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中国企业的方向明确,那就是做大做强。现在,已经做大的企业却突然迷失方向。 品类大佬的困惑就是如此。 除了少数品类外,多数品类大佬处于危险的不稳定状态。品类大佬因为规模和影响力,所以有一定的抗巨变风险的能力。但是,单一品类的企业由于只有一个品类支点,不具备长期抗风险的能力。比如,彩电品类大佬如果只在彩电品类领域发展,任何一个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失误,就可能满盘皆输。康柏曾经是PC的老大,但一个失误就导致康柏被HP收购。 中国企业以前只有企业思维,缺乏产业思维,以为在一个产业做成品类大佬就可以了,或者说目标就是在一个产业里越做越大。 从产业演进的规律看,成为品类大佬只是企业迈出的第一步。
家电行业: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
数千家家电企业,经过数轮产业集中过程,大致还有几十家企业,我把这些企业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一品类生存将越来越困难的品牌大佬,如美菱、新飞、小天鹅、荣事达等。他们的困难与企业能力无关,而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过去,这些企业之所以还做得不错,主要是拜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所赐,市场的成长掩盖了本质的问题。当中国家电市场逐步饱和,而境外市场拓展受阻之时,生存困难就是正常现象。这些企业的结局,不是它们并购其他品类大佬,就是被其他品类大佬并购。总之,在成熟市场,单一品类生存极其困难。 第二类是品类老大,比如格兰仕、长虹。格兰仕虽然贵为世界微波炉的品类老大,但微波炉也只能给格兰仕贡献200多亿的营业额。如果格兰仕缺乏野心,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是安全的。但做到格兰仕这个规模的企业从来就不缺乏野心,所以,进入其他的品类就成为必然选择。当格兰仕意识到这一点时,当时中国家电行业还没有实现产业集中的只有空调了,所以,它选择了进军空调。进军空调国内市场并不顺利,好在格兰仕的成本基因深入骨髓,进军世界市场做代工还是有优势的。格兰仕后来又选择了进入产业集中度同样并不高的小家电领域,同样是拓展的战略思路。 第三是综合性的品牌大佬,比如海尔、TCL、美的。仅以国内市场而言,美的掌握一项其他家电企业所没有的技能,即它不是只会做一个品类,而是会做几乎所有的家电品类,只要它进入一个家电品类,基本上就能够成为这个品类的大佬。美的的这项技能,正是第一类、第二类家电企业所缺乏的。 海尔不仅像美的一样会做众多的家电品类,而且拓展国际市场的功夫更强,这给它创造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当家电的众多品类大佬们找不到出路时,海尔的市场空间却游刃有余。 然而,即使像海尔这样的顶级企业同样面临着寻找新的出路的问题,从全世界角度看,类似的企业还有三洋(已经被并购)、松下、日立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