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银行股为何集体被抛弃

2011-12-27 11:02| 查看: 154996| 评论: 0|原作者: 赵旭东

摘要: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全面转型,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经济转型成功完成,银行业的下一轮黄金增长期将有望就此起步。不过,已经启动的这一转型过程何时能够走上正轨?这也是诸多投资者认为银行业面临挑战的核心所在。

兴业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银行的存款利率很低,有的甚至没有利息,都不靠净息差吃饭,主要靠中间业务赚取收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记者翻看各国净息差时发现,国外很多银行存款利率大都非常低,欧美银行存款利率多在1%以内,日本银行的存款利率接近于零。
更明显的是存贷净息差率。在国外,由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的净息差率非常低,不足以养活银行。然而,在国内,存贷的净息差率却可以达3%以上,这是当前银行盈利的关键。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王敬伟表示,国内这么高的净息差很难持续,以后利率会逐渐放开,银行的盈利取决于中间业务收入。
河南金融学会秘书长张树忠表示,“银行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第一,是利率市场化。这对银行来说是重大的挑战,台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利率市场化时,整个银行业亏损了3年;第二,是金融准入会进一步放开,银行业的垄断性会越来越弱,受政府的保护会越来越少。”
无疑,国内银行业虽然赚取巨额利润,但目前的利润部分得益于政策保护,一旦利率逐渐放开,我国银行的弱点也将暴露,将对国内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当前,随着经济前景扑朔迷离,未来银行业的经营将面临挑战,过度依赖净息差赚取收入的模式也难以为继。
未来何去何从
银行股集体被抛弃,以及大量欧美银行破产,与当前整个银行业面临的脆弱的全球经济有关。而当前全球经济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无形中增加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国内银行业虽然没有面临欧美银行业的困境,并且受政府保护,但对银行业的悲观氛围依然存在。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地方融资平台、地产贷款给国内银行带来较大风险外,从宏观环境上看,中国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其营运环境带来的种种冲击;从银行自身上看,则是数年前国内银行颇为明确的盈利前景已经很难再现,未来两年银行业的经营将持续面临挑战。
有券商分析师称,国内银行已进入经营景气下降周期,宏观经济尚未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因此当前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难以维持,估值水平难以显著提高。
不过,国内投资者对银行业的悲观情绪,也存在过度的可能。
国泰君安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伴随着股价的下跌,中国的银行股已正式步入1倍市净率的长期价值投资区间。1倍市净率隐含着这样一种悲观假设:未来一年中国银行业将新增不良贷款3.3万亿元或不良贷款增长7.8倍或不良率上升5.8个百分点。研报认为,这一悲观情景在未来一年内出现的概率较低。
另外,尽管外资银行在大笔减持内资银行股,但另一方面是汇金、淡马锡等主权基金却在增持。
资料显示,中投公司于11月14日增持建设银行27.6亿股,涉资17亿美元。此前在10月10日,中央汇金公司集中对四大行增持。而8月29日,淡马锡也增持了建设银行44亿股H股。
业内将这解读为对国内银行股的前景看好,当前股价已有长期投资价值。
九鼎德盛副总裁肖玉航认为,尽管银行股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在“目前的全流通市场,银行的估值是相对合理的”。
另外,我们看到,以招商银行为首的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二次转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业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更多银行也步入转型行列,这为未来银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前更加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也已经开始全面转型,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经济转型成功完成,银行业的下一轮黄金增长期将有望就此起步。不过,已经启动的这一转型过程何时能够走上正轨?这也是诸多投资者认为银行业面临挑战的核心所在。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赵旭东)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11-1 08:09 , Processed in 0.0371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