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共生的三种方式
笔者在这里结合实务,介绍三种渠道共生方式,希望读者对深度分销的“今天或明天”能够有所领悟:
1.厂家内部自我共生
近年,一些大型快消品企业在深度分销上可谓登峰造极。如国内某知名台资企业宣称要直接掌握终端200万点,还对分线操作推崇备至:方便面、饮料、糕饼各派一个团队负责。团队之间的磨合暂且不说,单这成本就高得吓人。 时至今日,诸如上述这家企业的分线操作的运行情况怎样了? 实际情况是:该企业已经在乡镇渠道、现代化渠道、封闭渠道等局部渠道合线,甚至干脆考虑全面合线了。这也正如古话:话说深度分销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为什么要合线呢?共生效应使然。以上述企业为例,以前是四个业务服务一个店头,现在改为一个。尽管一个人服务的精细度肯定不如四个,但整体算下来,人力成本大大缩小则是不争的事实。 2.厂商间的协同共生
可能有人难以理解,厂商间尤其是同品类厂商之间,一般存在或多或少的竞争关系,攻击对手还来不及呢,遑论和谐共生。 实际上,厂商间协同并不新鲜,国外企业一般都有这个观念,并且有诸多成功合作的案例,本土品牌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比如,雀巢公司曾经把旗下冰爽茶交给与可口可乐代为销售。雀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为何不用自己的渠道呢?另一方面,可口可乐是世界软饮料第一品牌,为何愿意养别人的“孩子”呢?个中原因还是共生效应。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葛兰素史克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为了强化分销网络,加快铺市速度,与统一企业签订了独家分销协议,两家企业在渠道领域实现共生。近日,康师傅正式联姻百事可乐,两家巨头将在分销领域开展合作…… 3.厂家在渠道中间商处共同寄生
深圳宝安区的一个“崔金晶”货仓耐人寻味。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批发商货仓,却有以下特别之处: 一般批发商年销售额大约为一两千万元。如今批发商日渐凋零的大背景之下,这个货仓居然逆势膨胀,一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元,让人咂舌。 “崔金晶”为何能够做到如此规模?因为这个批发商的产品价格便宜,甚至比厂家直供的终端价还低很多,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小店都愿意到“崔金晶”货仓进货。 是什么支撑“崔金晶”的低价呢?因为这个货仓虽然是个批发商,但他享受的价格比经销商还低。原因在于,这个批发商一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比一般经销商大多了,其议价能力自然很强。 一般的批发商都削尖脑袋想成为厂家的经销商,尽管很多知名厂家纷纷向“崔金晶”抛出绣球,但这个批发商却不愿被厂家“收编”。因为,该公司老板知道,如果做了品牌经销商,就不能销售同类的其他竞品。但如果只做批发商,则不受此约束,可以销售所有品类、所有品牌的产品。所以,在这个货仓,几乎所有的品牌、品类都有陈列,SKU竟然超过5000个。 至此,您一定一头雾水,说了半天,这个货仓为何能够做这么大呢?因为这个批发商有30个分销业务,有30部送货车,不仅品项齐全,进货次数少,但实现“一站式”组合送货。 也就是说,这个分销商的分销能力超越了厂家,分销成本却比厂家低很多。所以无论厂家如何强势,都心甘情愿地共同寄生在这个“崔金晶”货仓下面。 众多一线品牌在“崔金晶”的共生令人惊叹。笔者的感悟是:这或许是渠道成员在深度分销之后的自我修复调整,或者厂家深度分销“发烧后”的理智的回归。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27 01:55 , Processed in 0.0430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