改革开放红利的人,都发了,吃不到的,都变成了弱势群体。房地产所以牛得连总理拿它们都没有办法---所谓的总理不如总经理,还不是吃的中国人口红利?并非完全来自于它们有多高的经营能力。

路过

鸡蛋
3

鲜花
2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4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王昭翕 2010-7-4 11:53
“这种现象大概也与一线企业进农村市场难,二线企业进城市市场难,是一个道理”

一线企业进农村的难度远远大于二线企业进城市的难度。毛泽东没用几年就进了城市了,呵呵,农村的“企业家”如果解放了思想,成了真企业家,进城只是意愿而已。
回复 王昭翕 2010-7-4 11:59
我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城市市场没有防线,对于农村市场,防线也只是来源于企业自身。这些防线的本质就是金老师所列的“红利”,还有,就是和所谓的“一线高手”有关吧。
回复 金焕民 2010-7-4 12:00
王昭翕: “这种现象大概也与一线企业进农村市场难,二线企业进城市市场难,是一个道理”

一线企业进农村的难度远远大于二线企业进城市的难度。毛泽东没用几年就进了城市 ...
毛泽东所以能够在农村获得生存和发展,多少也是因为阔气的国民党人不愿意在那个“鬼地方”呆,更不用说什么深耕。
“阔气”了的一线企业谁愿意走村串巷?
同样道理,终端所以“难做”,在于人“蹲不下来”。
回复 刘建恒 2010-7-4 12:45
金涤源: 毛泽东所以能够在农村获得生存和发展,多少也是因为阔气的国民党人不愿意在那个“鬼地方”呆,更不用说什么深耕。
“阔气”了的一线企业谁愿意走村串巷?
同样道 ...
   的确,终端运营,不蹲的足够低,不可能跳足够高。
回复 姚尧 2010-7-7 01:01
2010年3月7号,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的......中国企业也应该牢记,成为一线企业之后的红利!
回复 魏长永 2010-7-9 15:27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发家靠胆大;目前,市场竞争白热化,小企业也只能靠“全才”,“全才”不爱在小企业就职,小企业靠什么?
回复 直立睡觉 2010-7-12 11:35
一线出的是管理和规范,二线出的是奇兵险招。要发展上去,就得变成“全才”。
回复 南天际海 2010-7-31 10:08
二线企业的“高手”的优点正是他的弊病所在,自认为的自己是个全才,无论策划组织执行带队推广,样样皆能,事实上,发现很多所谓的高手仅仅只是在某一方表现的稍微突出,而整体上所作的基本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以至于杂而不精。因为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所以看不到自己短板所造成的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所以...”对了,“因为...”却是错的。
回复 南天际海 2010-7-31 10:16
对于博主第一条上,我认为还可以延伸,在拼命往一线企业挤进去,是为了能获得社会资源,打破一个口,进去一个圈。有了一线企业这个圈子,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人际圈,同时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一线企业与政府单位在社会人脉建立中某一方面上讲是可以对等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1 22:22 , Processed in 0.0319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