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谢锡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07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悲情端午节话悲情文化的泛滥

热度 24已有 1526479 次阅读2012-6-23 16:35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悲情端午节话悲情文化的泛滥

                                  --------端午节感怀

      每年端午,全国各地必然组织“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以纪念春秋战国时代的屈原,据有关统计,这项活动延续了至少1000多年,其深得人心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品牌影响力之大足见一斑。近期电视剧最热播的节目大多以抗日救亡“悲情”英雄人物剧为主,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中(毛周等人),在接待外宾中,经常性地亮出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向客人示好,以歌颂中国人伟大的爱情,其他《大红灯笼高高挂》、《单身汉》等电影在境外的获奖,到处充满着以丑为美,以极端至情至性,剑走偏锋、悲伤故事、悲愤情节,悲情的文化泛滥,必然造就悲情的英雄-------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屈原被楚贬至湖南,在报国“无望、无奈、无助、失宠、失意、失败”中上演了投汩罗江自我了断的悲剧,纯属个人行为,倒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在春秋战国死人千万如粪土,死一人如草芥的年代,人们唯独对其情有独钟,如其说他是英雄,不如说是后人在创造着自己心中的“悲情”英雄。就事论事,屈原的失宠与被贬与其不了解楚王的喜好和动机有关,逆“我”者亡奴隶社会,在偏离了人臣航道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的概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屈原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历史给屈原贴上“爱国诗人”的标签,诗人定位极准确,但爱国就未必是真?我看是一厢情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爱国:首先,楚王要把他爱国的标签剥掉,认为他只是个理想主义、言过其实,专门找茬、难堪楚王的王室子弟;在周王那里简直更是大逆不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已让其大权旁落,社会动荡,你屈原还要楚国励精图治,再搞个“春秋六霸”、“战国八雄”改写历史,周王室如何吃得消?这难道是爱国?这种爱国是不爱大国爱小国(楚国)的分裂主义,套用现在流行的术语,这是“湖独”(湖北、湖南搞独立)与“台独”的陈水扁有什么两样,这难道是爱国吗?孔子的主张是要恢复周礼,恢复周王室的王权,恢复周王室的领导权来维护社会秩序及和平,他爱的国家不仅仅是鲁国,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其爱国情操远远高于屈原,但不见历史称他是爱国教育家?历史有时候会张冠李戴,甚至会放屁,还是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屈原被塑造成“悲情”英雄的身后名估计他生前不曾想到,也未必是其所愿,被人们请上神坛,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更是始料不及。

中国“悲情”英雄为何如此有市场?“悲情”文化渗透力为何无孔不入?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阶级统治者将“悲情”英雄的家国情怀无限放大,加以宣传,为其统治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在榜样力量的驱动下,“悲情”英雄不断涌现;

二是社会劳苦大众对“悲情”英雄的同情(同情心)与千古传颂推波助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化下一代人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行;

三是攀比心理在作怪,人们通过“悲情”英雄的悲剧,运用比较优势满足自己高人一等的智慧和幸运等心理需要。

      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悲情”文化盛行不蓑,“悲情”市场土壤肥沃无比,开花结果必然是硕果累累。

      其实传统“悲情”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阻挡了个人修养的进化,让部分人将“悲情”英雄当偶像。如清晚期的曾国藩、李鸿章、张勋复辟等在世界政治洪流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些史实的确为害不浅,信手拈来有:

1、               屈原:只爱楚国,爱国格调比孔子低,对当时的政治时局把握不准,失宠于楚王,满腔报国抱负付之汩罗江的东流水;如果是企业的营销总监,因对市场竞争态势及老板的企业愿景不明,一意孤行,只有落得被炒鱿鱼的下场,是种瓜得瓜的因果关系。其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因与司马迁有着相同的命运及获得社会普罗大众同情(不满期统治者的腐朽没落),而被史记美化和拔高。

2、               项羽:楚汉争霸中败下阵来的项羽,经史记司马迁和李清照“生当人杰、死亦鬼雄“渲染,一代霸主,“悲情”英雄的形象呼之欲出。在领导力上,项羽逼走了范增、陈平、韩信自掘坟墓,才导致后来刘邦的“咸鱼翻生”,这样的霸王能任贤用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吗?战略眼光上,在“鸿门宴”上见到吃生肉的屠夫樊哙直呼其为英雄,放刘邦一条生路,将自己逼上绝路,没有战略和方向感的国家领导人要将国家带向何方?只有天知、地知、神鬼知道。在安抚百姓方面,火烧阿房宫,活埋几十万秦军将士、挖掘秦始王陵寝,这是个明君的作为?其政猛于虎,更暴于秦,岂能安定天下?在定都问题上,大臣反对定都徐州,其反驳如穿了金缕衣夜行,无人知晓,其虚荣和贪婪小家子气,必然是搜刮民脂民膏晕君,百姓岂能安居乐业?

    项羽的无道与其说是刘邦战胜了他不如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上帝(自然规律)也必然是抛弃他的。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多人认为刘邦的运气好,他只是个流氓,看看上述的理由就知道刘在按自然的道在运行。对于企业而言,对人才的“忠、德、勤、能、绩”的全面要求是错误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忠”需要区别对待,是其没有更好的去处而留下来,还是有这样的机会而选择继续合作?能够把握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人才即是功臣,而不是需要完人。

 

3、               岳飞: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统治下,大臣只是皇家奴仆,绝对服从是主人管理的先决条件。用企业组织架构来说事,赵构这总经理岗位要求既要考虑宏观世界格局、金融发展、组织建设、资源调配、个人地位稳固、竞争对手现状等组织决策等诸多问题,更何况他这总经理是天上掉下拾到的,原先的职业经理人和他没有多少关系,也没有几个人能逃过来,即使过来了,因不了解他也不敢用,可风其地位及基础岌岌可危。

      岳飞这个营销总监只考虑单一的市场(战场)问题,认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人,要政策、要资源,准备北阀,扩大华北和东北的市场,要迅速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上的优势。赵构认为南宋企业是处于初创期,百废待举、人才、资源、竞争力还不足以支持大战,不宜大动干戈,宜固守,待时而变。加上其地位未稳,岳飞火急火燎的目的更是要迎回徽宗、钦宗两帝,这仗就更不能打。但岳飞无视组织岗位职责,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继续开拓北方市场,将个人意志强加给赵构,并行使总经理的权力,将自己逼上绝路,赵构也不是吃素,终于让岳飞“过把隐就死”。幸好老百姓还记得他的愿望,在西湖畔建了一座岳王庙,生前仅用了一次的王权,也是最后一次的王权,让其死后满足了这样的愿望,只不过这是虚拟的身后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喜欢留名青史的方式)。

      还有文天祥、袁崇焕、谭祠同等等“悲情”英雄,为什么就不能深入剖析“悲情”的症结?放眼世界历史,就中国的个人英雄多,“悲情”英雄多,这与中国的政治形态、管理机制、社会文化、教育方式、历史气候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减少无谓的牺牲,在个人修炼方面进行加强,在组织机制方面进行完善,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引导,避免“悲情”英雄故事的不断上演。

      更加可笑的是在民间家喻户晓影响力最大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哪一部的主人翁无不是以悲剧收场?“悲情英雄”形象感人至深,好象只有悲情才能打动读者,才符合中国人的嗜好,才能广为传颂。三部名著中的很多“悲情”英雄情结,广泛不负责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98年抗洪救灾,死了的战士就是英雄和烈士,活着的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起着同样的作用,生的不见得伟大,死的确实光荣,为什么死了的才是英雄,活着的就“该死”,这不是“悲情”情结吗?

      又比如,香港警匪电影中,匪帮会敬“关二爷”,警察也敬“关二爷”,当警匪对峙时,最为难的就是“关二爷了。港台企业在厂区门口将“关二爷”当“财神”更是司空见惯,绝对为个“义”字所致。

      通过上述的案例,可见悲情的文化对中国社会进步,法治精神、人民幸福指数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因素,需要加以摈弃。

      从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成为了社会评判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个严苛的标准以谬传误、为害极深。按此标准,中国历代帝皇没有一人达标,建立了丰功伟绩的明君因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并没有作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来研究和推崇。

1、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了中国一统的传统文化,因其过于彰显武功,没有文治、较为残暴不是理想的帝皇而忽略其历史地位。

2、刘邦在治国、平天下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文景之治定下基调及基础,因个人文化不多、不事农活,不务正业、修身和齐家不足就变成了流氓皇帝,真是可悲可叹。

3、汉武帝彰显武力“犯强汉者虽远必除”的英雄气概也因具有战略扩张性过强只是一笔带过。

4、唐太宗的东征西讨,甚至要东渡扶桑(当时)日本,征服小日本,但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若有若无,只留读者自己无限想象的空间。

5、成吉思汗横骑亚欧大陆,因有“黄祸”的口实,中国历史更是讳莫如深,日本人几十年前南京大屠杀都不承认,中国人对近1000年的屠杀又怕什么?

6、郑和七次下西洋,这个因是经贸关系,可以大书特书,700年前的辉煌无不诉说着现在的无奈。因近700年的关门锁国,统治阶级不重视经营海洋战略,导致目前中国渔民“悲情”故事还在延续,南海、东海、黄海战略上的被动。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代说起,中国“悲情”文化害己害人,这样的文化需要革命和终结,中国的教育模式也需要革命和终结,这样中国的“悲情”英雄才会减少,否则中国和平崛起路途漫漫,崛起的速度和威力锐减,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我也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说和平崛起就能和平崛起?这是什么?随心所欲,指哪打那,说到做到势不可挡,本身就是强权和霸权方能成就。

读者不必较真,这只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没有经过推敲。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360.cn

 


路过

鸡蛋
1

鲜花
20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王晋三 2012-6-23 16:57
谢老师分析不错,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思想亮点。
回复 任小东 2012-6-24 22:39
严重同意谢老师!
回复 邓大平 2012-6-25 09:36
论述到位,学习。
回复 亓齐 2012-6-25 12:23
悲情的时代催生悲情的文化,历史自然会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回复 凌伯君 2012-6-25 21:41
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我也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说和平崛起就能和平崛起?这是什么?随心所欲,指哪打那,说到做到势不可挡,本身就是强权和霸权方能成就。
回复 吕德华 2012-7-12 17:13
国人喜欢曲折故事与奋斗精神,并且重情重义,比较感性,悲情英雄就应运而生。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21:02 , Processed in 0.0309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