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漂流:盛宴后的反思

2011-10-19 11:26| 查看: 111873| 评论: 0|原作者: 张 静

摘要: 近几年,漂流凭着亲水性、惊而不险的魅力,逐渐成为生态游的一大亮点。自从2003年河南省第一家漂流景区——灌河漂流诞生,就掀起了夏季漂流风。其后,伊河漂流、宝天曼漂流、豫西大峡谷漂流、尧山第一漂等多家漂流景区遍地花开,漂流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现象:“ ...
近几年,漂流凭着亲水性、惊而不险的魅力,逐渐成为生态游的一大亮点。自从2003年河南省第一家漂流景区——灌河漂流诞生,就掀起了夏季漂流风。其后,伊河漂流、宝天曼漂流、豫西大峡谷漂流、尧山第一漂等多家漂流景区遍地花开,漂流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

现象:“扎堆”漂流项目

在众多漂流中,尧山第一漂是今年的新面孔。2010年3月,尧山第一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尧山镇签订了林坡合同,主要经营水上漂流、冲浪、游泳等,今年7月,开始营业。该项目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景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景区处于营运初期,今年创收不足300万元,不能收回投资成本,按照景区发展规划,一两年内收回成本问题不大。
在该景区所在的尧山镇,还有另一家漂流公司——尧山大峡谷漂流虎踞于此。早在2006年,鲁山县尧山镇四道河村上百户村民集资500万,按照1:1的股份分红,开发建成景区。运营第3年,就已经收回成本。从2009年以来,景区每年门票收入超过2000万元。
生态游带来的门票经济,使不少投资者把钱投向漂流业。河南丰源旅行社总经理王凯告诉记者,河南漂流已由2007年以前灌河漂流一枝独秀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时代,截至今年,全省大大小小号称漂流的景区或景点已有30多家。

瓶颈:投资漂流需大量资金

作为短、平、快的投资项目,漂流曾被业内人士称为旅游业中的“暴利”业态。
“一般漂流投资在一二百万元,少的几十万,这个行业门槛低,由于它的参与性、趣味性、刺激性深受青年游客的喜爱,市场火爆,有的一年就能收回投资。”河南旅游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怀强说。
然而,作为旅游的新业态,漂流每年的创收时间有限,除了 6~9月是旺季外,其他时间只能“望游客而兴叹”。受到季节、天气制约,漂流也有“吃不饱”的时候。
这一点,河南省嵩县伊河漂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留现深有感触。去年7月,栾川县遭遇大水,伊河水位暴涨,伊河漂流基地被淹没,河道被冲平,造成近500万的损失。后来,景区又花大量资金进行规划、重修。
“漂流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资金跟不上。”谈起目前景区状况,钟留现显得无奈。据他介绍,从2004年至今,伊河漂流已投资近亿元。
近年来,漂流景区同质化严重,不少景区努力打出自己的特色牌,希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此,餐饮、酒店等设施投资很大,需要较大资金流支撑,多数漂流景点力不从心。

出路:打造景区特别体验

随着漂流景区增多,市场蛋糕被分割,市场存在着“散、乱、杂”,以及同质化建设、项目过于单一的现象,成为制约景区持续发展的问题。
张怀强坦言,漂流在河南是新兴业态,多数景区追求市场效益,却不注重培育品牌,没有利用有限资源转化为独特景观,进行综合性开发。
他指出,目前漂流业没有法定国家标准,一些漂流地理位置、项目没做到合理规划,随便一条河一条沟就能开发漂流项目。资源的先天缺陷,无疑会给后来的运营埋下隐患。“与周边景区联合推出长线游,进行资源整合,也是景区开拓市场的关键。”张怀强建议。
“想做好漂流,就要清楚,你所提供的产品是什么。”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杨宇说,漂流景区一定要注意恰当的景观带给游客的特别体验。
业内人士分析,除了硬件设施外,还要从游客心理上打造特别体验。张怀强表示,漂流重复消费的可能性比较大,人们漂过一次,还会去另外一家漂,体验不同的感受。“景区的复游率就是很好的考量指标。一般山水游景区的复游率较低,不到2%,而度假类旅游项目的复游率就比前者高得多。因此,有了产品,还要注意挖掘产品内涵,做成精品,有独到的特色。”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张 静)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9 18:44 , Processed in 0.0344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