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汪家新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0226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啤酒行业:营销实战汇总

已有 112367 次阅读2009-6-7 00:11 |个人分类:实战案例|

一、抢滩登陆,跑马圈地
2007年3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是宣布了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突破500万千升,约占整个啤酒行业产销量的15%,从而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产销量第一的企业,彻底打破了中国啤酒行业多年不变的市场格局……
 
中国目前的啤酒市场,也许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区域之一了。这个有着全世界最大人口的啤酒消费大国,人均啤酒消费仅为16.5升,与国际人均26.3升的消费量相比,尚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也是世界上啤酒增长最快速的国家之一。
 
  在这场营销大决战当中,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采取了步步推进、稳扎稳打的市场渗透策略,它们不断适应中国市场,努力本土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也不断增强,而作为民族品牌的青岛、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以及紧跟其后的金星、珠江、重啤等二线强势品牌,则加快了扩张与整合的步伐,并在一线市场,刀来剑往,打起了一场贴身“肉搏战”,从而让中国的啤酒市场提前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
目前中国的啤酒市场是典型的“诸侯割据,军阀混战”时代,不论是外资品牌大举抢滩登陆,还是国内啤酒巨头跑马圈地,积极寻求外援,都突显了中国的啤酒市场变化多端以及动荡不安,这既是中国啤酒市场从无序到有序之发展必然,亦是中国啤酒行业大搅局以及重新洗牌的真实写照。
 

二、是谁动了中国啤酒企业的奶酪?
跨国品牌在初入中国市场时,几乎清一色的定位于高档市场,企图用强大的品牌力以及成熟的营销手段来征服中国市场,但在外资第一轮投资建厂后,却由于产品价格、口味、市场等原因,导致他们在拓展中国市场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中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地域性、消费差异性的市场,就像山东人喜欢喝青岛、北京人喜欢喝燕京、东北人喜欢喝雪花、广东人喜欢喝珠江一样,他们有着较强的地域情结,因此,作为跨国品牌前期是很难洞察和知悉这些的。他们在中国市场遭到挫败甚至彻底退出市场也是在所难免的。
 
  后来,这些“学乖”了的外来品牌开始用资本的力量敲门,开始学会用中国品牌甚至“中国化”的品牌来征服中国市场。由于欧美、日本等传统的啤酒消费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衰退,而中国市场却保持增长态势。因此,自2002年初开始,外资啤酒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抢滩热潮:南非SAB啤酒公司牵手华润,斥巨资并购西部大王蓝剑啤酒;青岛啤酒和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百威啤酒制造商,简称AB公司)签署战略性投资合作协议,以15%的股权入股青啤,以后逐步增大到27%。百威(武汉)公司也扩增生产线,产能达到50万吨以上;世界第三大啤酒品牌比利时英特布鲁斥巨资入股珠江啤酒,同时并购浙江开开集团;而以朝日、三得利为代表的日资啤酒在华也大肆扩军,使得外资啤酒第二轮进入中国的声势更加壮大。我国啤酒业完全卷入国际一体化的汹涌大潮中。
  
跨国啤酒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主要表现为:在市场进入方面,采取收购、兼并本土企业的方式,投资建厂,创办自己的企业;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主要聚焦于高端市场,其目标人群一般针对25-35岁的白领阶层,品牌影响主要在一二级城市市场;在渠道选择上,主要采用了直销模式运作,渠道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终端则主要集中在星级宾馆、中高档消费场所、中高档娱乐场所如夜卖场、夜总会、KTV等。同时,这些跨国品牌策略性更加灵活:一是实施本土化,加强自身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二是采取合作式,高举土洋联合大旗,强强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市场;跨国啤酒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推行“渗透”式的“和平演变” ,对中国啤酒的影响从间接到直接,最终达到占领整个市场的目的。
 
 
三、扩张战略,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中国目前的啤酒市场格局,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阵营,一是盘踞高位的外资品牌,象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为超高端品牌;二是国内啤酒第一军团的华润雪花、青岛、燕京这些国内一线品牌,主要定位在渠道的中高端;三是以金星、珠江、重啤等为首的二线强势品牌,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优势是在三、四线市场;四是地方区域品牌,为低端品类,主流销售区域在四五级市场。这些位处二、三、四阵营的中国啤酒企业,在经过近年来的大浪淘沙后,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大企业的挤压以及行业原辅料涨价、利润缩水、经营能力差等原因,纷纷消亡。剩余的“区域王”、“地头蛇”式的地方强势企业,随着行业整合步伐的加快以及资本的“嗜血成性”,他们或被参股,或被购并,从而演绎了一场啤酒企业间的并购、合资大战。

啤酒前三强的华润、青岛、燕京,都是通过“主品牌(全国品牌)+地方强势品牌(往往是收购品牌)+战术性品牌(狙击品牌)”,既顾及了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很好地照顾到当地消费者的地域倾向,能够使自身品牌更具有穿透力和扩散力,更易被中国的老百姓所接受,而金星啤酒则通过自身建厂,保持全国品牌运作的统一性,有助地快速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以及品牌影响力。
 
 
四、营销无定式,营销模式,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C(1、瞄准消费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 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 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3、消费者的便利性。首先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4、与消费者沟通。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报)
 
啤酒消费有七个层级,分别是:解渴、活跃气氛、口感、舒畅、身份、性格、品味,而青岛啤酒所采用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就是这种充分挖掘消费者需求与体验的“心灵洞察者”。此模式就是“将产品销售、品牌传播、消费者体验三种竞争手段结合运用,三个组成部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 “三位一体”的核心却是体验,通过将产品本身、品牌主张和文化诉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向消费者传达青啤“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从而实现从“我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喝什么”到“消费者想喝什么我就生产什么”的转变。正如其总裁金志国所说的:“现代营销,首先不是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而是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存在于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营销价值。消费者是否确切知道该产品与其他品牌的差异不重要,他们做出消费决定的依据是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
将市场主动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针对市场实际,青岛啤酒还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多元化的复合渠道模式。比如,根据各地区、各市场的不同情况,各个分厂的渠道方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采取“直供+深度分销”之模式,在适合直供的区域进行直供销售,在适合经销商销售的区域交给分销商分销,在经销商不愿做的区域,先由青啤做前期开发,成熟后再交给分销商分销。甚至在华南,青啤还“入乡随俗”,遵循了适合当地的分品类“大客户代理制”。从而借助这种灵活的方式,以应对中国市场区域营销的特殊性、差异性。

    在营销模式品牌塑造方面,华润雪花啤酒一直倡导“亲民性”,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上的内在联系,通过讲述“成长的故事”,举行征文活动,赞助诸如“探源长江之旅”公益活动等,以与消费者搭建起心灵沟通的平台,借此扩大与塑造雪花啤酒这个全国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渠道模式方面,华润采取的是比较系统全面的分销体系,尤其在渠道终端运作方面较为强势,它包括以下八个方面:销售顾问:即要能够快速建立一支服务于各级渠道商的分销队伍,能够方便快捷地将产品分销到各类终端,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产品与消费者见面的时间,增大产品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系统执行:即打造销售队伍、经销商队伍的执行力,能够对分销工作很好地予以宣传贯彻和实施,并在驾驭、执行、控制、协调中高效运作。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适合市场运作模式的培训体系,能够对销售环节的每一层级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经销商、业务员、终端人员等,通过制定专门的培训制度、规范,全面提升销售力。考核体系:考核决定营销导向,通过科学、合理而灵活的考核系统以及执行到位,确保分销体系正常运转。分销流程:制定产品分销流程,完善配送职能,确保产品流快速、顺畅,保证产品供应及时、到位。管理工具:完善相关的营销管理工具,比如支持管理的表格和模型,渠道分类、终端建档、库存报表、拜访路线、拜访技巧等,规范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使其制度化。业务管理:合理职能与定位,分级负责,对下属及客户实施管理。销售队伍设置:合理制定经销商队伍、厂家销售队伍设置标准,明确相关的组织来实施管理和保障职能。通过以上八个方面,来全面保障分销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其一气呵成,难以撼动。在实施购并后的资源整合方面,为了确保“融合”后的经销商与营销员两支队伍的协调一致,华润啤酒还大力推行统一的架构组织、流程规范、作业标准,保证市场运作的步调一致,尽力规避内部资源消耗,从而让华润啤酒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讲求策略组合,不仅要研究营销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更要研究4C(顾客、成本、便利性、沟通),讲求营销整合以及组合策略,要善于“抱团打天下”,通过系统制胜,从而与竞争对手进行“区隔”,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决战市场,决胜市场。

金星还在产品上不断采取差异化策略,其最早推出的金星小麦啤,舒爽的口感、独特的瓶型,成为了小麦啤产品的代名词,也吸引业内同行的纷纷效仿与跟风。而金星近年来推出的介于啤酒与饮料之间的边缘性产品——果啤,由于满足了消费者喜低度啤酒,又具有营养的需求,更是风靡市场,并成为金星啤酒在一些区域市场的盈利源。比如,金星野刺梨汁等系列果啤,在陕西市场,已经成为当地第一品牌,在河南的郑州、漯河等市场,也有不俗的市场表现,通过这些差异化策略的实施,从而实现金星的战略转型以及功能清晰的产品定位及市场定位。
“排他”策略中,让竞品不战自退,难以突破。燕京之所以能够固守其北京大本营市场,与其采取的直控二批有很大的关系。燕京啤酒在北京现有一级经销商160多家,二级经销商960多家,燕京啤酒从直管一级批发商发展到直管二级批发商,并与北京二级批发商签订协议:不卖竞争对手的产品。如此一来,渠道管理中心逐渐下移,燕京啤酒对渠道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在国内品牌方面,纵横驰骋,以并购为乐的华润啤酒无疑是主角。在兼并的40余家啤酒企业基础上,华润啤酒采取了“先区域品牌,后全国品牌”的推广战略,先把当地的区域品牌整合好,使之成为当地的主导品牌,在此基础上再导入全国性品牌,借此“捆绑”策略,使主力产品雪花得以大力度的推广,2006年,雪花啤酒单品之所以能够达到“单品为王”,并突破300万千升,与其采用“全国品牌+区域强势品牌+区域战术品牌”的推广战略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战术性品牌,可以有效阻击和牵制竞争对手;而全国品牌则提供品牌资产,是企业的形象产品,可以为现在和将来经营提供保障;区域强势品牌是华润品牌资产的组成部分,华润雪花啤酒通过优选市场份额大、知名度高的区域品牌,列为区域主打品类,让其提供现金流支持,从而可以实现“以产品养产品”,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使“华润啤酒舰队”有了更强的攻防能力。 
 
 
 以百威啤酒为代表的跨国品牌无疑是体育营销的深度研究者,他们通过赞助各种体育赛事,不断地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与目标消费群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共鸣。比如,百威啤酒将其目标消费群定位在25—35岁的男性,他们喜欢时尚与运动,考虑到目标定位的一致性,百威不遗余力地赞助了世界杯、甲A、高校联赛、社区足球活动等,让球员以及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百威是与他们在一起的,进而喜欢上这个啤酒品牌。旨在通过借助体育营销,图谋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更高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00:54 , Processed in 0.0273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