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谢锡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07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品牌国际化成功因素杂谈(上)

热度 10已有 204607 次阅读2010-8-31 09:23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品牌国际化成功因素杂谈(上)

        第一营销网网友对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主流意识基本上持悲观论;无独有偶,前晚深圳卫视连袂中央广播台与环球网组织专家对中国品牌与美国品牌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品牌建设“路漫漫兮而其修”。甚至开出一些药方,但这些本质上只是刻舟求剑式的表面现象与就事论事,并没有从本质上深层次梳理品牌成因的内在机理(只局限于品牌的元素谈论品牌,在品牌的圈子里打转)。

        中国最为著名的品牌是什么?是五千年文明灿烂古国品牌,这个品牌的成因是炎黄子孙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对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智慧的不断薪火相传,形成极为完整的历史传承体系,独步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任何国家与民族有如此完整的历史记载)。难怪在西方殖民者火烧圆明园时,拿破仑就劝导西方强盗不要惊动这头东方睡狮。当时的清政府就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为何拿破仑还如此评价中国呢?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魏孝文帝迁都,元朝、清朝少数民族的统治最终都被融合,形成多民族或者汉化的统一国家。这就是中国强盛历史沉淀形成强势品牌的力量。

        其次万里长城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中国式产品品牌,据说美国人登上月球,第一个发现地球物象的就是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永不倒”历经三千年的风雨历程,它既不是秦始皇时才建,也不是秦始皇后就停建,是需要三千年连绵不断的接力赛,为什么大家都将筑长城的功勋或罪过都记在秦始皇的名下?可见这是崇尚强者文化特性(在众多的建设者中找个代表性人物,便于人们记忆)或者说是“胜为王,败为寇”的品牌特性。

        再者,中国元朝、明朝时期外销青花瓷器不管是官窑或是民窑,通过郑和七下西洋或者外国商船的海运等方式远销海外,响誉全球。乃至现在在拍卖会上炙手可热,动辄卖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天价。为何一个破瓷碗能卖出天价?就在于崇尚强者文化,稀缺性与技术含量方面。

        第四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时抢走的十二生肖兽首,为清代康乾盛世的产品,在国际拍卖会上一件拍卖出动辄过亿人民币的天价。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产品质量极好,中国古代产品的附加值极高。但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商品都被当成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呢?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古代与现代产品会形成截然相反的态度呢?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的产品会出现厚古薄今的现象呢?除了稀缺性的原因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崇尚强者文化。“物与类聚,人以群分”,与强者为伍,自己何曾不是强者?这也是满足强者消费需求的一种导向。

        显而易见,外国人崇尚及追捧的产品几乎均是中国最强盛时期而生产的产品。可以说当时的中国绝对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绝对的领导者、统治者、强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近200年时间内东风西逝,时势易位,中国积弱积贫,跌入低潮期、失去话语权(在国际事务上不敢表达自己观点,不作为、只是弃权)。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枯木逢春,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但中国企业的品牌化之路发展时间极短,尤其是国际化品牌之路更是不足十年时间,如果用品牌的生命周期来说中国企业国际化品牌之路只是个导入期,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际品牌之路已进入成熟期。

        如果要人性化比喻的话,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之路就如一个刚入学的小孩;而发达国家品牌国际化之路就如一个五十年左右的成熟人士。再过三十年,鹿死谁手已经一目了然。时间是站在中国企业这一边。但中国所谓的品牌专家从来就不研究中国品牌哲学,只是以外国品牌作为学习样板,舍近而求远。老是以还未正式工业化的中国品牌与近200年完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品牌相比?几岁的小孩能与中年人相比吗?这是不是对牛弹琴?如果中国企业借短期一时之功打败发达国家一世长期才能铸就的知名企业,那么外国知名企业家岂不是“蠢材”一帮?而中国企业家岂不是个个均是“天才”?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极少,而“蠢材”也极少;普罗大众占绝对的多数,所以我们请不要相信什么“天才”与“蠢材”;应该只相信自然规律吧!

        单靠产品自身优秀的特性能成为品牌吗?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清未民初的黄飞鸿,他的武功在当时能独步于中华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河南、在四川、在河北、在山东这些武术之乡,高人辈出,为何唯独黄飞鸿响誉于现在?这不是由于自身的武功高低来决定的,而是由于他是广东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毗连香港,香港的电影业(就黄飞鸿一个素材,拍了80多部影片)又极度发达而打造了黄飞鸿这么一个品牌。相同的道理,企业品牌国际化之路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的,必须要依赖于有利环境与强大国家的力量。现时的中国环境,孕育强者品牌的文化的时机正在孕育中,在中国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前品牌国际化建设之路都是曲折的。为何中国海外并购及反倾销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智慧的人就说中国企业不了解外国法律,不专业、无法与外国企业抗衡所致,究竟外国法律是为谁服务的呢?全球经济一体化,完全市场化这都是强者骗人的“鬼把戏”,只要有利己主义的存在这一论调就注定是“共产主义”。这才是问题的本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世界通行的法则;“胜为王,败为寇”是中国竞争的法则。君不见美国总统“黑把脉”上台时要追求世界的和平与突出软实力,但近期对中国周边所作所为却是“穷兵黩武”,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就是利己主义的横行。中国有句老话叫打狗看主人,当主人的腰板不硬的时侯,这狗只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我们期待三十年后,五十年后王者归来,强者基因引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品牌的伟大复兴。

        以上是从中国文化道的层面审视中国古代品牌强者文化,中国品牌经营哲学。那么再换一种视角对外国的一些品牌进行分析(主要围绕近六十年内世界品牌强国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展开)。这三个国家的象征性产品或者说奢侈品牌也象行业情况一样品牌控制力几乎控制在行业前三的企业中,而象征性产品或者说奢侈品牌也几乎是控制在经济总量在前三的国家中,这三个国家品牌总量达到世界知名品牌总量的80%以上(中国刚跨入这个门槛,基础差还不算,但应该是个转折点)。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难梳理出国际化品牌建设的路径,品牌金字塔塔尖的形成基因:国际化强势品牌(没有繁荣的世界经济与本国经济国际化品牌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强劲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没有坚强清明的国内政治与世界政治影响力经济就难以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政治力量来支撑(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保障,在世界面前就没有发言权、威信难以树立、影响力只限于国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没有尖端的科学技术就无法与主要的竞争对手竞争,就不会取得强势的竞争地位-------需要高端的科学技术来实现(没有全民性教育与培训就难以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与层次,就不会持久取得科学技术的长期领先------需要全民良好的文化教育打基础。

        从这些因果关系中,不难发现建立强大的国际化品牌建设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全民良好的文化教育才能实现。为什么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综合素质那么高,是与生俱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高素质是经过培训与教育出来的。早在十九世纪,这三个国家已经倾全国之力进行教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他们的大学教育已经相当普及了,已经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与民族。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与主力均是这三个国家呢?与它们的强大与国际地位不无关系。问题的关键是结果论还是过程论?是量变还是质变论?一个人是考上博士后才能证明他知识能力的存在?还是因为他具备了这种知识能力才能考上博士呢?这需要辩证地对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只有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打造大批量高品质的全球化品牌。奠定了这样的基础,全球化品牌的建设才是必然规律的产物,而不是偶然性的规律,方能健康发展与持续增长。

      下一篇博文再进行对这一逻辑推理的分析。敬请关注(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因果关系,过程与结果论的本质)

 


路过
1

鸡蛋
1

鲜花
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宋兆文 2010-8-31 09:48
只有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打造大批量高品质的全球化品牌。支持谢老师这种观点!
回复 杨柳青 2010-8-31 19:25
提出的观点比较雷人!
回复 匡大宝 2010-9-1 08:58
你的品牌基因里应该有“中国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打造强大的品牌。
回复 谢锡宙 2010-9-1 09:14
匡大宝734: 你的品牌基因里应该有“中国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打造强大的品牌。
是的。中国文明灿烂的历史品牌就是靠独特的“中国文化”发展起来的!中国这个品牌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力,不管其在强盛时或蓑落时威慑力一直存在!就如世界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匡兄说得很好!
回复 温豪 2010-9-1 13:16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产品质量极好,中国古代产品的附加值极高。但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商品都被当成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呢?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古代与现代产品会形成截然相反的态度呢?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的产品会出现厚古薄今的现象呢?除了稀缺性的原因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崇尚强者文化。“物与类聚,人以群分”,与强者为伍,自己何曾不是强者?这也是满足强者消费需求的一种导向。
回复 老郭 2010-9-1 21:42
学习
回复 谢锡宙 2010-9-2 09:21
老郭: 学习
老郭好!老郭客气了!
回复 老郭 2010-9-3 12:40
呵呵
回复 谢家奇 2010-9-6 17:12
有现实参考价值!学习!
回复 谢锡宙 2010-10-8 12:45
宋兆文: 只有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打造大批量高品质的全球化品牌。支持谢老师这种观点!
谢谢支持,希望多交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5:01 , Processed in 0.0313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