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突击要销量不如踏实做市场

2012-5-2 16:53| 查看: 233914| 评论: 0|原作者: 厉金芹

摘要: 近年来,农资市场的竞争可以说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无论企业、业务员、经销商为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可谓是绞尽脑汁:从铺天盖地的广告,到农民会、专家讲座的轮轴召开,再到业务员的频频拜访,最后到尽可能最大限度的铺货铺货,整个市场看似热热闹闹,大家忙得不亦乐 ...

分析这个成功案例:一是选择在一个交通便利的路口,便于来往的行人看到,还可以有利于我们自身工作的开展,像查看、拍照、回访,都极为便利。二是选择一个耕地面积较大的村庄,辐射带动作用强。三是这个村农民科技种田意识较强,过去县农业局曾在该村搞过多年的良种试验工作,有一定的基础,新品推广农民容易接受。

 

尽可能卖高档品 靠回头客带动销量

 

现在市场上,为了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性,往往同一种产品设计成高、中、低多个档次,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这种做法看似很完美、很人性化,其实这是一个陷阱。在做产品推广时我们可以这样宣传,给人一种丰富、选择多的感觉。但在实际的销售中,我们最好要多卖高档品,尽量避开或不卖这类低档品。卖一件高档品就意味着已经掌握住了一个回头客,因为高档品的质量稳定可靠,凡使用后几乎不会存在质量问题,效果表现较好,这样很容易赢得客户的好感和认可。而一些中、低档产品,刚开始可能以低廉的价格满足了部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但凡低档产品,在质量上终归和高档品无法比拟,其实际效果要么表现平平,要么表现不佳。如果低档品的效果也能达到高档品的水平,那何谓低档?但使用者对最终结果的预期往往和使用高档品的预期是一样的,一旦低档品效果不好,使用者首先想到的不是当初他少花了多少钱,而首先要责问产品的质量。一旦你推销的低档品成为了主流,你的市场也就死定了,因为不仅不会有回头客,还会带来很大的反面作用,把你的产品统统看得一无是处,带来灭顶之灾。

就像2008年化肥价格出现过山车,那年夏追期间很多厂家就从农民的购买力考虑,推出了多款低价格的肥料,要想价格低,自然化肥的含量就低,结果这类肥料因较低的含量难以达到玉米的需要,农民用后发现玉米产量不理想,都摇头上了当。笔者就推销了某知名品牌的两个品种,零售价格一种为140/袋,一种为120/袋。结果凡使用120/袋化肥的农民都反映效果不好,一下就把这个品牌化肥打入了冷宫。其实这个品牌化肥在其他市场上一直表现不错,受到农民的认可,但就因为这种局部市场操作的失败,让这个品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至少在我们这儿的市场被农民彻底抛弃。这个案例也许就是个个案不具代表性,但这不能说没有借鉴的意义,不能不引起大家的警惕。

 

所以说多卖高档品、精品,刚开始可能难以上量,但日后的潜力和爆发力是不可限量。

 

总之,无论厂家、业务员要想突破销量瓶颈,就应该在抓好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首先做好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力争推销的产品和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和农民的增产增收相挂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业务员以销量而销量,只要能完成任务量,不惜夸大产品功能,故意误导农民购买,一旦农民发现产品的效果与你的宣传不符,你就失去了回旋和翻盘的余地。厂家也不能简单盲目的下指标、派任务,把销量作为考核业务员的唯一标准,甚至把销量作为唯一和饭碗捆绑的条件,让业务员疲惫应付,根本没有做市场、搞调研的时间,使业务员的潜力不能自由发挥。其实,只要市场摸透了,服务做好了,技术过关了,这一切都做好了,自然水到渠成。前期做准备,长期看销量,这才是长久之计。

                                           惠永生 huiyongsheng3210@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厉金芹)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3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5 17:18 , Processed in 0.0390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