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归去来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178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做传播要懂得找到共鸣腔

已有 46533 次阅读2009-7-17 09:48

在百度百科中检索“传播”一词的定义,会出现以下结果:“传播(Communication)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information)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是传播为王的社会,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并占据一定得优势,我们必须要掌握一定得信息量,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得传播技巧。

我们每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有时候我们自己看书、写日志,这是属于自我传播;与他人交流、谈话又属于人际传播,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获取信息则属于大众传播。现今这个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我们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可以这么说,在互联网引领的新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

那么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好一个传播者的工作呢?这就不一定了,做好传播,首先需要你掌握足够的信息量,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思维进行相应的加工和理解,直至完全运用自如。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传播了,你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观点通过各种渠道和工具传播出去。

传播的过程很复杂,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也很多,古今中外的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很多理论,如传播的要素、使用与满足论、沉默的螺旋等等。

笔者在这里只提出一个观点,即——传播要找到共鸣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共鸣的意义。       

在物理学上,共鸣是指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那么使其中一个发声,另一个也就有可能跟着发声的一种现象。

在文学方面也有一种解读,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一是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自己与作者之间的经历、情感和感受所相接近,而被深深打动而形成的一种感情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的阶级、民族、地域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会产生大致相同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

很显然,我们所提到的传播学上的共鸣与共鸣的第二种意义比较接近,简言之,我们在做传播的时候,就是要把握住受众的心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一种情绪感受或者审美体验抑或是一种观点。总之,不管你要传播的是何种内容,你必须要不断地接近受众的倾向。

和一个人产生共鸣不难,难得的是要和众多的人和自己所想要接近的目标受众的大多数产生共鸣,人类的许多感情都是共通的,诸如亲情、爱情、友情等,在这些方面,基本上任何人都会有所触动,难的是以一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打造这个共鸣。如果不经过思考,强行地进行煽情,则必然会遭到受众的反感与不满,如此,就更谈不上什么共鸣了,事情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要准确地找到那个“共鸣腔”,并准确地传播我们的信息和理念,这样才会得到预想中的结果,得到真正的共鸣,倘若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能完美地和他的受众达成共鸣状态,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个企业就一定能够取得他想要的结果,就一定能够成功。

自古以来,我们就得到这样的告诫:“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话都深刻地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不信任状态,于是文人墨客才有了“人生的一知己足矣”的感叹,才有了子期伯牙相引为知己的千古绝唱,也才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传世名句。

所以,我们做传播的人,一定要把握住受众的“共鸣腔”,积极地用各种方式去触动他人的心弦,一弦动进而千弦悸动,共鸣出一曲和谐的旋律,这个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曹红元 2009-7-17 14:03
不仅传播如此,就是我们平常交流也是如此!如谈话、讲话、报告等等。
回复 归去来 2009-7-17 14:49
嗯 是啊 都是这个道理
回复 赵巍945 2009-7-17 20:28
很赞同你的意见,希望我们的沟通也有共鸣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9 04:27 , Processed in 0.0297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