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先定位再谈品牌? 以前读过《溢价与炫耀性消费——苹果烟草论》这篇文章,深有感触。苹果手机之所以成为当今手机行业实实在在的第一品牌,应该归属于其强大的溢价功能。同样是一部手机,苹果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不知要多于普通手机几倍,这才是培育品牌的关键所在。 当今烟草行业的市场竞争态势大体分为两种格局:一是在一、二类卷烟上,可谓狼烟四起,各大工业企业争相分食高端卷烟市场;二是四、五类卷烟,可谓鸡肋,一些企业低调行事,但又不得不考虑现状,用低档卷烟迁就一下品牌的总体销量。如此巨大的品牌差异,并不是厂家市场失察,也不是策略偏颇,而是由多年来品牌的市场定位所决定。 提起定位,很多人认为太老套,已经是很古董的理念。但我觉得只要是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无论新旧,哪怕是上世纪初泰勒先生《科学管理原理》可以用得上,照用不误。卷烟品牌,不用笔墨描述,只要找一两个老烟民,都会说出来哪个牌子是高档烟,哪个牌子是低档烟。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定位。提起中华,那就是好烟;提起红旗渠,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如中华那样大气。所以无论工业企业怎样加大“天河之星”的品牌培育力度,销量总是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消费者心理定位的力量。 不过同是河南中烟的“黄金叶”品牌,由于以往并不在厂家重点培育品牌之列,销量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这反倒少了消费者心理定位的阶段,客观上扫除了市场障碍,才使得“黄金叶”品牌一鸣惊人,销量与销售收入双飞冲天。在2011年统计中,增幅前5位品牌中,“黄金叶”品牌销售收入增幅超过了500%,是烟草行业多年来罕见的奇观,被誉为行业品牌上水平的“黑马”和“快马”。 纷争能否止于定位? 定位,不仅在于品牌,更在于管理与思想。看了各家对销量与品牌的言论,都觉得合情、合理、合逻辑,但如果哪人真正要探究销量与品牌,看过众家之言,保准思维混乱。为啥?因为众专家所处的行业不同,运作模式不同,自然管理与思维定位不同。也许每种理念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但所有案例未必能有一个适合你。正所谓百家之言皆善言,众家善言何处觅真言? 当人们纠结于品牌与销量的关系时,是否环视一下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的盈利的方式。每个人的行为归因于其性格和生长的环境,企业也是如此。当我们了解了它的特定环境,那么再看它的行为就觉得理所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处生态也就自然铸就一个企业的性格与行为。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26 01:58 , Processed in 0.0515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