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袁鸿飞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584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河北省昌黎县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

已有 76397 次阅读2010-4-25 14:12 |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8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河北省昌黎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一、河北省昌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河北省昌黎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起步于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县供销社做为支农服务部门,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在做好宣传发动、深入乡镇兴办讲座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了全程指导和服务。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同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先后召开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和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组织参观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对全县首批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2008年6月底,全县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49个,其中种植业30个,养殖业19个,入社农户392  户,入股金额3917.6万元,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组织创新,既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完善和调整,又是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化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小规模经营农户进入大市场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为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开辟了重要途径,较好地解决了三个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解决了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的矛盾。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专业合作社既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又减少了单个农民交易的成本。
    二是解决了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扩大经营规模的矛盾。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农民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了目前集体经营在组织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把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联结起来,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科技含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分散的农户生产,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控制。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素质较低,没有绿色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成本高,无法落实。而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品种、统一配送施肥用药,统一包装销售,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的经营水平,加快了迈向现代农业的步伐。
    二、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优秀典型
    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无论在建设上,还是在运行质量上均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各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为社员提供新品种引进、举办新的种植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等产前服务,而且能够提供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科技指导、标准化生产等产中服务和统一销售农产品的产后服务,并且在带动农户和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吴家坨的“驰骋”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郝宋庄的草莓专业合作社、泥井的东红果品专业合作社和马芳营的文瑞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分别靠已经注册的“吴家坨”油桃、“一月一”草莓、“宝个红”苹果、“马芳营”旱黄瓜的商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凭借专业合作社的整体优势,获得了外地客商的大量定单,每亩增收在1000元以上。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热情。郝宋庄草莓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丹东、保定等地的新品种,亩产达到7500斤,亩增产达550斤,亩增收1925元,由于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销售,平均价格为3.5元/斤,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吴家坨”油桃是个老品牌,由于种植户分散销售,增收效果不太理想。成立了“驰骋”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具备了法人资格,客户与其打交道、做生意,认为可靠无风险。因此双方签订了购销协议,比市场销售价格每斤高出0.7元,按亩产6000斤测算,每亩增加收入4200元。新集的“立平”养猪专业合作社、马坨店 “学锋”养猪专业合作社的整体优势得到了充分显示,由于社员之间的密切联合,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加之统一采购饲料兽药,生产成本下降,销售价格上扬,仅增收节支平均每个社就达到了20余万元。马坨店绿丰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靖安的李老大黑花生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做出了较好的示范引导。其中马坨店绿丰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引进的荷兰7号马铃薯。今年不仅获得了丰收,而且价格较传统品种每公斤高出0.2—0.4元且由专业合作社全部销售,每亩增收近千元。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加快了当地品种更新和种植结构调整。同时,专业合作社吸纳的农产品经纪人全力组织传统品种的销售,为社员和农户销售马铃薯4775吨,助农增收150余万元。靖安的李老大黑花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承租了130余亩耕地,引进了黄瓜、西红柿、花生、小麦等新品种试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高效作物,再推广给社员和农户种植,并帮助其销售,靠典型示范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式,带动了周边农户,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观念。裴各庄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一位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农产品经纪人,与其长期合作、关系稳定的客户就有20多人,分别来自北京、内蒙古和东三省等地。他利用这些销售渠道,不仅服务了社员,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今年以来,他共帮助新集、靖安、泥井、马坨店等地农户销售农产品9000多吨,其中黄瓜300吨、土豆4800吨、大头菜1800吨、菜花600吨、香菜600吨、胡萝卜600吨、大白菜600吨,其它蔬菜300吨,带动农户2000余户,助农增收300余万元,得到了周边农民的一致好评。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新品种引进和科学管理上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并且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都有着稳定的市场,一般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精选农产品进入城市超市,综合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年多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些发挥作用较好,助农增收显著的典型。但也存在影响发展发的问题:
    一是管理上现代化程度不高,组织形式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更紧密的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县行政村比例还很低,覆盖带动面较小。
    二是经营上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营销手段。有些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还没有形成稳固的销售网络,限制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观念上创新程度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有的专业合作社从事的是农产品的初级生产和销售。销售中只进行简单的挑选整理和分级,在产品的精深加工、外观包装等方面不够重视。影响了质量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是资金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限制,专业合作社的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我县科技院校的优势,联合农校、果研所搞好科技培训,为我县农产品结构调整产品换代升级注入高科技含量。
    四、下步设想
    (一)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同我县“兴农富民”主体战略作为贯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我县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培养和扶持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动和引导农户建社入社,力争形成“一村一社”、“一社一品”的发展格局。
    (二)以基层供销社改革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支撑,以农产品市场为依托,以农产品经纪人为骨干,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积极协调和引导不同区域、相同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推动专业合作社尽快地形成规模。
    (四)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专业合作社自有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强产品品牌的注册、认证、保护、宣传和推广。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五)认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增强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的信心,提供办好合作社的经验和办法,使农民学有榜样,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
    (六)认真搞好产销对接活动。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参加展销会、洽谈会、推介会、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实现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城市、龙头企业和大型超市对接,努力为全县的农产品找市场、找销路,增加农民收入。
    (七)逐步规范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一要积极指导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运行机制和组织制度,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社经营素质。二要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提高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八)加强政策协调,营造外部环境。我们要主动及时地向县委、政府汇报以及向各职能部门通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争取县委、政府对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争取各职能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帮助和扶持。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10-4-26 15:02
支持!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01:02 , Processed in 0.0284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