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袁鸿飞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584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农村合作社发展瓶颈:“合作社什么人才都缺!”

已有 77492 次阅读2010-4-25 16:24 |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10-1-2 12:36:00 

[提要] 现阶段优秀示范社均由能人带动,人才匮乏已成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2009年12月25日,首届南方农村报·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讲习所报到当天,连州星子镇天然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位学员刚到报到处,就将记者围住。“我…

  现阶段优秀示范社均由能人带动,人才匮乏已成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2009年12月25日,首届南方农村报·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讲习所报到当天,连州星子镇天然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位学员刚到报到处,就将记者围住。“我们想招个大学生,你说每月给多少工钱合适?最好懂技术,会写材料,平常合作社遇到的法律问题也能帮助解决一下。你能帮忙物色一个吗?”理事长们招贤若渴,可符合他们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去哪里找,记者一时还真答不上来。

  第二天,讲习所正式开讲,与会的合作经济专家在台上侃侃而谈。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告诉大家,合作社应把主要经历放到流通领域,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博士提醒理事长们,电子商务是未来重要的交易平台。台下的理事长听完专家的发言,面面相觑。“专家讲得是好,可我连电脑也没摸过,怎么发展电子商务。”一位理事长向记者诉苦,“网络是年轻人鼓捣的新鲜玩意儿。现在哪里还有愿意留守农村专心搞农业的年轻人啊!”

  南方农村报记者对广东省内的一些合作社采访过程中也发现,农民自发的合作热情高涨,但普遍缺少懂技术、擅营销的专门人才,合作社经营和组织生产的能力非常弱,这不由地让人为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倒吸一口冷气。

  李中华向记者指出,合作社不仅缺人才,而且缺少政府对合作社引进人才的实际性引导和扶持。他感慨道:“合作社现在什么人才都缺!”

  人才匮乏成发展瓶颈由于我国农民合作组织起步较晚,缺少从事农业企业管理的人才来引导合作社发展,各合作社的赢利模式单一,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

  首届南方农村报·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讲习所上,增城元岗联发甘蔗合作社理事长姚伯棋在讲习所上向与会的合作社带头人讨教。他所在的合作社今年6月刚刚注册成立,由于缺少过硬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农民合作后的收益与合作前并无大差别。因此,合作社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大,甚至还引来很多村民的非议,“他们以为我成立合作社是为了骗国家补贴”。

  “现阶段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多是有能人带动,只有让农民看到合作的效益,农民才会主动加入。”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合作经济系主任王勇博士指出,人才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因素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成败。

  据了解,广东省内的专业合作社多以生产、销售为主,赢利基本上只能依靠流通实现。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农民合作组织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生产、消费、供应、销售、信贷、保险等各个领域,其具体形式多样。而事实上,这与我国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合作社人才素质有直接关系,正如与会的合作社理事长所说:“能把生产、销售搞好就不错了,你问问社员,有几个知道信贷、保险是啥玩意。”

  据了解,广东省内已经有3000多家合作社,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合作社成立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前,南方农村报记者对广东省一些油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采访时就惊讶地发现,很多理事长竟然连油茶价格以及一些油茶市场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

  据农业部门统计,200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超过21万个,辐射人群达到几千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9年2月对全国26个省(区)的近2000个农户所做的问卷调查表明,有参加合作组织意愿的农户占22.9%,而实际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仅占4%。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合作社还没有发挥出功效,没有利益就吸引不了农民,一些社员还只是属于“被参加”。

  合作社留不住大学生其实,合作社的组织者们何尝不想尽快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茂名电白县丰泽园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林波近日向记者透露他的烦恼:合作社成立两年来,竟然一直招不到合适的高校毕业生。去年,他的合作社从茂名招了3个大学生,但是由于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满合作社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先后离开。今年,林波又从高校招了一名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一样没有留住。由于没有招到稳定员工,合作社长期空缺销售和技术相关的职位,现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只有依赖茂名市水果局。

  据介绍,林波在注册成立丰泽园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之前,他一直经营的是广东省电白县泽丰园农产品有限公司,由于出口的需要,他想把公司和合作社结合起来运作,扩大公司的经营能力。林波说:“现在我们合作社不但要把出口生意做大,还计划跟大的超市搞农超对接,因此对营销类和国际贸易类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林波对留不住人才的现象表示理解。由于合作社的经营都是依靠流通,所以季节性很明显,合作社在一年中的很长时间非常清闲,员工觉得无所事事,无法安心。他透露:“合作社给他们的待遇是1500元/月,包吃包住!收购季节每人还有几千元的奖金。”所以,林波认为,出路在于使合作社的经营多样化,让人才拥有更大的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但是他这样的期望又把问题带到了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老问题上。

  缺少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过度依赖政府或龙头企业,大多数合作社领导者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更谈不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策划管理,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是国内首家以培养专业合作社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经为全国培训了2万多人次合作社社员,而2007年首批合作社专业课程班的88名学生也于今年8月毕业,奔赴全国各地。该学院院长李中华介绍,第一批毕业生一半以上都下到了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还有一些考取了公务员,合作社专业课程班的学员非常吃香。由于这些合作社“正规军”大多是从各农学专业毕业生中挑选的,培训班经过对学员进行专门的合作社经济学、合作社组织学、合作社管理学等课程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从而让学员可以很快适应基层合作社工作。

  “我们的培训班很快要招收第二批学员,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学校向教育部提出设立合作社专业的申请很快就要批下来,2010级本科就可以招收合作社专业的学生!”李中华介绍,尽管合作社培训班已经开了两年,但是由于教育部之前不同意高校正式设立合作社专业,所以国内其他高校对合作社专业只是持观望态度。

  “现在致力于合作社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可能全国也就几百人,远远不足以满足合作社迅猛发展的需求。”李中华说,“因此还是希望能加强合作社人才的培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

  事实上,国家针对合作社成员的培训一直未间断。2009年农业部实施的“阳光工程”项目中,专门强调了对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全国总共培训8.4万名合作社人才。除了中央组织的培训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地培训人才,家乐福超市今年也曾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培训。

  而大学生与合作社对接的计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副站长赵铁桥此前介绍,一些地方酝酿将大学生村官派到合作社去。大学生一到,合作社的网络、通信很快就可以搞好,这可以为合作社注入新鲜的血液。

  李中华呼吁,国家应该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引导,“现在国家支持毕业生去西部、去做村官,也应该支持他们去合作社,但目前来看,国家对大学生到合作社就业的鼓励政策还是空白!”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10-4-26 15:01
支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00:04 , Processed in 0.0290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