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事关生死:对抗大品牌的掩体

2012-4-20 14:30| 查看: 318615| 评论: 1|原作者: 杨江涛

摘要: 消费观念:地域优势之后的最后一个壁垒 观念比收入更能决定消费 一线市场和三线市场,两地消费者的思考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一线市场的消费更注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比如LV包的消费,在三线很难行得通,因为三线市场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价值,消费者不明白一个包包为 ...

想想看,一双耐克、阿迪达斯动辄八百、一千,而相同品质的国货才三四百块。讲究性价比的二、三线消费者会买哪个多一些?而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品牌的价值不像宝洁的品牌价值,是以功能性价值为基础的,体育品牌的品牌价值更多的是心理感受价值,这决定了耐克、阿迪达斯不会像宝洁那样,来个彻底杀价、大甩卖!它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砸自己的牌子!

 

所以,耐克、阿迪达斯要想让二、三线消费者全面接受自己,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

 

所以,国产品牌大可不必那么惊慌,能在二、三线市场卖成“高档货”,正是它们的机会。国内体育品牌要做的重点不是清仓甩卖,而是围绕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观念,构筑自己的品牌价值。

 

让国内品牌支撑下去的不是地理的壁垒,而是消费观念!

 

 

借“标杆型”产品抢收

 

 

几年前深度接触了一些台湾的营销人,一开始非常羡慕他们的营销理念,很新、很潮。他们信奉“一对一”营销理念,把每个消费者当做一个生动的个体,产品也都做得很时尚、很个性化,但后来发现这套方法在大陆行不通。尤其在面对二、三线市场时,消费者根本不领他们别出心裁的情,“愚众”仍然喜欢娃哈哈、仍然喜欢脑白金这些“低级形态”的商品。

 

他们创新的努力成了白费。

 

我曾经迷惑,是他们的营销手段太高级了,还是我们老百姓的素质太差?

 

后来渐渐明白了,大陆虽大,却是一元文化;台湾虽小,却是多元文化。台湾的许多商品是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的,消费者的自主意识较强。大陆的消费者多半是一元文化下的从众消费,是基于与“集体文化”保持较近距离的安全思考(生怕周围的人不认同自己,生怕尴尬)。所以,“面子消费”特征,在大陆尤为明显。

 

现在我们的一线市场,或许更像几年前的台湾消费市场:消费形态正朝多元化迈进。人们除了要通过商品满足身份的附加价值之外,更加偏重个性化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在一线市场不单有LV,也有爱马仕、古奇等众多高级品牌;在快消品上也是如此,有人喜欢喝清咖,有人偏爱果汁,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要的同时,不断通过各种商品来“区隔”自己。

 

很多白领不愿意买iPhone的原因,就在于不想与大家混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iPhone走向二、三线市场才是最终归宿,因为在二、三线市场需要的正是“标杆型”的产品,通过某些标杆型的产品,消费者可以与群体保持较近的距离。

 

何谓“标杆型”产品?就是“档次”(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对品牌附加值的认识),而非“个性”。

 

个性是更高级的需求,个性有时是可以脱离公众认知的。宝马、奔驰是公众认知的,而不少偏门车尽管价格更昂贵,后者却首先满足的是“个性化”需求,所以它并不一定要让所有人认知。而宝马、奔驰首先要满足的是“档次”需求,所以必须让所有人知道。宝马、奔驰是“标杆型”的产品,而偏门车不是,虽然它的档次也不低于宝马、奔驰。

 

而对于二、三线的消费者来说,他的需求停留在宝马、奔驰“档次需求”上,“个性需求”还没有,否则他买了偏门车,周围的人都不认得,也就成了“锦衣夜行”,岂不白买了?

 

由于中国市场之大、层级之深,国际品牌难免有许多市场盲区。对于国内品牌来说,与其说要抓住市场漏洞,不如说是抓住时机,在这些“漏洞市场”建立“标杆型”产品。比如服装品牌,在一些二、三线市场,七匹狼、柒牌等本土品牌已经标杆化了,很多当地消费者知道七匹狼等品牌是大品牌,并不知道阿玛尼、迪奥是大品牌,甚至认为这些国际品牌是“另类”。

 

本土品牌在二、三线市场,要占领的不是市场,而是消费者心智,这才是重中之重。

 

 

品牌制胜与终端制胜:哪个才能夹缝中保生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杨江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2

雷人

鲜花

鸡蛋
1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6 15:00 , Processed in 0.0364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