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中草药涨价背后“元凶”

2011-12-5 15:17| 查看: 186944| 评论: 0|原作者: 刘江涛

摘要: 虽然“涨价潮”已经平息,但是,争议与议论仍在继续。中草药涨价过后,市场是否会再次出现游资炒作?配套政策措施如何既保证市场化推进又能制止违规行为;如果将诸如此类的“涨价工程”搁浅,不知谁将成为下一个被炒对象,谁又将成为下一轮苦不堪言的受害者。

分别处于上游和下游的药农、医院以及中医师都认为中间商才是推动中药材涨价的幕后黑手。记者曾联系到中药材交易市场的一些商户,他们对这一指责显得不以为然。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涨价使得病人看病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源头上种植药材的药农们也没有直接获益,反而是中间商挣得盆满钵满。国家应该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打击囤积炒作行为,同时提升药农的福利,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由于国家对中药饮片不招标、不限价,因此价格都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了中草药的价格。一旦民间游资大量进入中草药市场,就会很容易操控市场的价格。相比之下,西药的价格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涨幅,各医院的西药皆由全省统一招标,价格都被限死了。
市场求解
从炒股市、炒楼市到炒大蒜、炒棉花、炒中药,这些年来,游资就像市场的“幽灵”,留给人们的负面印象居多,贴在它身上的似乎也总是一张黑色的标签。有人戏称,要遏制市场上游资炒作的“洪水”,更像是一道无解之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此轮中药材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及游资炒作导致。“造成近期价格疯涨的最重要原因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郭凡礼分析,“有数据说将近3000亿元的游资从楼市撤离之后,近一半进入了中草药行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入销售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最终游资和中间商点燃了国内中药材市场的熊熊“虚火”。
据一份中药协调研的《当前我国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原因及政策建议的报告》中透露,2009年之后药市炒作之风呈加剧之势,部分热点品种如太子参、三七等倒手率甚至达到几十次,造成这些品种价格的短时暴涨。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暴露出了我国中草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通渠道混乱、缺乏药材储备体系等众多问题。政府应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对企业上报的中药材价格进行审核。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日前涨价潮袭来时曾大声呼吁,应该通过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和需求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由国家的权威部门建立信息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生产供需等信息。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韩颍萍认为,中药材价格难题在于价格的指导价难以定下,定价就需要有质量标准,但是中药目前就缺这个,而这也是中医药在走向世界、走向规范化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由此看来,中医药本身的文化特色、哲学特色和其与科学规范不完全相合的特点,已经不仅仅是中药自身的学术问题,而是涉及中医药在经济社会中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
希望将来对常用中药材品种建立国家储备,以便起到稳定价格水平的作用,保障群众正常就医。同时,建立起长效的药材市场供求基础数据的收集、发布机制,让药材生产各环节都有的放矢。
除了通信息、定标准、建储备,更多的专家提到了完善中药价格形成机制,因为这是抵制游资炒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韩颍萍表示,健康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需要从各种中药材的成本、耗费的人力资源、相关的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审核。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加上一部分合理的利润就构成了中药材的价格。而在这个机制中,政府应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
而对于某些企业囤货的行为,政府应该干预,因为这种囤货有助于相关药材价格的上涨和投机的产生,从而干扰市场的健康运行。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刘江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8:13 , Processed in 0.0356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