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欢呼细分时代的到来:三.总结 进入细分市场的几个关键

已有 343035 次阅读2005-5-1 10:0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许多具有战略眼光的营销工作者曾大声疾呼,中国企业必须关注细分市场,并从战略着眼,坚定不移地进入细分市场。但由于能力、资源、认识和市场空间上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企业重视这个问题。
今天,它真的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从地理空间上说,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目标远大的企业,已经走遍了中国市场的“千山万水”,并且一方面向上进入大中城市,另一方面向下进入乡镇,甚至村庄,将自己大众产品的销售工作做到了极至。
从产品线说,很多企业无论是从产品的广度,产品的宽度,或者是产品的深度,都力所能及地广泛延伸,为了生存和发展,什么都做,什么都敢做。
从渠道上说,进行全方位的渠道充实。不计成本进商超,以至于步入“进商超是死,不进商超也是死”的两难境地。而对渠道的精耕细作也产生了“终端之后怎么办”的困惑。
所有这些,无论企业给它赋予什么新鲜说法,归结起来都是大众营销下的产物。所有的困惑都来源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中国市场大众营销时代的结束,细分营销时代的到来。
毕竟,起家于大众市场的中国企业还不熟悉细分市场的操作方法,甚至对细分市场还十分陌生。因此,当前的关键也许还不是“如何做好”的问题,而是“如何进入”,甚至是如何认识的问题。

识别目标顾客的需求

1.正确区分目标顾客消费能力的整体提升和需求的多样化。针对目标顾客消费能力的提升,企业的应对措施是产品的整体升级,即把产品做得更好,并且价格也适当提高。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多样化,企业的应对措施是产品多样化,为目标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许多企业错误地将上述两种变化理解为市场细分,结果是逐步丢失了基础市场。
2.准确把握目标顾客的分化。由于收入的增长,一部分目标顾客会对消费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这种要求的具体化,他们会从原有群体中分离出来。针对这种趋势,企业的应对措施只能是通过市场细分,为它们提供量身定制的选择(如上述案例4)。
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对于市场领先者来说,产品升级和市场细分应该同步、协调进行。其核心关键是把握好二者之间的互换。
以方便面行业为例。华龙和白象都看到了农村市场消费能力的提升,并分别推出了“小康家庭”和“金白象”。从本质上说,这两个产品是为了满足目标顾客中分化出来的,具有新的、更高需求顾客的需要,具有细分市场性质。但随着目标顾客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两个产品成了更多目标顾客的选择,它们的性质也从细分市场的属性,逐步演变为“分众”市场,甚至大众市场的性质。华龙与白象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这就为另外一个品牌——“三太子”创造了机会。“三太子”迅速推出“一碗香”,产品品质比“小康家庭”和“金白象”更好,价格更合理,产品更实惠,它在大众市场和“康师傅”所代表的高端市场之间形成了一个“分众市场”,一举摧毁了“小康家庭”和“金白象”所代表的细分市场。不仅使“小康家庭”和“金白象”丧失了战略着力点,也使它们丧失了成为新一代大众产品的机会。
也许,对于领先的中国企业而言,客观上存在着这么一条发展途径: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分化,逐步锁定细分市场,并根据消费能力的整体提升和细分市场的扩大,逐步将原有的细分市场分众化和大众化,即细分——分众——大众——再细分——再分众——再大众,直至市场进入相对成熟和稳定状态。如果不遵循这个途径,很可能就会被边缘化。

识别细分市场

进入细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企业必须有能力预测和把握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前景。在决定进入某个细分市场前,企业要提出的首要问题是:潜在的细分市场是否具备适度规模和发展前景。“适度”规模是个相对概念。一般而言,大公司一般重视销售量大的细分市场,避免进入销售量小的细分市场。因为需要太多的资源投入,小公司则避免进入规模较大的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前景具有很强的期望特征。因为当细分市场逐渐明朗后,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会迅速抢占正在发展的细分市场,从而打破企业原先的规划和期望。
2.企业必须能够根据五种力量,判断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有些细分市场虽然具备了企业所期望的规模和发展前景,但企业也未必能如期达到自己的目的。关键是可能受到来自五个方面的威胁:细分市场内竞争对手的威胁、新的竞争加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议价能力提高形成的威胁和供应商议价能力提高形成的威胁。
3.企业必须拥有支持细分市场开发和达成战略目标的资源。即使某个细分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富有吸引力的结构,又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公司还必须考虑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技能和资源,以保证在细分市场取得成功。进入任何细分市场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果公司缺乏这些必备的条件,就应该放弃这些细分市场。公司即使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也还需要认真考虑是否具有独特优势:只有当企业能够提供具有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时,它才可以进入这个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和大众市场的最大区别是一旦成功,利益巨大;一旦失败,则可能一无所有。

识别错误行为

大部分中国企业从来就没有放弃进入细分市场的努力。之所以整体上成效不大,主要受制于下列因素。
1.拔苗助长,摧毁细分市场。细分市场有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对中国企业来说,本来进入细分市场,是解决当前效益低下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急功近利,在价格策略上、促销策略上往往缺乏战略导向,趋向于短期操作,迅速将细分市场大众化。
2.过早地宣布成功或过早地宣布失败。过早地宣布成功,从战略上说,等于失败,企业将功败垂成。过早地宣布失败,意味着信心的丧失,企业将一事无成。
3.简单地将走出原有地理或产品范围理解为市场细分。有些企业认为农村市场的品牌进入城市就是做细分市场,有些企业认为城市市场的品牌进入农村就是做细分市场,有些企业认为从产品单一到做更多的产品就是做细分市场。事实上,这些企业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是简单地跳出现有“圈子”,或者是区域的圈子,或者是产品的圈子,去覆盖更大的区域,去满足更多的消费者,而不是为自己原有的区域,原有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是外延扩展,而不是内涵开发;是进一步发散,而不是聚焦。
 4.忽视相关营销工作的创新。即使是在原有目标顾客分化的基础上进入细分市场,也意味着服务于新的顾客群体。而服务于不同顾客需要不同的销售渠道、不同的销售方式和不同的促销方式。
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从零做起,重新打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重建一个企业:面对需求更高的消费者,研发和推出更有价值的产品,开发覆盖新的消费群体的销售渠道,重新培育市场基础,在精心呵护下,销售量由小渐大,直至达到理想规模。
面对市场细分的进程,最大问题并不是进入细分市场有多难,而是部分企业(而且是那些条件更好的企业)将市场细分的趋势视为“问题”,而非机会。市场既得利益者不是依据自己的市场地位更积极、更有效地进入细分市场,而是排斥打压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于是在竞争者的努力取得成效的时候,这些优势往往成为包袱。
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市场细分的过程,这客观上给了企业更多选择,当然也给了企业更多犯错误的机会。
更多的选择包括企业既可以选择创新导向,追求领先,在众多市场细分机会仍然可以跑马圈地;也可以选择跟进,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稳固,仍然可以在区域市场上一决胜负,成为区域性领导品牌。
更多犯错误的机会则体现在,因为细分市场的不成熟、不明朗,出现更多的误判,或简单地用操作大众市场的方法,去操作细分市场。

(专题组编:张兴旺21zxw@163.com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9 05:44 , Processed in 0.0291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