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逆向扁平化:厂家营销组织的扁平化

2012-6-6 15:29| 查看: 254323| 评论: 0|原作者: 黄瑞华

摘要: 逐渐浮出水面的扁平化问题让众多企业陷入了迷茫。实际上,中国的渠道红利已经接近释放完毕,农村城市化、通路终端化,这将是渠道红利的最后一次释放。

渠道扁平化过程,几乎是生产厂家的集体行动。凡是落后者就有可能被淘汰。
逆向扁平化的过程,远不如渠道扁平化那么张扬,一直是静悄悄展开的,甚至有些企业已经逆向扁平化了,但仍然不明就里,仅仅当做面对现实的应变措施,没有看出这是市场大势。
逆向扁平化到何种程度,取决于经销商的组织能力有多强大,他们所能够管理的层次有多少层。
目前看来,经销商的管理层级一般不超过2级,所以,扁平化的经销商仍然以市级经销商为主。市级经销商的管理层级通常是:市代——县级分公司(或办事处、分仓库)——乡镇二批;或者市代——乡镇二批。代理大品牌、大品类,厂家一般要求设立县级分公司。普通品牌和品类,经销商可跨越县级客户,直接做到终端和乡镇二批。
少数行业已经开始回归省代,这要求经销商有强大的管理能力。目前,在北方设省代的行业基本上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的行业。沿海省份有一些能力超强的经销商,已经具备了操盘全省市场的能力。所以,逆向扁平化要因地制宜。
把组织层次设定在双方都有管理渗透力的范畴,这是逆向扁平化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规模化企业来说,从厂家到终端有4~5层。过去的分工是两个极端的分工,要么厂家的层级很少,要么经销商的层级很少。厂家和经销商各有2~3个层级,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西方发达国家,渠道商很发达,厂家以“外包”的方式把渠道运作全部交给渠道商,从而真正实现了厂商分工。比如,台湾的宏在欧洲市场就采用了全国总代理制,把一个国家的运作全部交给一个代理公司,而这种方式在中国内地就有困难。

厂商管理一体化

渠道扁平化,把经销商的功能压缩到仅仅以融资和分销为主的程度,市场的控制权基本回归生产厂家。相对扁平化之前,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扁平化之前的市场对厂家来说是黑箱状态。
逆向扁平化,不仅仅是管理层次的简单再分工,必须实现管理一体化,即生产厂家管理体系与经销商管理体系的对接。
如果没有管理体系的对接,那么,逆向扁平化就意味着生产厂家有可能再次丧失市场控制权,市场有可能再次变成黑箱状态。
同样,如果经销商的管理层级增加后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那么,仅仅靠个人能力支持的企业是无法形成规模的,经销商的层级化也是有限度的。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厂家建立一套DRP系统(分销管理系统,如果厂家的ERP系统包括DRP也可以),把经销商的运营管理纳入DRP系统。
如果厂家有少数优秀经销商,那么,经销商的成功是个体的能力;如果厂家有一批优秀经销商,那么,经销商的成功是厂家能力的体现。一批优秀经销商是厂家“教育”出来的。
以一套管理系统统筹厂家对渠道的管理,迟早要做,早做比晚做好。
无论厂商如何分工,生产厂家的管理基本上是目标管理(月度目标),经销商的管理基本上是现场管理。一旦建立DRP系统,管理就有数据支撑,结果管理还是过程管理的争论就成为过去。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黄瑞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5:52 , Processed in 0.0359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