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李俊149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183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渠道角色互换:经销商也能变脸?

已有 178427 次阅读2011-4-10 20:45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渠道角色互换:经销商也能变脸?

老李是A品牌在江苏省第一位经销商,同时也是A品牌在江苏的省代,十年来为A品牌在江苏市场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07年初,A品牌新上任的营销总监采取 “渠道下沉”策略,三下五除二把老李沉得七七八八,只剩下南京是老李的代理城市了。

老李这下可气得够呛。不仅呕心沥血开发出来的客户被A品牌全部接手,还让我在南京做样板店,你们却在二线城市猛开发,难道我“被先烈”了不成?他开始消极怠工,A品牌的销售额直线下滑,甚至影响到A品牌在江苏市场的表现。渠道是下沉了,但是二线城市的经销商并没出现意料中的爆发,而是持续观望A品牌的市场做法。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老李被下沉了,这不还有三线城市么?指不定开发完我们也会被下沉啊。A品牌哭笑不得,这下可好,“渠道下沉”变成了“渠道商下沉”。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两年折腾下来,A品牌在江苏市场销售不降反升。

      到底怎么办?重新让老李做江苏总代理?已经开发的二线城市经销商肯定得蹦起来闹。渠道继续下沉?但老李确实沉得不大成功,A品牌也没有继续尝试的勇气。拿掉老李?老李那里大量库存要收回,还得赔偿违约金。而且在经销商圈子里也会造成更坏的影响,过河拆墙总不是什么好榜样,显然也不可行。

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有在一方占有绝对强势地位时才会打破,双方势力平衡时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A品牌贸然在实力基本对等的情况下悍然打破游戏规则,自己首先受伤。

      这时老李提出了个解决方案:让他来做A品牌在江苏省的办事处。

      A品牌的营销总监简直怒不可遏:欺负人也不带这样玩的吧!宁愿不要江苏市场了,我们也不会让经销商来管理经销商啊,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但老李的提议却有不少诱人之处:第一,老李对A品牌制定的江苏省整体任务负责,A品牌只需监督老李回款即可;第二,每年能节省办事处办公费用近60万;第三,A品牌的主要工作是物流服务及市场督导;第四,A品牌的价格管理体系和窜货管理体系比较健全,老李想窜货也无漏洞可钻;第五,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方案不仅完全平息老李的怒火,而且利用老李在江苏市场多年精耕细作出来的人脉关系,A品牌能一改颓势,在江苏得到更好的发展。

市场上博弈就是相互妥协,A品牌决定妥协了。

实际A品牌内部也有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经销商管理经销商,那就是让经销商又当球员又当裁判员,其他经销商的利益如何保证?会不会出现乱战的局面。其二,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督导、客服和物流,老李所建立的办事处,能否保证A品牌的服务水准呢?

经销商管理经销商?看来也不完全是不可行的。好处和坏处一样明显,真让人纠结。但对A品牌如今市场僵局而言,倒也不失为一步险中求胜的棋。

2009年初,A品牌与老李正式成立一家联合办事处。

老李签订经销商代理合同,主要条款包括:缴纳品牌保证金50万;全省完成销售回款任务1000万,否则保证金扣除;新开店数量10家;保证遵守A品牌的价格体系;不向周边区域低价窜货;等等条款。

签完经销商合同,老李又签了办事处的回款责任合同,主要条款包括:按A品牌要求每月执行回款任务,累积三月不能按完成月度任务的80%则辞退办事处经理;办事处铺货50万作为展厅陈列;办事处每月向公司提交工作汇报,包括回款计划、客户开发计划、区域促销活动执行情况等等;办事处需向江苏省各地经销商进行客服、物流等服务,执行A品牌市场政策,如有客户投诉将对办事处进行处罚;办事处按月完成计划任务,给予办事处回款额的10%作为办事处费用。

      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在合同后补充了保密协议,这两份合同内容当然得保密,不然怎么操作。

随着两份合同的敲定,老李总算狠狠地出了口恶气——把A品牌逼上自己想要的路上了。但他也清楚戴上办事处这顶光鲜的帽子,身上的枷锁不见得比做经销商要少多少。毕竟作为经销商时,老李和A品牌是商务合作关系,势力虽然有强弱,但市场地位是一致的。作为办事处时,老李与A品牌是上下级关系,层级关系非常分明。总部要惩罚经销商,还得“非常艰难地做出一个决定”。可总部惩罚办事处,那不就是一纸公文搞定的事情么?

      经销商最日常的工作主要就是三点:打款、进货、卖货。

      办事处最日常的工作主要也是两点:催款、发货。

      老李本来只有三项工作,结果变成五项:依次是催款、打款、进货、发货、卖货,简单地说就是资金流和物流上各自都多了个职能。以前只管花钱还要管回款,以前只管进货卖货的还要管发货。

      办事处的成立之后,A品牌也假惺惺地把整个江苏省的客户关系都移交到老李那里了。实际移交不移交也就那么回事,因为江苏省的客户基本都是老李开发出来的,少有老李不熟悉的。

      其实对于经销商而言,经销某个品牌并不只是产品和政策的问题,情感是个更为关键的因素。A品牌对于老李而采取的渠道下沉策略,难免会让其余经销商有兔死狐悲之感。新组建办事处不仅是A品牌的管理机构,另一层意味便是A品牌又把省代的权利放回给老李了。可乍看起来,A品牌又对这个办事处有着直接管理的权限,毕竟这是A品牌的办事处,这和省代又有很大区别。啥叫妥协,这就是妥协的艺术啊。相对品牌厂商而言,经销商有许多先天性的劣势。老李没办法像A品牌给予其余经销商优惠政策,但他有A品牌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强悍的动手能力。

      老李首先召开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地经销商的酒会。这三地经销商也早已风闻老李组建新办事处的消息了,但对具体的细节并不非常清楚,也想趁着这次机会仔细了解了解,一窝蜂全到了南京。搁以前年初办事处召开的这种会议,内容基本就是:划任务、签合同。今年老李反其道行之,绝口不谈任务和合同。只谈A品牌怎么怎么受自己要挟,答应了若干条件等等,话头子极硬,好像A品牌从此被自己打垮一般。比如说50万的铺货,10%的返利,大说特谈。大幅度引用“渠道为王”而“决胜终端”的因果,听得弟兄们个个露出艳羡的目光。啥叫公关能力,老李这才叫公关能力啊。可总体任务从800万蹦到1000万,还缴了50万的保证金,那就不消得说了,那不是保密吗。

      实际上,A品牌产品在市场表现挺好的,但产品好却被渠道商掐死的品牌多了去了。产品好而营销渠道策略错误的话,也很难得到好的结果。A品牌也是太迷信自己的产品,所以才搞“渠道下沉”,最后不得不面对让经销商来组建办事处。

等到酒会结束,老李都还不提合同啊,授权啊,任务的事。这下把经销商们有点吓到了——老李这下搞办事处,是不是想洗牌啊?老李和厂商不一样,厂商洗牌时要考虑存货收回、品牌影响啥的。老李可是经销商,他只需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有人问说,不是有50万保证金吗?举个例子啊,以1000万任务,老李只要前五个月在市场抽血,每月拿个100多万回来,按每个月返利10%50万保证金不就被老李装兜里了吗。可见市场上,厂商要经销商博弈,也有弱势存在。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非常少见。

好吧,既然老李不提,二、三线经销商开始沉不住气地要蹦出来问老李,咱们今年的合同怎么办啊。

老李早就准备好了,说我也是经销商啊,难道你们要跟我签合同。

马上有聪明人说,李总,你不还有办事处的公章吗。有与总部关系稍微亲近一些的经销商早和总部沟通过,总部的答复是江苏市场全部合同由老李全权签订。

好吧,那就签吧。

其实老李早有算计,1000万的任务,保守算苏南能做到600多万,其中南京在中间占300多万,苏中、苏北加起来弄个300多万。苏南是自己的传统地盘,苏锡常许多经销商都是自己扶持起来的,这样的算法略显保守,但老李不求有功,先求无过。

反正价格政策也没怎么变,其余经销商也就按照之前的任务签订了合同。经销商的回款任务合同,在没有保证金约束下,许多时候都是一纸空文。比如年初签订了合同,他半年没有完成半年度的回款任务,厂商基本都是无可奈何,只有来年再调整了。年中调整,存货和接盘就能把厂商折腾死,不是谁都像百货商场那样能折腾。

对于老李而言,任务算是下去了,但监督合同执行难度非常大。经销商监督经销商回款,反弹是不用说的了。多年的营销经验让老李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分销的规模越大,选择经销商的重要性就越小。还说啥呢,开发吧。

A品牌制定了一年开10个店的计划,老李也如实地分解到各地经销商那里去了。“在2011年内本区域新开终端若干家,保有量若干家”。这个条款以前就是个空条款,经销商都想,开店有支持是不假,我不开又咋地了,反正我完成回款任务就行了。郁闷地是,这条款到老李这里就成炸弹了。

老李跟老张打个电话,老张老张,听说上海久光在苏州园区开的店生意还不错啊。

      老张白眼一翻,卖货的比买货的人还多,那叫生意不错?丫的想干啥。老张回答说,生意不怎么样啊,人气还没起来。

      老李又说了,那你今年还承诺开两个店呢,要不在久光开一个吧,不然我这里承担A品牌的压力挺大的,你知道办事处不好做啊。

      老张随口就想说一句,想开你就就去开吧,之前办事处也要求过在久光开店,被老张这样顶回去了。一想不对啊,这老李可不是代表着厂商的办事处了。老张只好回一句,李总,我担心生意不好做啊。都喊上李总了,那代表着这是公对公了,那就不是经销商之间的私人交情了,是经销商对办事处。

      不想老李接一句,这样吧,你怕生意不好做,我去开好了。等生意好了,我再转让给你。

      老张一哆嗦,苏州最早也是老李操作过的。虽然比不过老张本地人玩得转,但人家老李要再进苏州也不是有很大的难度。按说久光商场店属于可开可不开的店,毕竟还要长时间来培养。以苏州城市的格局,美罗商场、泰华商场加上石路国际商城也就差不多了。但老李这样一插手,指不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了,谁都知道老李一直想找回做省代的感觉。

      老张连忙和老李说,劳您费心,我马上和久光招商部联系,看啥时候有空位出来,这事情保证月内有个结果。

      很快,2009年结束了。

      2009A品牌在江苏市场共完成销售1010万,新开店8家。其中老李完成400多万,其余经销商完成500多万。按照A品牌的销售分析来看,老李增长最为迅速,从300多万蹦到近500万,经销商有一些增幅,属于正常增长。其实总回款本来离1000万的任务还差点,老李一狠心,贴了50万进来冲到1010万,反正完成任务后保证金也得退。

自始自终,营销政策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渠道成员里的角色和位置感。

从二、三线经销商来看,A品牌并没有完全过河拆桥,而是把市场的话语权交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们对产品、价格这些基础营销策略有了一些话语权;

从老张的角度来看,他不仅得到了自己要的面子,并且收益也非常现实,权利相比省代要多一点,同时责任比省代也要多许多。办事处的成立本是个折衷的办法,后来居然成为一种妥协的艺术。

A品牌的角度来看,销售额达到目标,开店数量基本达到,节省办事处费用,还拿到保证金作为自己的无息发展基金。

      提升销售额时,渠道下沉是件非常有效的利器,但使用不当常常会伤人伤己。研究自身品牌效应和渠道结构,合理利用经销商厂商之间的博弈关系,发挥和融合渠道成员特点。使供应商的权力与渠道商的利益结合,使营销目标和渠道商的市场积极性结合,才可能获得多赢的局面。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4 21:36 , Processed in 0.0319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