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式”教育与学习

热度 16已有 276875 次阅读2011-1-31 21:31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父亲是读私塾出身。今年八十四岁,仍然能用“之乎者也”教训我。比如,我一旦对他的“还童”行为稍有微词,他就会说出一大堆道理,诸如:“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孝者,顺也”。明明有点糊涂了,偏偏这些记得十分清楚。
      据父亲讲,他们读书,以“保本”为过关标准。所谓“保本”,就是能将书一字不拉地背下来。
      在我读大学时,武大的经济学专业,在中国的大学中,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尽管老师们提倡思想自由,在治学方面,实在是老套得可以。其它就不用多说了,考研时,其中一道试题就是“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一、十二、十三章阐述了什么原理”,这样的出题方式平时更为普遍。它昭示着,想做这些题,你必须将目录背下来。
      无论如何,当我们学习一个东西,你都得先形成记忆,然后才是如何理解,如何应用的问题。由博闻强记才能顺理成章地到达博学多才、博大精深。肚里没货,脑子中大概也会空。况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
      期末考试,我作为主考老师,看着学生答题,气不打一处来。无论是简答题或者是论述题,他们都只写“答案要点”。平时讲课,我反复强调,你要用自己掌握的全部知识,去答题,别老去想什么答案要点。人家理科生答题都有一个演算过程,难道文科就不应该有?你总得给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文字吧?你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自圆其说,总得占上一头。
      我不止一次发誓对于简答题、论述题,答卷如果不能独立成篇、自圆其说,就不给分数,但始终做不到。因为你出题时必须给出答案要点,学生按答案要点作题,你敢不给分?学生与学校都不会放过你。
      上个学期我出的题引起一些纠纷,原因是整个试卷不到120个字---没有出选择和填空题。教务处处长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非要给个处分,我坚决抵制。学院怕教务处,就跟我商量如何给个台阶。看着他们那个为难的样子,我妥协说只要不大张旗鼓地处分,私下怎么办都行。具体如何处理的,我并不清楚,好像是罚了我的款,由于我不知道应该发多少钱,所以也不知道罚了我多少钱。由这个事,起码是让我看到了“约定俗成”的东西是多么根深蒂固。“教改”是教育系统一直在“抓”的工作,实际上,改来改去,根本就不触及不到真正关键的问题,都是在形式上作文章。
      我看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考试”本身和学习目的本身,尤其是文科。
      以大学文科为例。
      对于课如何讲,是由老师决定的,这一点现在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老师在如何考试上,缺乏自主权---当然这是对那些重视教育完整性的老师而言的。
      我个人认为,所谓教育的完整性,应该包括如何教、如何学与如何考三个部分---其中的“如何考”,并非简单的如何考试,而是如何考评。
      比如考试,我也认为大学考试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客观部分与主观部分。主观部分主要是考对体系、原理和概念的记忆、理解;主要部分则是考应用---如何运用所学的东西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是现在学生应付考试,无论是主观部分或者是客观部分,都是要点式,当然,这是“要点式”的考试方式决定的。这与在营销工作中,只考核业务员的销售业绩,不考核其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样子。
      这种现象,从第一营销网的博客中,也能够看出个大概。
      许多网友对营销理论的把握,明显不够系统和全面。所以,在认识问题时,往往容易抓住一点不计其余。
      在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是不认真学习基础东西。要么是要点式记忆,或者说是选择记忆,要么是观点式记忆,即弄一大堆来自不同背景、场景下的观点。
      从另一方面看,在个人认识上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别。比如观点和思想。有观点不一定就有思想。许多人在认识问题时,也表现为“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原因就是没有贯彻一致的思想。对于任何问题,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观点,问题不仅仅是观点、认识的高低,可能更主要的是有没有支撑这些的,内在的、一致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这些做基础,产生的认识和观点,无论多么精彩、深刻,都是局部的、朴素的。因此,即使是认识和观点大致相仿的人,可能从思想上,具有天壤差距。
      某公司筹建自己的商学院。作为决策人之一,我主张与大学合作采取学历式教育,反对进行技能式和理念式教育。技能与理念都不是别人给的---能够拿来就用的技能并不多,我始终认为那是最粗浅的培训;理念从来就不是外来的东西,那是一个人知识和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学历式教育有其局限性和痼疾,但它能够给学习者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比如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会工作的人不一会学习,这是许多佼佼者最后平庸的原因;
      会学习的人也未必会工作,这是许多看似很能干的人不出成绩的原因;
      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又善于应用的人,才能取得持续的成绩和成就。
无论是对于哪个层次的人,学习能力都是进步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成就,正是学习的成果。在风起云涌的企业里面,的确不乏“天才”,但都是昙花一现,能够修成正果的,毫无疑问,主要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的。
      中国人不是不懂教育,关键是不懂“考试”---敲门砖。中国人不是不会学习,关键是学习目的老出问题---太功利。
      因此,对教育者来说,关键是如何“因教施考”;对受教育者来说,关键是弄清学习目的。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4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魏长永 2011-1-31 22:10
有观点不一定就有思想。
这句话,我们深有感触。 妄下结论、立即表态、评头论足、主观臆断的人随处可见。
回复 牛文澍 2011-2-1 16:59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自学才是学校里学到的一辈子的财富。金老师新年好!
回复 金焕民 2011-2-1 17:35
牛文澍: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自学才是学校里学到的一辈子的财富。金老师新年好!
祝老牛及家人新年好!
回复 laogui38 2011-2-3 23:52
见解独特,很受启发!学习中!
回复 刘庆 2011-2-4 18:02
在第一营销网,金老师,刘老师,还有刘平,任晓东等网友们,给出了很多读书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和观念,是热爱学习,要求进步的朋友们在自学中最需要和受益匪浅的!
回复 邬华山 2011-2-7 00:27
基础打牢实了,才能建高楼,否则,楼建得越高,危害就越大。
小邬祝金老师2011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回复 姚尧 2011-2-8 08:46
刚好一企业有内部商学院的规划正在进行中,非常实用。多谢金老师!
回复 孙雨 2011-2-11 18:30
"由于我不知道应该发多少钱,所以也不知道罚了我多少钱。"
呵呵,金老师一门心思搞学问......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2 21:13 , Processed in 0.0328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