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莫把“砖家”当“专家”

2012-4-19 15:59| 查看: 85038| 评论: 0|原作者: 胡玉忠 高淑芹

摘要: 所谓“砖家”,即不以求真知为目的,但以利益为最终目标,说话不负责任,哪里有钱话就往哪儿拍的人。他们专业水平不行,忽悠水平真高,顶着“专家”的大盖帽,走哪儿拍哪儿。提醒您——

 

误信“砖家” 害人不浅

214日《农村大众》报道,山东省荷泽市单县莱河镇冯庄村农民冯占修在成武县和河南两地包了40余亩地种山药,听说冯占修他们包了这么多地种山药,山东硕丰有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李世鹏通过熟人与冯占修取得了联系。冯占修与厂家签订了购销合同,在购销合同上,厂家对购销总量、价格及施用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说明。按照合同所说施用方法,每亩施酵母免耕肥(10公斤)5袋,50公斤复混肥(氮磷钾比例为15:12:18)5袋,对于这种施用量,冯占修当时也有些疑惑。但李世鹏说自己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让冯占修他们放心按照合同上规定的量施肥。于是,按照专家的建议,冯占修和其他4户山药种植户按照合同上规定的量将有机肥和化肥撒施到地里,然后深耕一次,再旋耕一次,最后打沟将山药种上。在山药开始长苗的时候,冯占修发现自家山药出现了问题。山药只长主枝,不长叶子,挖一棵山药,发现根部生长点发黑,问题发生后,冯占修马上与厂家取得了联系,厂家派销售人员李世鹏去农户地里查看情况。李世鹏过来察看后,承认这是肥料施用过量造成烧苗,事后派人送来一些农药(瓶身没有任何标识)和叶面肥。当时用完农药后,状况的确有所缓解,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于是就跟厂家协商赔偿问题,但是厂家的态度却是冷冷淡淡,认为是农民自己在施肥过程中擅自施用未经完全发酵的饼肥,饼肥在山药地里进行二次发酵造成的烧苗,与厂家指导无关,不是化肥的质量问题,拒不赔偿,而农民却认为厂家推脱责任,自己根本就没有施用饼肥。

现在,当地山药大部分已经收获,收购商看了一下冯占修刚从地里挖的山药后说,现在好山药都一直在降价,这种山药没人会收的。冯占修算了一下成本,租金各地区不太相同,成武县那里是每亩1550元,河南省那里是每亩1780元;种子是每斤7.5元,每亩至少需要1000斤种子,一亩种子钱是7500元;化肥按照厂家的建议,有机肥加复混肥每亩需要1300元,再加上农药和人工,每亩的成本总计1.5万元左右。现在一亩山药也卖不出去,40余亩山药损失60万。

种了七八年山药挣的钱,今年算是一下子全赔进去了。冯占修遇到的情况,在山东省一些地方也发生过,听信了“专家”的莱西市日庄镇农民高某购买的复合肥料,到了秋收后竟然是颗粒完好、丝毫没变,其庄稼收成可想而知。现在,很多化肥农药生产企业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施肥用药水平,促进产品的销售,纷纷组成了“专家”队伍,深入各地农村进行科技讲座推广,有的还深入基层经销商处进行“坐堂诊断”,此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但从该案例中可看出,很多企业所谓的“专家”并非是真正的专家,很多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也存在一定问题,实质上就是忽悠农民,误导农民加大其生产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当问题出现后,又想方设法推卸责任,企图不了了之。因此农民在面对“专家”时,需引起重视。

提高警惕 辨别真伪

一是要看“专家”的科技水平。从笔者调查看,这些企业的科技推广人员中有的是企业聘请的农业大学教授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有的是农技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是企业多年从事科技宣传推广的推广师,这些专家传授的知识值得农民的信赖,为农民合理施肥用药提供极大的帮助;但也有的“专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给农民讲得都是书本知识,一离开书本,就一问三不知了,其所讲解的东西很多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还有一些企业聘请一些学无所长的“专家”,这些人打着“专家”的旗号,不为别的,只为推销自己的劣质产品和所谓的新产品,常常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二是要看企业“专家”的目的。一般来说,很多专家讲座的目的是宣传普及化肥农药和作物种植等农业方面的知识,通过宣传来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当然还可适当地介绍一下企业的产品,但生产企业却往往是别有用心地把 “专家”当成“鱼饵”,借“专家”讲课的幌子进行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像朵花一样神乎其神,而别人的产品都成了“豆腐渣”。其目的就是把产品推销出去,误导农民购买其产品,扩大产品使用量,促进销售。结果出现问题时,“专家”早已无法联系,联系厂家索赔,有的电话是空号,有的根本无人过问。要想到生产厂家索赔往往是“吃胖了,走瘦了”,对簿公堂,常常是“打赢官司输了钱”。即使农民赢了也是很难执行,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因此,当面对生产厂家的“专家”时,农民应提高警惕,莫被生产厂家忽悠了。同时建议生产厂家能够明确其建立专家队伍的目的,真正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而不是只把“专家”当成促销的手段。只要能销售产品,什么都可称为“专家”、什么都敢承诺的行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靠实实在在的服务和质优价廉的产品,才会更好地赢得农民的信任,更好地促进产品的销售。同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也要重视科技推广宣传的管理检查力度,减少假借“专家”之名坑害农民的现象发生。对于这种为推销产品,夸大产品用途、忽悠农民增加使用量的做法应及时、严肃地予以查处,还真正的科技专家一个清白。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胡玉忠 高淑芹)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5 22:19 , Processed in 0.0354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