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忐忑---社会转型期的常态

热度 32已有 968008 次阅读2011-11-1 00:17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尽管每遇侵略,中国汉奸很多,但对于“汉奸”这个名号,连汉奸自身也是十分忌讳的。
  在和平时期没有汉奸,但却不乏二鬼子。二鬼子与汉奸就大不相同,不但二鬼子自己感觉良好,一般而言,还总能赢得他人羡慕的眼光。只是像阿Q这样吃不到葡萄的人才会发出诸如“妈妈的假洋鬼子”之类的微词。
  且不说几乎所有的高档楼盘都会起个诸如“曼哈顿”、“芝加哥”之类莫名其妙的洋名字,连上海这样的城市,也以什么“东方XX”为荣,而且在中国以此种文体自我陶醉的城市,居然数不胜数。
  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企业以起个让人不知所以然的品牌为诉求,以拥有外国“血统”为荣。嘴里说着“民族”但就是不敢、不愿弄个纯正的中国式名号。倒是据说涉绿的台商弄了个看起来“很土气”很中国化的“康师傅”,垄断了方便面的高端市场。
  赵本山是娱乐界的国宝。既然是“国宝”,就不可能简单复制。但某个节目居然弄出来将近一打。那些模仿者居然能够将自己糟蹋成那个样子,着实证明了想出名到底需要多么强的神经。
  台式国语从女孩子嘴里说出来着实好听,于是乎,几乎是一夜之间,娱乐界鸟语花香。委实有点不应该的是,男人的语言也开始台式化,弄得男人的那点阳刚随声飘去。
  听闻许多大陆学者、精英也开始弃“考虑”择“考量”,我感觉自己的确是“OUT”了。
      有一次和一个台籍专家同台讲课,他讲“行销”,我讲“营销”,学员问我二者之间的差别,我只好打趣说“营销就是硬销,即使自己的企业比别人差也不气馁,也能硬着头皮推销”,“行销,就是行的话就销,不行的话,就认命玩完”。行销没有代替营销,看来大陆营销人还是有点定力,没有跟着台湾人鹦鹉学舌。
  找不到自己也就罢了,为什么非主动将自己弄丢?
  这几年大学校长也开始跟风了。谁能够用几个流行的网络语言,那不仅代表着与年轻人有共同语言,甚至能够代表着与时俱进。更“给力”的是北大校长,他的那个狗屁不通的“化学歌”,居然能够那么多崇尚个性的北大骄子激情演绎。网民也确实捧场,一时之间,北大校长在网络上比芙蓉姐姐还火,比凤姐还红。
  总有那么一群中国人总怕外国看不起自己,但恰恰又是这拨人总以能够将自己与外国搭上边为荣。如果你把谁称为中国的科特勒、卓别林、帕瓦罗蒂,那准能让当事人兴奋得像中了举的范进。
  事实上,在中国今天这个社会,摸索规则真的很难。
  老一套,比如多读了几本古书的人所倡导的国学,没有几个人愿意学、学得会;新一套,也就是西方的那一套,不可能照搬---搬不来也搬不动。于是,满眼都是中不中,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的东西。
  反过来说,这也没有什么奇怪。转型中的中国目前就像一个变声期的少年,“声带”不定型那是必然的。
  问题是再用这样的“嗓子”去唱“北大校长的化学之歌”,岂不让人很是忐忑?
  其实,外显部分无论如何怪异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意识深处的东西。
  “嗓子”本无错,“校长”应自律。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9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回复 张柱 2011-11-1 09:07
分析入理,着实让人忐忑。。。。
回复 高博爱翠翠 2011-11-1 09:20
哈哈  确实忐忑啊!大部分人骨子里还是崇洋媚外的!穿再好的李宁,别人看见不是对号,也会鄙视你,多几个字母就比多几个汉字受欢迎。好笑的是宁波就有好多服装企业,什么“A&A”,“BXB”的,明明是宁波本地的牌子,非要起个英文名,然后找外国模特来拍照片,让人乍一看以为是国外名牌呢。还真有人趋之若鹜,没有办法啊!
回复 陈明宇 2011-11-1 09:26
对,好多学根叔,毕业稿弄了一套网络语言,但是根叔经常和学生在一起,真正的去了解学生,那些模仿的校长说出那样的语言,那样的演讲让人觉得做作。
回复 zhaojianhu 2011-11-1 10:01
“眼球经济”下的社会形态,快餐文化主导的意识,到处都在“营销”。
回复 乐土 2011-11-1 11:26
古也好        今也好        中也好        西也好        重点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为最后        忐忑啥哪
回复 李开权 2011-11-1 11:35
吾师忐忑、吾辈。。。。。。呵呵!
回复 刘华东 2011-11-1 11:42
“汉奸”,在我这个年龄对于这个词汇或者说这类人好像没有太大的仇恨。我是在想假如今天同样遇到大规模的战争,汉奸一样会非常多。但这说明什么呢?这很可能是中国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太深太大太多了,导致彼此之间的怨恨情绪根本无法化解,那么必然有一部分人会利用外来的力量与之对抗!这是有很多人逼到走投无路所作的必然选择。就拿目前来说假设有一家四口人家庭,父亲在九十年代下岗了,到城里摆地摊被城管追得满天飞。母亲也没事做只好去做鸡,但昨天刚刚被派出所带走了。一个女孩刚好上大学下一年年度的学费也交不起了,弟弟也刚好上高二,高三必须退学,因为家里实在没钱同时供两人读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投靠能养活自己一家人的敌人往往也是动物的本能吧。我们今天说他们一家是汉奸。他们从本质上来说是求生的本能才会这样做。这又是什么样的道理呢?!我在想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实在无法理解在战争年代的道德与价值的选择。今天的情形同样非常复杂。
回复 学生小孙 2011-11-1 14:02
是不是也能反映出中国人的“山寨”能力很强呢??
回复 兰枝勇 2011-11-1 14:42
爬楼啊 总结一句话:民族自信心高在嘴边不在心坎上!
回复 史贤龙 2011-11-1 14:46
刘华东: “汉奸”,在我这个年龄对于这个词汇或者说这类人好像没有太大的仇恨。我是在想假如今天同样遇到大规模的战争,汉奸一样会非常多。但这说明什么呢?这很可能是中 ...
刘兄说的可以理解。中国历史上,其实从所谓五胡乱华开始,汉族对于国家、政权独立性的认识就是模糊的,更多地是体现在士族阶层文化观念上的夷夏之辨(这个阶层同样诞生了以夏变夷的离奇怪论,如汪精卫式的汉奸理论)。对此,上层是抵制(异族政权继承家天下,弱化夷夏之分),底层是麻木(有饭吃与没饭吃)。
我认为这是所谓“汉奸”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文化就有一支“强奸快感”(有快感不问是自愿还是被强奸的所谓实用理性)的文化流派。
比如胡兰成,会写文章就不是汉奸了吗?连杜月笙都知道要不立于危墙之下,沦陷区的一般官吏,并没有全部被当成汉奸(当也不是好人),说明汉奸还是有一个评估标准的。这是中国文化的反制力量,或者说一种本性直觉。是否汉奸,或许只有做了亏心事的人心里最清楚。更重要的是,大历史的最后审判也不会因为相对主义的狡辩就改变。
回复 史贤龙 2011-11-1 15:00
确实不知这些校长们是怎么想的?也不知他们有没有思考过《大学的兴起》等论述现代大学精神的思想?但在武大与北大出现这些乱象,不知是否有天意?
回复 任小东 2011-11-1 19:17
对现状越来越失望了
回复 谢锡宙 2011-11-1 21:40
国人经历着自信至自大再到自卑的转变,但只是这个时间跨度太长吧了!看看国人在乾隆皇帝时期及之前是自信的,在鸦片战争之前是自大的,鸦片战争之后直至现在是自卑的;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部分国人开始向自大转变,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自卑的;应该说在未来的一定时间之内国人总体上向自大方向转变,再经历若干年后逐渐向自信过度,这既是自然发展规律,也与历史与国情相匹配,更与相对论有内在的联系,个人难以改变现实与历史,只能怪生不逢时,生在自卑的年代。
回复 魏长永 2011-11-1 22:46
汉奸从来不会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汉奸,一定执拗于本身的无奈或者思想的结果。战争时期,共产党曾一度被认为是共匪,文革时期,那些有学问的专家被认为是汉奸,是否汉奸,时间是唯一见证师。还是回归本文题目:忐忑---社会转型期的常态。
回复 汪家新 2011-11-1 23:58
北大校长作词作曲的《化学是你,是我》,那“神曲”真的是堪比“忐忑”,让人听了毛骨悚然,很“二”的一首歌。社会涌现出的一些异常的现象,其实是有些畸形、变态。不过,多看看积极向上好的一面,这样心情会舒坦些。比如说:周立波,挺火的,但我觉得他火的有理由。周立波创立海派青口(走差异化道路)。定位:滑稽界里的交响乐,高雅又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不是还像老一辈那种南边提了个拉叭等等吃老本的表演。每天通过订阅十几份报纸,看网络信息,勤做笔记。然后用反向思维来分析提炼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比如:报纸上刊登出四大因素推高物价,他就反向想什么因素能降低物价。比如说房子按揭,什么是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层一层揭你的皮。-形象生动的语言:比如说堵车,送朋友到机场,朋友从上海飞到了北京,他还在上海机场回家的路上,这样的例子来表述堵车的观点。当周立波已经能把技能化为本能,所以不存在题材估竭。周立波曾说过:幽默是一种状态,生活态度,幽默更是一种实力,也需要实力。我很清楚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我的创作力。——周立波的火值得大家用营销的角度去学习。
回复 王狄凡 2011-11-2 12:22
说得好!中国就应树立自己的形象,干嘛要听从他国的摆布,崇洋是一种文明,但不要媚外就行,借鉴就可以使中国进步,只有进步才能把所有问题逐一解决,不是吗?
回复 曾金沧海 2011-11-2 17:17
高博爱翠翠: 哈哈  确实忐忑啊!大部分人骨子里还是崇洋媚外的!穿再好的李宁,别人看见不是对号,也会鄙视你,多几个字母就比多几个汉字受欢迎。好笑的是宁波就有好多服装企 ...
宁波的那些企业的做法是对的。当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亮时,取个洋气的名字就是正确的。当你不能引领消费时,你就要迎合消费。
确实是个奇怪的年代。
回复 高博爱翠翠 2011-11-3 08:07
曾金沧海: 宁波的那些企业的做法是对的。当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亮时,取个洋气的名字就是正确的。当你不能引领消费时,你就要迎合消费。
确实是个奇怪的 ...
嗯 我们没有勇气做民族品牌吧 呵呵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1-4 08:13
庸俗和通俗有时很难区别
回复 王海啸533 2011-11-7 21:53
金老师的文章真是写得入木三分,中国就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哪怕是在微弱在渺小也要勇敢的喊出来,这一点就像当初举办第一次金鼎奖时的初衷一样,虽然我们中华的文明向来包容性很强,但是只那些有价值有意的东西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而不是一味的随声附和。学习本身只是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而最终的目的是在学习的时候完成优势互补的借鉴与超越,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坚持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当然也要听得进去意见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30 02:16 , Processed in 0.0337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