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礼品需求,面子消费知多少?

2012-3-23 14:43| 查看: 158183| 评论: 0|原作者: 卢泰宏 张红明 杨晓燕

摘要: 在中国,礼品赠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际行为,它还与礼品赠送人与接受人的“体面”或者“面子”有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面子的问题更为重要:送礼、维系体面和关系等被视为是基本需要,争脸、给面子和礼尚往来被列入 ...

在中国,礼品赠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际行为,它还与礼品赠送人与接受人的“体面”或者“面子”有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面子的问题更为重要:送礼、维系体面和关系等被视为是基本需要,争脸、给面子和礼尚往来被列入基本行为规范。由此,形成了根深蒂固而又广为普及的面子消费行为。这甚至构成驱动消费的重大动因,从而造就出一个巨大的、中国特有的特殊消费市场。也是基于此消费特征,在消费市场上那些品牌知名、包装精美、时尚潮流的礼品会更容易受到礼品购买者的关注与青睐。
  面子消费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可分为四类:个人情感型、个人功利型、社交情感型、商务功利型。后两类为企业或组织的消费行为。
  赠礼行为的研究是西方关系营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被定义为“发生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礼物交换过程”。从这一理论出发,L.G.Schiffman等通过礼物的给予与接受关系提出了五类赠礼关系的关系组合模型:团体间赠礼,团体内赠礼,个体间赠礼,跨种类赠礼,个体自我赠礼。
  西方赠礼理论的基石是商业交换,这与中国社会基于人际互动的带有人情关系的面子理论有着本质区别。因此西方的赠礼行为中出现了中国社会没有纳入的个体自我赠礼。
  
  群体影响
  
  消费者行为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包括群体影响和个体影响。与西方相比,中国消费行为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受群体的影响巨大。西方社会个人因素强,中国社会集体因素强。由此,中国人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换而言之,在西方,个体影响作用更大;在中国及华人圈,群体影响作用更大。群体影响有不同的方式 ,形成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在中国更成为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强大社会规范。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卢泰宏 张红明 杨晓燕)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26 07:30 , Processed in 0.0965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