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袁鸿飞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584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80后亿万公子哥们“扔钱”创业

热度 1已有 65729 次阅读2010-4-24 13:39 |

2010-3-1 7:21:
1986年出生的戴寅,2006年底从武汉到上海,刚与“蓝海创投”的出生于1980年的总经理杨沛见面时,举止僵硬,脸上红了又红,“完全是一个大孩子的样子容貌”。和一般大孩子不同的是,他是携带着几亿元投进资金基金,从家里到上海创业的。
    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VC是什么,在一所大学上了没多长时间就退学的他,过往熟悉的是用他父亲的钱,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赚钱。
    一年后,戴寅的身材也从当初的清瘦变成了现在的庞然大物,他和几个合作伙伴共同组建的基金公司“同辉创投”,一年投进资金了12个项目,而专业的投进资金基金,可能一年只有一两个项目。他的项目从800万到3000万元投进不等,其中包括创业投进资金的热门新媒体领域,也包括往了一趟巴基斯坦,在当地投进资金一项公用事业。“他什么都投。”四周的伙伴这么评价他,带点嘲笑的口气。
    不过他们也好不了多少。蓝海创投是个召集投进资金者和投进资金项目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四周,聚集了四五十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不怎么懂创业投进资金、却渴看加盟这行业的人。尽大多数是富二代,他们的父辈不乏各省首富,有的家族拥有3家上市企业。每个人背后,最少也有几亿元资产,所以杨沛会有些夸张地宣称,这些资产如全部用于创业投进资金,至少会有千亿元。
    1982年出生的陈豪是蓝海创投的投进资金人,他看好这个平台,但他没有杨沛的夸张。陈豪的父亲是浙江嘉兴富豪,他从小被教育谨慎从事,他说,目前核心的四五个成员的投进资金基金只有几十亿元,“父辈还没有放心地把钱交给他们”。跃跃欲试的10多个成天和专业的风险投进资金研究者看项目的人的基金,加起来有上百亿元。全部成员的基金总量不知道,可是,“假如有一天,他们的父辈放手,把制造业赚来的钱放心交给他们投向资本市场,那就不是上千亿的题目了”。而这些民资,进进VC市场后,将成为一股新的气力。
    陈豪将10多个各省的富二代带进了这个团体,他们开会讨论时会穿上名牌西装,“平时很随便,有几个喜欢网吧气氛,果断上那里打游戏的,穿得尤其普通——主要原因是,从小什么名牌没见过?”所以,这批富二代和别的“二世祖”群体不同,他们中多数开普通车;每周在茶馆集会多次,“思想PK”。他们的总部,蓝海创投的办公地点在上海浦东一家普通得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的办公楼里,月租才1万多元,和一般的创业投进资金基金办公地点没法比。“我们觉得能做事就行了,不要排场。”杨沛说。
    唯一带上纨绔子弟气味的,是一些酒吧的聚会。一次集会上有人说没有美女,结果其中一个打了个电话,立即来了10多名美丽的模特和芭蕾舞演员。但这是他们不愿说起的,他们竭力展现自己健康、向上的形象。
    欲看的缘起
    “国外发现中国10%的发展速度是真实的,结果风险投进资金终于大规模地进来了。”2005年,童世豪终于将自己任合伙人的启明维创投咨询公司搬到了上海金茂大厦。之前,他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做风险投进资金,更早以前,东南亚是各国基金看好的热土,也是他的工作地。作为国外化的专业投进资金人,他说:“各地的风险投进资金高潮我都经历过,而现在,大规模的海外风险投进资金基金选择的是中国。”
    而中国本土,涌动的这些由富二代带着浮出海面的风险投进资金基金,是童世豪早就留意过的“中国民资”:“规模还不大,一些想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不想要这些钱。”由于中国民资相比起海外的基金,不是“好钱”——对想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帮助不大,这些企业会往找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投进资金基金,拿到钱的同时也拿到经验。
    可是2007年,众多的新政策如股改、全流通、A股上市退出机制刺激了投进资金基金的狂热,尤其是VC退出时的高利润吸引着过往和这行业无关的“中国民资”,加之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刺激,“父辈通过制造业赚的钱急于想找到出口”。而这批20多岁的VC行业的新人则成为出口的寻找者。
    陈栋刚坐下来就公布:“我是标准的‘二世祖’。”他端坐在那里,服务员过来倒水,他连最小的配合都没有,在他看来,这是保持身份的意思。
    他家族的低压电器出口几十年都排在中国第一位,1982年出生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每年也就几十亿元的收进。”这些都是他父亲的成就,可是一谈到自己刚刚接触到的VC,口气立即大了很多。刚刚做投进资金一年,脸上满是青春痘,头发也少了不少,他说这些都表明自己的焦虑。而焦虑来源,除了对家族制造业远景的担忧,也来自超过父亲的野心。
    他总觉得喜欢摄影、动不动上新疆拍照的父亲不是一个合适的投进资金者,“他是个艺术家,根本不知道制造业已经日薄西山了”。
    他们属于从温州搬迁到上海的家族企业,可是父亲不想让陈栋继续企业,当陈栋考上公务员的时候,父亲特别兴奋,觉得儿子的日子可以安稳地过下往。可是陈栋想了一天后,还是跑到父亲身边,对他说:“我觉得制造业已经利润微薄了,我要帮您治理企业。”父亲听都不听就把他赶走了。
  [FS:PAGE]  后来,父亲把工厂给了哥哥治理,“我再往说制造业的危机时,他都会说,那是您哥哥的事情”。而给了他近1个亿,让他往做酒店投进资金,憋着气的陈栋自己面对治理所有的题目,“被人骗了根本不明白”。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合格的投进资金者,应该往找合适的人来治理投进资金。
    “开始到处往挖人才,为了挖一个著名厨师,半年时间内,每个月飞两次北京。”他四处搜罗来的治理团队都比自己年纪大,“都是有野心的人,但是那种野心是我能控制的”。他反复夸大野心,觉得这是自己将来成功的关键。
    而野心的最新出路,就是资本投进资金。自己治理了一年投进资金,觉得要学的还有太多,包括想把自己变成专业的投进资金基金治理者,“那样才能保证自己家族的资产不断升值”。在温州商会的网上看见了这群人的相关消息,第二天他就和杨沛约着见面了。
    像陈栋这样急于将家族财富由制造业转向资本运营的第二代,杨沛至少每月能见到一两个,“数目还在不断扩张中”。昨天还有预备将家族企业上市的福建商人的第二代打电话约见,想马上飞来上海,加盟杨沛他们的团体,能帮助家族从上市中套利。
    “他们很多有同样的背景,家族的生意做得很大,但又不是像“阿里巴巴”、“携程”那样的新型企业,基本上是传统制造业,而父母亲那辈大多想守成,不太想把家族企业上市。而他们则觉得自己年轻,能够玩转资本市场,他们的终极目的是希看自己能超过父母亲,能超过自己四周圈子里的朋友。”杨沛解释。
    从义乌开着奔驰跑车来上海的朱舜也是这样的心思,熟悉杨沛后,一听到有交流机会,他都会半夜开车出来,赶在9点前到上海参加“学习”。闻声杨沛他们讲到新媒体,1983年出生的他,表情都会无比严厉,像重新回到课堂的中学生。
    他家在义乌的外贸加工厂,每年“也就几亿元的收进”。在朱舜看来,这几亿元收进并不牢固,“现在人民币升值,利润已经下降5个点”。父母亲竟也希看他能到单位当个公务员,“家里的钱,只要不吸毒,几辈子也花不完”。可是朱舜也是大学上到一半就退学,“当时可以用义乌本地户口炒土地,一下就能赚几百万元”。他的目标也是将家族企业上市,可是父母也完全不听他的。
   他过生日时,让妈妈送他一套屋子当礼物,“想炒楼,我从小就不喜欢工厂的生意,喜欢做资本游戏”。他的资本游戏主要就在义乌炒楼和放印子钱,“我们那里是小城市,一方面是外贸生意极度发达,另一方面是金融意识极不发达”。20岁的朱舜发现,当时房市交易信息还不发达,很多直接张贴在墙上,“我很快就成为那里的炒楼高手”。靠10多套屋子套利1000多万元,然后做地下银号的生意,也迅速成为高手。以至于他刚到上海参加VC讨论时候,开口就是这个项目“几分利”?至今成为杨沛他们笑话他的痛处。
    合格的LP还是GP
    在与杨沛他们接触前,朱舜已经意识到资本投进资金的获利空间极大,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VC试验,试验项目包括:在千岛湖买了3个岛,每个岛投进资金几百万元,“是和我们当地商会会长一起买的,和他交流过,不会吃亏,还可以趁机向他学些东西”。在东北投进资金一家挖沙厂,由于那里有新熟悉的朋友,觉得是个机会。在义乌投进资金了培训学校,由于他自己喜欢那培训。投进资金了几家网站,由于觉得义乌的此项产业不发达。还投进资金了电视剧,“我自己就很喜欢商战的电视剧”。投进资金的钱,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炒楼放贷收进,更多来自父母支持。
    在专业VC人眼中,这些投进资金看上往都很滑稽。40岁的徐新是“本日资本”的总经理,她很冷淡地说:“这些浙江的孩子,家里有钱投就投呗。”她显然觉得,这些VC连进门级水平都没有,“专业的风险投进资金企业只投行业中最好的企业”。
    朱舜也意识到自己的题目。到上海后,他觉得自己过往的最大题目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现在,他觉得要找个好项目,“搞个大的”。而上海,在朱舜看来,是搞大的最佳试验场,“那么多的新项目都在这里,这在义乌完全不能想象。在那里,身家几十亿的老板们买了电脑也就是玩扑克,现在刚刚知道QQ了”。和朱舜想法一样的人很多,杨沛他们的圈子里,很多是打算在上海挖掘他们资本运作的第一笔财富。
    在VC行业,LP指出资人,不参与任何治理,叫“有限合伙人”,而GP指的是投进资金的专业治理职员,又叫普通合伙人。按照国外经验,很多家族财产的继续者多是做LP,只管出钱,等着收进就可以了,可是杨沛他们身边的人没有只肯做LP的,他们更渴看自己能成为成熟的GP,自己治理投进资金基金。
    作为成熟的GP,最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投进资金项目,包括合适的项目治理人。酷爱打游戏的杨沛提供了一套理论基础:“做风险投进资金就是看人,而看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看。”他们会和来寻找投进资金的人一起打游戏,K歌,上酒吧,看对方怎么做,然后判定对方是否合适。一般说,来这里找投进资金的很多也是年轻人,大家一说起玩游戏,都有各自心得。
 &n[FS:PAGE]bsp;  杨沛觉得,网络游戏就是人生的对应。刚开始玩游戏时,“大家都是小兵,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有了钱和装备,那时候再看各人的进攻方式,有可能装备丢失,就即是破产,有的人会放弃不玩,有的人会积极进取,重新开始。这时候,我肯定会找后面的那种人投进资金”。杨沛觉得,后面的那种随时会东山再起,“而且在游戏中他有朋友,有资源,所以成功的机会比较多”。他觉得这就和现实生活中名利的来到和失往一样,“关键还是看平时积累,会玩网络游戏的人,失往了也很快能找回来。这就是胸怀”。
    而项目负责人的性格可以在K歌中发现,“喜欢出风头的适合媒体、广告等行业,缩在后面的也许只是适合传统行业”。除此外,他们还会关心对方的花钱方式,每次都会直接问对方——“100万元您怎么花?”“刚创业就想着花钱,当然不是合适的人选。”
    而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他们中的一位温州富二代则喜欢看对方的穿着妆扮。他家里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国外已经开始做VC了,创办了一个垂直招聘的网站,专门为蓝领招聘而设,“他和我们这里很多在中国受教育的富二代不同,很多中国的富二代只开最普通的帕萨特,穿得也一般”。
    他很讲究穿着,自己有3辆车,一辆凯迪拉克,一辆悍马,还有一辆宝马,开什么车配什么衣饰,一丝不苟。所以他面对来寻找资金的项目方时,有一项要求,“对方穿不穿西装,穿什么牌子的西装,他都看在眼里,由于他觉得这代表修养”。而会不会讲英语,成为他要求项目方的另一条件,“他是我们当中要求最多的一个”。
   “‘80后’的投进资金人最有上风的一点,是他们对新媒体熟悉。”杨沛觉得,很多新的贸易模式和新的项目和他们沟通起来很顺畅,这是他们胜过比他们年长的投进资金人的方面,“那些人很多都不能理解新贸易模式,而我们是玩游戏长大的,您看“盛大”的模式,就由于投进资金人也玩游戏,所以他们才能很快拿到投进资金”。
    而另一上风,就是这批投进资金人都是从小做生意的。朱舜10多岁时,就帮他父母亲卖过服装,“都有很好的贸易头脑,不会像别人那样轻易上当”。
    可是在童世豪这样成熟的VC行业的人看来,尽管这批孩子有生意头脑,也确实熟悉新媒体,“可是他们还是头脑发热型投进资金,远非成熟的投进资金基金治理者”。一个成熟的VC公司,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跟随研究,研究后还要经过决策组的讨论,这些决策人都是相关的研究者和各领域权威,“即使这样,全世界风险投进资金成功的比例还是只有2%”。
    他说,“风险投进资金怎么会那么轻易?”
    而不少杨沛圈子里的人,一边学习风险投进资金,一边还在炒股票。童世豪也觉得惊奇:“在行业内是没有这种行为的,专业的GP怎么会往做股票。完全是两个行业嘛。”而且,做VC成功的话,利润是股票市场的很多倍,可是这些从小做生意长大的孩子完全不肯放弃身边任何一个获利机会。朱舜睁大双眼为自己辩护:“当然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童世豪自己是从研究员做起,一直做到今天的VC公司合伙人。“我们的经验是只选择最好的,最合适在美国上市的项目,由于那样获利丰厚。”他们投进资金的China—Edu在美国上市,只花了短暂时间。“我们从美国拿来3亿元LP的钱,一个项目就获益翻番,按照我们公司拿20%的利润计算,我们一年可以收进几千万元,已经是VC行业中的较为稳妥的收进了。”
    他的公司也不乏80年代出生的优秀研究职员,全部是海回或北大、清华毕业生,“假如他们一帆风顺,而且不断展现自己的才能,那么三十五六岁时,也许他们能成为合格的GP,会让他们直接负责投进资金项目”。
    尽管对国内民资看好,可是童世豪还是对这些在20岁已经开始做GP的年轻人布满了怀疑。
    蛮荒而又公道的方法论
    陈豪是蓝海天使基金的治理人,是他投进资金了杨沛的蓝海创投公司,正好两个公司名字一样,所以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很谈得来,按照杨沛的说法:连续3天聊天到夜里3点。
    这样,两个人的上风造成了目前的蓝海创投,杨沛通过不断寻找扩展平台,而拥有很多等待投进资金的新项目。陈豪则通过不断拉自己身边的富二代朋友加盟,使蓝海的投进资金者队伍越来越大。
    陈豪无疑是目前这四五十人中最多投进资金经历的人。还在华东理工大学读书时,他就创办了自己的SP公司,为手机提供彩铃业务等,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快成功。固然家里很有钱,“可是我没要家里一分钱”。
    他给自己买了辆帕萨特,大学毕业后又和浙江的几个朋友投进资金了自己的网站“团购网”,并自己任总经理。治理了一年才发现,“我自己不是好的治理人才,尽管战略方向是正确的”。合伙的投进资金者一个40多岁,一个60多岁,都很看好他的点子,这时候劝他退出治理,专门做风险投进资金。
    在朋友带领下,陈豪熟悉了风险投进资金业的专业人士。“往他家里,他在那里吃面,我在旁边滔滔不[FS:PAGE]尽说我自己做过的事情,面吃到一半,那位资深人士放下碗说,您做过的实在就是风险投进资金,但您要完成从企业家到资本家的转变。”并劝他专心做风险投进资金,不要参与到直接治理。
    这位专业人士很看好陈豪,帮他从海外召集了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进资金,专门用于投进资金中小企业,“由于觉得我眼光好,对新经济有判定力”。蓝海创投就是陈豪投进资金的新经济企业,“我和另外的投进资金人不仅仅给他投进了基金,还带来了很多资源,比如说我带来的富二代群体,而伙伴带来的是海外公司治理的经验。”
    固然团体里的富二代都是刚接触VC,但陈豪觉得,他们已经有比别的VC公司不同的种种上风。“最要紧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成熟”,从小在贸易环境里摸爬滚打成为他们的最大优点。
    比如戴寅,固然只有22岁,“可是他很能建造自己的团队”。戴寅能将别的公司拿2万元月薪的人挖到他公司来,只拿几千元工资,而他开出很多别的优惠条件给人,例如升迁、干股、合伙人计划等等,“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成套企业治理经验都可以拿出来”。再比如那位留学回来的温州富二代,“他也能把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挖到他的小公司,给人家不高的薪水,也是给大家美好的未来愿看”。杨沛最佩服他的,还是他的定力,“他弟弟整天开着保时捷往做私募。可他一点不受影响,专心做风险投进资金。买了3000本书,每种书都买两本,一本收躲,一本快翻烂了”。
    这种家庭背景,在陈豪的经验里,帮助他们做成不少判定。“有人拿来贵州矿山的项目,可是我们这些人中不少人家里都有矿山,能很快判定出那个项目的本钱核算不实在,所以几个人一讨论就决定不投。”
    家庭背景还带来了做风险投进资金的很多资源。例如温州有些企业在上市前夕,无数的风险投进资金机构都会随着往议价,做PRE—IPO的投进资金,这种投进资金是肯定赚钱的。“我们中不少人和那些家族企业的治理人很熟悉,大家都是富二代,很多是从小玩的朋友,这种时候,我们很自然能拿到大的风险投进资金公司无法拿到的项目。而这种赚钱也是最迅速的。”
    很多大项目他们也能采取跟投的方式,“这样我们投进资金未几,但可以和投进资金主导人学习到很多东西”。投进资金主导人愿意带他们随着投进资金,恰正是“一切都是利益”——“带我们投进资金就是由于我们有利用价值”。他们可能只是孩子,可他们的父母亲在当地有资源上风,“带我们投进资金就即是加强他们在地方的关系网络”。而这种关系网络,别说是海外投进资金机构,就是国内的投进资金机构也很难拥有。
    陈豪很清楚自己这圈朋友的地位,他分析道,“最差的结果,我们也是合格的LP,手中都拥有大批资金,是以后这些风险投进资金至公司要拉拢的对象”。正由于如此,他们可以随着大的风险投进资金公司一起往看各地项目,做各种调查研究,“他们甚至会把一些小项目给我们,他们可能觉得收益还不够多的,或者发展空间有限的,在我们看来可能都是能获利的”。
    这些从小经商的孩子很少吃亏,“我们甚至会要求投进资金的项目方用房产来做抵押,这在大的风险投进资金公司是不可能想象的”。可是,对于从小放贷的这些孩子而言,这是最正常的贸易手段。“可能有点野,但可以保证我们的投进资金不受损。”
    陈豪是这批做风险投进资金的人中少有的愿意露面接受采访的,由于他想得明白,只有进步着名度,才能争取到更多的好项目找上门。采访之前,他还为了拉拢一批圈子的朋友打了高尔夫,所以见面时候,脸色非常不好。
    这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在他看来,是他最大的上风。“我们做了别人40岁时候才会做的事情,比别人多赢了一点时间。假如人人都能活到100岁,那么我估计很多人会成功,可是大家活不到那么久,那么我希看能走一条捷径。”

本篇文章来源于 网店e线(网店代销网) 原文链接:http://www.321eee.cn/html/2010-03/40_38128_00.html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10-4-24 15:58
期待他们可以延续父辈的辉煌!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23:33 , Processed in 0.0319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