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公共资源 ? 在三家茶企的联名上书中,其内容直指五云茶业涉嫌以企业注册名称变更的方式,独占“信阳毛尖”公共品牌资源,损害经营信阳毛尖同行的利益。 据了解,早在2003年,“信阳毛尖”由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证明商标,一直由“注册人”信阳市茶叶协会管理,对当地各茶企授权使用。 欧阳道坤说:“更名一事,从产业方面来讲,是因为信阳茶没有‘带头大哥’,福建前五名的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值都大于信阳毛尖前十家的总和,信阳茶企太分散,政府也很着急,所以这次政府支持五云来挑头。” 在欧阳道坤看来,扶持一龙头企业更名,国内早有先例。诸如福建安溪铁观音、安徽六安瓜片、四川竹叶青,都已经走在了前面。它们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亦为所属茶类品牌及当地投资知名度,带来了双收益。 对此,金伟则有相反的看法,他认为信阳毛尖作为全国十大名茶,冠名的话也应该公平竞争,由一家冠名,就有悖于市场发展的规律。 至于现在的安溪铁观音集团,金伟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早在解放前就有铁观音茶厂,后来更名为铁观音集团,这跟直接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来信阳毛尖注册的就是信阳地区的公共品牌,这样一改对其他经营信阳毛尖的就不公平了。”有人认为。 采访中,河南文丰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建华同样认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这一名称,不符合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注册要求。 目前,五云茶业方面对于其他茶企的质疑和声讨,公司上下一律噤声,不做任何回应。 抱团之路有多远? 信阳毛尖龙头不强、信阳毛尖品质缺失统一标准,在目前,没有一家公司的销量规模,能够占据信阳毛尖茶品总销量的统治地位。信阳茶企亟须抱团打天下。 同时,近年来全国茶行业的竞争趋势,越发向资源控制深度发展。各大茶企携资本实力,在几大茶叶主产区疯狂渗透,如在去年,华祥苑在信阳参与了茶园土地流转和设厂。如果信阳茶企不能实现快速做强、产业整合,会陷入外来企业的“围攻”中,局面将更加被动。 有人士分析,五云更名之争,从表面看,是信阳诸茶企对公用品牌资源分配产生了争执,但从深层次看,这一事件的由来,应是信阳有关方面看到了国内茶产业整合的大势,对当地茶行业发展的效率、龙头企业发育的状态,寄予了更高希望。信阳市政府试图通过一家龙头企业对全市茶叶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名茶信阳毛尖的检测和认证,并建立全国名茶集散地,向全国分销。 而五云茶业作为信阳的茶生产企业,也倾向于整合当地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种资源,成立更大的企业集团,并且建立国家级的茶叶食品检测中心,统一茶叶质量、品质的检测检验,统一“信阳毛尖”商标的使用,使信阳毛尖继续走名优茶的高端路子。 “对于这个事情,其他茶企也不可过于紧张,像铁观音集团、黄山毛峰集团等虽然有名称优势,但并不是做得最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协调工作很重要。”欧阳道坤说。 “信阳毛尖”注册之争,彰显地方农产品发展之路急需探索新路径,应该在依法、公平的原则下,建立有序的竞争环境。 欧阳道坤认为,信阳茶产业“扶龙头、带产业”的方向没错,既然难以抉择龙头的成色,当地有关部门就更应该冷静下来,做好协调工作。在依法、公平的原则下,建立有序竞争环境,找对政策资源有效分配的路径,并通过刺激大块头企业奖励政策,促动有真实竞争力的“信阳毛尖集团”快速产生。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26 10:29 , Processed in 0.0472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