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唯有土壤健康方可持续发展

2012-4-17 14:50| 查看: 223089| 评论: 0|原作者: 徐忠宇

摘要: 面对有限的耕地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矛盾,粮食安全事关大局,我们用全球7% 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 但是近年的测算表明,全球7% 的土地却施用了全世界35%的氮肥,这是一条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非持续发展之路。在粮食增产增收的压力下,过度施肥所造成的包括土壤板结、有机质 ...
新型肥料产品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陈升斗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养分来源,土壤的健康关系到粮食安全和人类生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全国农技中心1995年由全国推广总站、种子总站、植保总站和土肥总站合并成立,目前有三个处室从事土壤肥料方面的工作,承担着土壤改良、科学施肥、土肥质量监测和墒情监测等相关职能,保持并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使命和孜孜以求的努力目标。
土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而且由于施肥不科学、养护不得力等原因,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性耕地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整体上看,主要存在四个普遍性问题:
一是耕地土壤养分失衡。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施肥结构不合理,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失衡现象严重,土壤中微量元素补充不足,农作物中微量元素缺素症表现更加明显,面积不断扩大;二是耕地基础地力薄弱。长期以来,我国耕地“重用轻养”、“只用不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耕地培肥改良措施不配套,造成耕地基础地力支撑能力下降,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抗旱抗灾能力弱,农作物对养分不均衡更加敏感,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加深;三是耕地土壤生态功能变差。由于耕作方式变化,化学物质大量投入,农田环境污染,造成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调,耕地土壤生态功能变差,土壤对干旱、重金属污染、养分缺乏等胁迫因子的缓冲作用下降;四是耕地土壤退化和污染加剧。我国耕地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原因,导致的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耕地质量建设任重道远
推进科学施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长期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土壤有机质提升为核心,推进耕地地力培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发展有机肥资源利用技术;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工作的投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二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开展。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生态施肥”和平衡土壤营养为目标,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拓展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率和配方肥施用比例,改变不合理的施肥习惯,促进肥料产品结构优化,加强肥料质量监督管理,努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三是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争取制订颁布《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切实做到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组织开展耕地质量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国耕地质量状况; 建立耕地质量保护补偿制度,扭转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局面。
 
营销层面看新型肥料产品对肥料企业生存的意义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总编辑  冯卫东

    土壤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施肥过量所导致的土壤、环境问题,以及对资源的浪费,让人扼腕痛惜,而更大的威胁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企图利用充分的施肥带来粮食增产增收,已经走入了瓶颈,传统肥料的过度利用,对粮食的增产增收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带来了其他更多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国正在掀起新型肥料研发和推广的浪潮,新型肥料由于其使用方式有别于传统肥料,价格也高于普通的肥料产品,这样一来,新型肥料的推广使用就要求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改变。
制定更多行之有效的支持和监管制度法规
我们期待国家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新型肥料的生产进行专项补贴;各地农技推广中心和土肥站,加大对新型肥料使用技术的科普和宣传工作,鼓励经销商和农户销售、使用包括微生物肥、缓释肥料、水溶肥等一系列新型肥料的使用,并在使用中,解决农民遇到的问题。其次,相关部门要规范对新型肥料产品的申报和标准制定,以有利于农业可持续为导向引导新型产品的研发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最后,还应该严厉打击那些单纯概念的炒作、名不副实,坑农害农的产品流向市场,净化新型肥料市场要防微杜渐。
建立和倡导新型的营销推广体系
新型肥料的推广在传统肥料价格透明,利润日趋薄弱的今天,单靠传统肥料的销售已经无法支撑整个营销体系的正常健康运转,可以说,企业的营销体系中,每个环节的合理利润分配,是这个体系的运营动力所在;对于农民而言,新型肥料产品,虽然在成本上,高于传统肥料,但是在大田试验中,其表现出的性能在考虑人工、环保、产量因素后的综合成本来看,较传统肥料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
再者,新型肥料的生产更多的包含了技术成本和工艺成本,以及其他非原料性成本,这就颠覆了单纯根据原材料市场价格来决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契机,原材料价格的涨跌对新型肥料产品价格的影响正在削弱,作为经销商而言,更多的将是以市场需求决定是否拿货销售,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徐忠宇)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4 18:43 , Processed in 0.0375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