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关亚丽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311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海外抄底,印度比中国强许多

已有 79313 次阅读2009-7-18 19:36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西方众多公司的市值进来大幅缩水,似乎为中国企业海外抄底创造了良机。然而,并购案一个接一个,成功者却寥寥。与之相反,印度在海外并购方面的表现远远优于中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在1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并购数量仅为印度的40%。和中国企业在并购后普遍表现出的“消化不良”相反,印度企业的并购前景多数都不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国家在海外并购上的表现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号称“捡破烂能手”的米塔尔集团,其“下手”的对象经常是别人不屑一顾的“垃圾企业”。该公司收购的要诀是,首先看“目标”有没有本公司不具备的资源,其次看“目标”的短处是否能以本公司的长处进行弥补,最后衡量做到这一切的成本是否超出自己可接受范围。尽管通用汽车试图兜售悍马品牌给塔塔集团,却被拒绝,因为悍马品牌不仅和高油耗、大噪音密切联系,还一直以“美国爱国车”为促销卖点,并购后很难消化。
    与之相比,中国企业的前期“功课”做的要草率很多。一些企业自身缺乏海外研究能力,也不注重人员、资金在这方面的投入,或依赖国外中介,或迷信蜻蜓点水式的“商务考察团”。有个北欧的朋友告诉笔者,当传出福特汽车将出售沃尔沃品牌的时候,中国某企业迅速表达了收购兴趣。当其他队沃尔沃有收购意向的外国企业还在董事局论证可行性的时候,中方已经派人前往北欧实地考察了。这样的“神速”让朋友看不懂,他说,这不是高效率,反而会让人觉得过于草率。
    不论是塔塔集团或米塔尔集团,在海外并购中始终坚持支配权,绝不做“花钱却不能说了算”的买卖。米塔尔集团甚至提出著名的100%铁法则——非百分之百控股不收购。与之相比,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显得不那么讲究:联想对IBM品牌的支配权被繁复的合同条款紧紧束缚;目前传出的腾中收购,买来的仅是商标使用权。花钱买下的权益,是发言权、支配权,如果将这些权力拱手相让,并购就成了“花钱买罪受”。
    中印差距究竟在哪里?印度的公司治理结构、民法和商业法体系相当完善。
    印度每次并购看似四处出击,实则都是围绕着“做大优势,补齐短板”八个字来做文章,自然容易出效果。反观某些中国企业,在并购中或过于看重品牌名气,或单纯捡便宜“抄底”,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自然无从了解“联姻”的真正价值与目标所在。盲人骑瞎马,成功概率自然要小得多。
                                          (据《环球时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牛家林 2009-7-18 22:41
感觉印度是个经济上很厚重的国家
回复 关亚丽 2009-7-19 00:15
只是觉得在事情决定之前是不是应该考虑的再周全一些,考虑一下是不是合适做这个事情。参与者请多多负责些!有责任些!个人愚见!
回复 陈文曾 2009-7-19 08:54
能够做到扬长避短,里外兼收并不容易啊
回复 关亚丽 2009-7-24 11:16
多谢来访!
回复 龚伟明230 2009-9-9 13:30
是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8 05:01 , Processed in 0.0295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