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产品炼金术》“炼”出了什么?

热度 33已有 709338 次阅读2011-11-8 00:17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贤龙老弟的新书即将出版,想写点文字祝贺一下。单纯的祝贺可能会陷入恭维,就借机“环顾左右而言他”一下。

      以我对史先生的理解,真没有想到他会最终选择“产品”作为自己首部著作的主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首部著作,反映的要么是他最关心的问题,要么是他最擅长的问题,但无论是那种,他的主要思想都会在书得以最大限度地反映。

      我不敢妄加推断史先生选择产品作为主题的原因。但我认为这符合中国企业的营销逻辑,也符合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营销逻辑。

      这个逻辑我们甚至也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得到反证。

      美国先是丢掉了百货业,接着丢掉了电子业,目前好像正在丢掉汽车工业。我们权且认为丢掉百货、丢掉电子是一种主动行为。美国主动放弃了以电视机为代表的家电行业,从而正式把“电子王国”的桂冠让给了日本。而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我们可以十分真切地了解到,美国实在不愿意丢掉汽车工业,但从目前的情势看,这大概已经由不得美国人。

      俄罗斯所以长期“发而不达”,我们也可以简单归结为没有让竞争对手望而生畏,让消费者爱不释手的产品---也就是兵器还马马虎虎。

      日本的手机产品一直是被嘲笑的对象。

      有强大设计和制造能力,曾经创出过随身听的日本电子厂家居然一直拿不出一款能够在全球畅销的手机。不管怎么样,日本厂家还是弄出了一套手机标准从而还能够主导日本的国内市场。但是在苹果公司的iphone出现之后,曾经作为便携钱包”而被日本厂家自我陶醉在其中的日本手机立即崩溃,现在日本市场上智能手机的60%以上是进口的iphone

      本来数码式家电被认为是日本的最强项,在数码式家电开始普及的2004年,以数码式相机为首的日本家电产品的出口产值达到了17900亿日元,当年光是家电产品就为日本带来了10550亿日元的贸易黑字,从这个数字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在数码家电方面有多强大了。但是过了刚刚六年,2010年日本的家电出口产值减少了一半,只有9100亿日元,而进口超过了一万亿日元,出现了1.051亿日元的赤字。而今年1-7月统计表明日本家电产品的进出口赤字已经超过了1300亿日元,全年预计起码要超过两千亿日元,就是说在这六年里,日本在国际贸易中丧失了一万亿日元以上的黑字,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了131亿美元。

      虽然日本还在勉强维持着电视机的生产,但是规模已经和往日不能相比,90年代初还在日本国内拥有40个工厂的索尼,现在只有23个工厂,扣除零件生产之外,其中总装厂只有7个。索尼已经转舵为没有工厂的经营”,电视机的委托生产比例,在今年已经超过了一半。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日本既不缺技术,也不缺品牌,所缺的就是适销对路的产品。不管基础多么强大,产品不争气谁也没脾气。

      你不能说是中国的低价产品干掉了日本家电,事实上是韩国的电子产品抢走了日本产品的风头。中国企业的产品“不入流”,就不再多说了,日本企业的产品为什么干不过韩国企业?为什么低价的中国产品也干不过韩国产品?其中的原因,恐怕就有点复杂了(除了数码相机之外,日本企业不但在产值上无法和韩国企业相比,就是在技术上日本企业也没什么可以凌驾于韩国企业之上的东西了)

      事实上,产品不仅仅是史先生研究主题,它同时也是反映其营销思想的载体。我从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史先生一一贯之的营销观点,同时,也包括他选择产品作为主题和载体之后,思想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在我的博客中,我在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一个人在理论上的成熟,一方面在于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经典理论,另一方面必须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系统性的认识。否则,就很难不去人去亦云,甚至道听途说。

      在《产品炼金术》中,作者以产品为核心重组了相关营销原理,并且以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为主线。

      在第一营销网的网友中,进行局部思考并且达到一定深度的,不在少数。但能进行系统思维,并且上升到方法论高度的委实并不多见。而即使是在中国营销的精英阶层,能够形成独立并且专业的营销思想,并进而上升到方法论,再进而提供相对完善的工具箱的,也属凤毛麟角。

      我不便说史先生做到了,但完全可以说他向前迈出了很大一步。事实上,史先生是在网上与我进行文字争论,“出手最狠”的角色。但争论的结论不仅仅是人走近了,观点也走近了。他在书中写出了很多我想说却没有说出、说清的东西。“文人相轻”的说法其实忽略了一个人之常情的前提:值得对方尊重。有些人你想轻也轻不来,无论是文,或者是人。

      有些人天生有肚量,比如夫子孙曙光。积极又淡泊,这样的文人以成就他人为己任,随你去“轻”,你又能把他“轻”到哪里去?

      有些人把睿智当思想,把观点当理论。当别人还把他们视若神明的时候,自己却偃旗息鼓了。犹如一红就死的某些中国企业。

      《产品炼金术》是一本书,是一本反映一个人思想演进、提炼和整理的书。是一本在结构上、选题上很智慧的书。

      把祝贺送给作者,把思考留给自己。看看史先生的博客,再读读他的新著,对那些有志于纯粹性思考的人来说,是会大有启发的。


路过

鸡蛋
4

鲜花
26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1-11-8 04:15
金老师慷慨作序,又专文点评,感激之余,细读金老师两篇文章及邮件所谈,获益匪浅,也深感得遇知音。
第一本书以产品为主题是被“逼”出来的:图书公司建议要急企业之所需,而且要有特色,我本人规划自己著作的路径,也认为先从“针尖”做起,是一个正确的个人著述策略。更重要的,最早在企业就是做产品规划(品牌经理),过去6年的咨询项目里,90%的客户都需要产品规划、新品策划,素材与方法都是现成的,且已经整理成“产品驱动力”培训讲义。不过,《产品炼金术》的内容在讲义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
金先生在给我邮件里提到了《产品炼金术》序言里对“炼”这个主题着墨不够,没想到金老师亲自操刀,点题聚焦。我是非常同意金老师对“炼”字诀的重视的(封面设计师也突出了炼字),所以我将不便于放在一本书里的内容,以《产品炼金术“外传”》的形式,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继续这个炼的研究与分享----正如真实的炼金一样,炼本身涉及到细节、过程与经验(火候),真正的炼之心法,不通过具体细节,单讲方法是很难产生真感受的。
希望《产品炼金术》抛砖引玉,外脑、学界、企业、媒体共同努力,帮助中国企业走出金老师本文分析的美日企业产品战略的营销迷失症。
我是历史进化论----即相信年轻一代一定比上代更智慧、更出色----的信徒,任何历史终结与倒退----比如乔布斯后苹果就不是苹果之类---的观点,其实早被历史证明是伪命题。我相信中国一定会产生苹果式的产品及企业,也一定会有乔布斯式的企业家。
再次感谢金老师。
回复 孙曙光 2011-11-8 09:42
金老师:好好的一篇文章,怎么写到最后就拐弯了,拐到俺这里来了?只能说是你想我了。等我这几天把史老师的外传专题推出来,给你电话——刘老师上周电话我了,有些想法跟你碰碰。
对了,你的评价我很受用。
回复 马亮亮 2011-11-8 14:44
sun: 金老师:好好的一篇文章,怎么写到最后就拐弯了,拐到俺这里来了?只能说是你想我了。等我这几天把史老师的外传专题推出来,给你电话——刘老师上周电话我了,有 ...
孙哥最近可好?
回复 孙曙光 2011-11-8 14:57
马亮亮: 孙哥最近可好?
老马:看到你荣升老板了,祝贺!最近俩月颈椎出毛病了(向金老师学习),所以和朋友们沟通少了。现在好了,继续多沟通!
回复 马亮亮 2011-11-8 16:02
sun: 老马:看到你荣升老板了,祝贺!最近俩月颈椎出毛病了(向金老师学习),所以和朋友们沟通少了。现在好了,继续多沟通!
好的,有机会到郑州再聚,下次有什么活动可要提前告诉我啊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1-8 20:00
一个人在理论上的成熟,一方面在于能够系统地接受经典理论,另一方面必须形成自己系统性的认识。--棒极了
回复 兰枝勇 2011-11-9 10:25
拜读
回复 张柱 2011-11-9 15:54
技术、资金、品牌下创造产品(客户的需求)
回复 利均 2011-11-9 18:16
好啊
回复 利均 2011-11-9 18:17
再出新品
回复 博瑞森 2012-1-31 13:35
先睹为快,在当当的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91816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30 01:55 , Processed in 0.0304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