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吴昀烨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693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川茶的现状和未来

已有 123975 次阅读2009-8-12 13:56

川茶的现状和未来

    四川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饮、种茶有3000余年的历史。茶出国门亦缘于四川。在四川的宜宾、古蔺等地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比印度早1000年。四川还是饮茶的起源地,其发展和利用茶叶据史料记载已有40005000年历史。《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去蜀之后,始之有茗饮之事”。《华阳国志》亦言:武王伐纣,率南方八国征服各国“茶品为贡,园有芳茗”。秦汉以后有文字资料的有关茶的资料均为蜀国资料。有文字以来,四川最早有记述茶叶的文献。司马相如在《凡将篇》所言道的20余种药材中有荈诧(读喘、差音).荈诧者,今日之茶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演绎为今日之国饮。700余字的《僮约》中记载的“武阳买茶”(武阳者,今四川的犍为、清溪、乐山等地)似乎是在说茶叶市场的形成亦缘于四川。简而言之,四川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形成市场最早、为川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我国茶业事业的发展和铸就辉煌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四川茶叶的现状与四川茶业的基本特点

    四川茶叶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省相关的高等学府、院校、省茶科所、省茶叶学会、省茶叶协会、省茶文化协会、川茶企业、茶叶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四川茶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旧貌新颜。寻当年茶马古道,品蜀国绿苑佳茗。

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自2007年底止四川茶叶面积240万亩,年增长率为17.4%,比全国年增长率4.8%高出12.67%;年产量15.29万吨,产量年均增长率15.93%,比全国年增长率7.36%高出8.57%,且川茶还有30%的幼林茶园尚未投产。在四川的很多产茶区茶叶已成为茶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区域优势明显突出,规模发展态势强劲

    地处川西的成都、眉山、雅安、乐山等地的茶园面积年均增长率达33%,其比重由占全省面积的34.5%增长到现在的51.1%;产量年均增长率22.1%,产量比重由占全省产量的54.5%增长到现在的60%。蒲江、邛崃、夹江、洪雅、马边等八县的茶叶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位于雅安境内的名山县茶园面积已突破25万亩,产量达2万吨,规模发展态势已逐渐形成且产业带区域优势明显突出和后续支撑力强劲。

3、品种结构日趋优化,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四川茶叶成功的实现了由粗转细、由红转绿的变革,据不完全统计截自2007年底,全省的绿茶产量已占全省茶叶产量的80%左右。其中名优绿茶的产量达4.2万吨,占全省的总产量的36.1%。产值达11.6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4%。可以这样说,名优茶或者说是名优绿茶的迅速崛起支撑着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发展。

4、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川茶和川茶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川茶企业的企业家的眼光更加高远,他(她)们在企业实力日益提升的同时,品牌意识亦逐渐增强。近年来全省涌现出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驰名商标4家。竹叶青、叙府龙芽、龙都香茗、仙芝竹尖、绿昌茗雀舌、花秋御竹、佛泉今生相依、巴山雀舌、芝龙洪河茶、蒙山甘露,四川“十大名茶”的诞生无疑将会给川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科技含量迅速提高,茶叶质量明显改善

    川茶企业实力的壮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茶园发展方面30亿株良种苗木的投入尚不能满足茶农的需要呈供不应求之势,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已逾100万亩。在发展良种茶园问题上,省里的要求是:不是良种不发展,发展必须是良种。名优绿茶生产量迅速提高的同时,其消费群体的数量亦日趋庞大起来。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全省的机制名茶的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名茶生产中机制名茶已达到70%左右,不仅如此,大棚覆盖、冷藏保鲜、远红外提香、洁净化生产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各个领域,不仅大大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水平,而且使得茶叶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6、茶事活动空前活跃,文化与内涵争奇斗艳

    川茶和川茶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有关于茶叶的茶事活动、茶文化的宣传、茶馆、茶楼、茶艺、茶道、新茶品赏联谊等活动也空前活跃起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借天时、地利、人和等不同的地方特色利用茶事和茶文化活动为企业搭台,茶叶企业则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茶叶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戏。一时间,巴蜀大地上有关于茶叶的茶事活动频繁异常、热闹非凡。200847-9日地处川东地区的达州万源市城乡内外人声鼎沸、彩旗飞扬、蝶舞蜂啸、车水马龙。茶叶专家、八方宾朋汇聚于当年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的万源城下所为何事。君不见那一幅幅醒目的过街横标吗。“观八台日出,品巴山雀舌”、“中国富硒茶都四川万源首届天然富硒茶文化节”。

    2008421日—23日由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文化协会等单位主办、嘉竹茶叶有限公司、绿昌明茶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一年一度的新茶品尝会在川西平原的蒲江隆重开幕。与会的茶叶企业无一不是带着自己的得意作品分别亮相。新茶品尝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热烈气氛,与其说是“品茶”还不如说是在“斗茶”。细心地看去,那一个个茶叶专家、教授、学者、茶企老板、嗜茶之人对茶的眷念之情难以言喻,难怪大文豪苏东坡也发出“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感慨。200852日—4日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农办、绵阳晚报举办和绵阳几家茶叶企业协办的“绵阳市首届茶文化节暨新茶上市展销会”在绵阳市铁牛广场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序幕。其间“茶花仙子”以其婀娜多姿的茶艺表演博得观者的阵阵掌声:尽管天公不作美,春雨滴滴嗒嗒的下个不停,“竹叶青”、“仙芝竹尖”、“佛泉茶业”、“云南明珠茶业”、“北川宏禹茶业”的展位前仍然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近几年来,四川茶叶正是由于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市场的良性发育和正常发展,川茶的知名度和对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川茶走出四川、走出国门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二、四川茶叶发展进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川茶叶发展的总的态势和方向是乐观向上的。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从目前四川茶叶发展进程总的态势和方向来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

1       突出重点区域,兼顾一般地区。

    目前,川西地区茶叶发展形势喜人,其发展形势又快又好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呈现出综合性跨越式发展态势。川西有雅安、蒲江、峨嵋山,川西北有北川、平武,川南有宜宾叙府,然而在川东、南,川西北则相对簿弱。所以,要考虑在抓好川西又快又好突出重点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快和兼顾川东、南,川西北相对簿弱地区的茶叶发展速度,以求得平衡发展。

2、继续抓好内销市场,尽快拓展国际市场。

    川茶的产量已年均增长15.93%的速度递增,势必造成川内市场的拥挤直至饱和。因此,要合理有序地疏导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决策者们将眼光投向夔门以外的市场,使川茶加快步伐进入省外销售市场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拓展销售市场的眼光只盯住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市场的空间的前景更为广阔。川茶出口在80年代有过骄人的业绩,全国排名仅次于浙江位居第二。90年代至今川茶出口一落千丈,在全国茶叶出口资料中既无地位有无名次。川茶出口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否则,它将会成为四川茶叶发展的严重的桎酷

3、加强质量监控意识,维护企业品牌声誉。

    维护川茶在消费者心中的声誉和地位,川茶产品的地域性特点明显突出,众多的消费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蜀人,是他(她)们支撑着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发展,他(她)们是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忠诚顾客和衣食父母。因此,川茶和川茶企业欲成就企业伟业,只能冷静地将品牌铸在消费者心中,必须将品牌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逐步上升到借助文化事业追求社会效益的层次,为大众生产精神产品,得人心者得天下。然而,川茶和川茶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要达到这个要求和境界,要走的路程还很远很远。维护企业品牌声誉需要长时间付出和沉重的代价,川茶和川茶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可粗心大意,要持之以恒地做好维护企业品牌声誉的各项工作。

4        名优绿茶有序生产,大宗绿茶合理开发。

    所谓“名茶”是指被消费者公认,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形质兼优,风格独特的商品茶。截自2007年底,全省的绿茶产量已占全省茶叶产量的80%左右。其中名优绿茶的产量达4.2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36.1%。产值达11.6亿元,占全省茶叶总产值的64%。可以说名茶的规模化、商品化的地位已凸现和确立。目前,名茶生产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推进强强联合、细化营销策略、提高产品质量、重点突出特色、树立强势品牌、进军省外国外等。那么,大宗绿茶合理开发又该何去何从呢。目前,大宗绿茶的品种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及其再制品花茶类。这都是一些传统产品,这些传统产品的消费者恰恰是广大平民百姓,他(她)们是强势消费群体,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遍及城乡各地。川茶和川茶企业应该针对强势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在大宗绿茶合理开发上大作文章,做好特色大宗绿茶合理开发工作,川茶和川茶企业只要做好特色大宗绿茶这篇文章,就能够拥有和得到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的强势消费群体的有形的、无形的支撑与厚爱。这是一笔无与伦比的巨大的财富。川茶和川茶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做好特色大宗绿茶这篇文章。如此,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发展壮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满意的答卷。

5 审时度势、挑战自我、依托科技、振兴藏茶。

    刊登在2007年第四期的《四川茶叶》中《关于四川边销茶的思考与再认识》、《弘扬藏茶文化引领藏茶健康思想》、《浅谈四川南路边茶的文化内涵》的几篇有关藏茶的文章足以使人思绪万千遐想联翩。藏茶者,昔日言之边茶也。虽一字之差,然响亮之藏茶名称就为之增添了几多内涵。且不论藏茶是国家五种战略储备物质之一的特殊地位及国家对藏茶的重视程度,也不论藏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就藏茶是川茶的一个特殊茶类而言,茶业界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同处于大西南的云南省不失时机地将普洱茶炒得个沸沸扬扬(虽说是炒得过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我们却让有着1300年历史、文化底韵深厚、演绎了茶马古道、养育了一个民族的品质卓越的对华夏繁荣昌盛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千年瑰宝——藏茶,毫无生气的尘封在人们遥远的记忆中。可惜、可叹、可悲。

    呼其藏茶也好,称之边茶也罢。除西藏民族“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外,相似、相近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对此有无需求,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有这种可能,那么,藏茶是不是也有出口的条件,更何况早在十七世纪我国的砖茶就出口到了欧洲。我国藏区的游牧民族离不开藏茶,其他国家的游牧民族是否也是“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呢。如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边贸和转口贸易是否也可以活跃起来呢。等等这些,我们应该和急需为藏茶或边茶要做的事情很多。

    尽管需要为藏茶或边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有一件事情是马上要做的,那就是川茶或者是藏茶直接或间接边贸和转口贸易及其出口业务的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恢复。这是直接或间接的边贸和转口贸易及其出口业务工作中的最基础的工作。

6 加速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川茶强势品牌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们消费观念快节奏的变化,川茶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时代的呼唤、服从市场竞争规则的要求和规律。加速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川茶强势品牌是振兴川茶的必由之路。

在加速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川茶强势品牌的进程中,离不开上规模的、有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的支持和支撑。目前,全省有十二个茶业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也不乏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就品牌而言,有“竹叶青”“叙府龙牙”“巴山雀舌”“龙都香茗”“蒙山甘露”“仙芝竹尖”“绿昌茗雀舌”“花秋御竹”“佛泉今生相依”“芝龙洪河茶”等还有“四川十大名茶”外的其他品牌。在龙头企业、商品品牌不乏的情况面前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时代呼唤名牌、市场需要名牌、消费者选择名牌,川茶名牌领军者是谁?那一个名牌能代表川茶去拼搏于市场、带领川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谁是川茶名牌的弄潮儿?问川茶名牌,谁主沉浮?在“蜀土茶称圣”的“天府之国”竟然会没有川茶名牌的领军者。答案是否定的。

    为了加速和加快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使川茶尽快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省委省政府及其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川茶企业及其企业的领军人物,要十分重视加速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川茶强势品牌这一个关系到四川茶业加速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福荫子孙万代、流芳百世的举措。如果川茶的某个企业或某几个企业能以统一品牌、统一生产流程及相对合理的价格推出一种和几种中国式的茶饮品,不要说飘香世界,就是飘香中国,哪怕是飘香四川,那也意味着财源滚滚,这不仅可以方便大众,而且又可增加就业,同时还可弘扬我们的国饮,弘扬我们的茶文化。

    四川茶业取得全面和又快又好发展的优势条件很多。四川是我国茶树原产地之一和茶文化发源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在最早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种茶、制茶、用茶和茶市都在四川;四川茶叶历来以分布广、产量大、品种多、品质优、声誉高而著称;四川茶区自然条件优越,高温气候少、无冻害、云重雾多、湿度较大,是绿茶发展的最适宜地区;四川有40多个优良品种,品质优、产量高;四川茶类多达7种,主要生产绿茶,还有边茶、红茶、普洱茶;近年来也开始生产乌龙茶。

    四川茶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将逐步成为经济大省,这必将带动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茶叶产业,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项目之一;省委、省政府特别召开茶叶产业化工作会议;农业厅编制了《四川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在200292日召开的四川省茶叶产业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绿色食品;以效益为中心,培育龙头企业;以科技为支撑,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发展措施是:集中连片布局,规模种植创优,扩大出口创汇,增效、增税、增收。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茶园面积达160万亩,产量达8万吨,产值达1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达4万吨。名优茶加工机制率达85%,无性系良种茶树面积占茶园总面积达40%,无公害茶产量占达90%,有机茶面积占达16%。茶叶出口达1万吨;2010年茶园面积达200万亩,茶叶产量达12万吨,产值达30亿元。其中名优茶达8万吨。无性系良种茶树面积升至60%以上,有机茶园占15%。茶叶出口达2万吨;通过发展和改造,建成川西、川南、川东北三大优势茶叶产业带,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茶类和优势品质。

    按照《四川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要求,四川茶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截自2007年底止四川茶叶面积已达240万亩;年产量15.29万吨;

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产量的80%左右,

    其中名优绿茶的产量达4.2万吨,占全省的总产量的36.1%。产值达11.6亿元,占总占全省总产值的64%。且川茶还有30%的幼林茶园尚未投产。

    四川茶业有优势、有潜力、有成绩,面临一些问题需改进和提高。茶叶是四川的特色产业。要优化茶叶区域布局,调整茶类结构,发展优势茶类和名优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化生产经营;完善茶叶质量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茶业科技进步,提高茶叶品质;扩大和提高市场建设,凸现茶叶市场优势;积极扩大国内市场,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目前,虽然全省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和名优茶增加,成都、乐山和雅安茶业有较大发展,但是,不能忽视川南、川东的发展。川东的万源市有“中国富硒茶都”之称,要着力于特色富硒系列绿茶的开发和发展,同时,要大力建造和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为“巴山雀舌”又快又好发展和做大做强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川茶业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茶产业优势,全面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茶农致富奔小康,打造茶叶强省的目标。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08:50 , Processed in 0.0282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