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熏出来的五常香米

2010-12-14 10:49| 查看: 162361| 评论: 2

摘要: 问题被曝光后,总是陷入“被曝光问题——否认或辩解问题——老百姓恐慌、拒绝购买——权威解决姗姗来迟”的恶性循环中。事实上,不能总让“问题”成为“问题”,而要是想想怎么办!

案例主角:五常市米加工企业

发生时间:20107

关注指数:★★★★★

案例回放:

消费者怎么也想不到:市场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原产地黑龙江五常市,多数大米加工厂用别的品种混搭之后,再添加香精,加工出来“五常香米”,甚至稻农也在掺假。

712晚,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产自黑龙江五常、打着“稻花香”旗号的大米“造假”的消息。随后当地200多家大小米业加工厂相继被停业整顿,被曝光的米厂也被摘牌,所有产品被查封……

五常大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却导致一些商家通过掺假牟利,将消费者的健康完全抛弃于荒野!

 

评析

数据显示,“五常香米”年产80万吨,竟卖出近1000万吨!这种“黑色幽默”发生在自古就以“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而闻名的古城五常。在暴利的驱使下,许多商贩铤而走险,甚至使这种用“香精炮制假五常大米”的违规行为渐渐成为一个行业的潜规则。

      黑龙江五常地区有星罗棋布大大小小近500家“米厂”,大部分都是小作坊换块招牌改建的,既无制度,也无标准,却都可以随意使用“五常香米”的商标。更有甚者,印制有“五常香米”标识的大米包装可以在市场上随意批发交易。所以,“五常香米”的标识在全国都随处可见。但无论买家还是卖家,谁也不敢保证“五常香米”袋子里装的就是正宗的五常大米。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2009年国家卫生部也专门发布公告:大米等粮食生产者不得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香精香料。然而,这些规定在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眼里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在香精的“诱导”之下,“熏”出来的香米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在市场上“飘香”……

但事实上,目前国家对大米的检测并不包含香精和香米纯度这两项指标。如此监管漏洞,让利欲熏心者钻了空子。“问题香米”事件,已充分暴露出国家对大米的检测没有相关标准的短板。

没有安全保障,食品变毒药进了人口中,最终贻害民众,危害产品形象,损害行业利益。归根结底,监管失策以致放松是导致“五常香米”惹得一身骂名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生产刻不容缓。由此看来,有关部门尽早出台米业标准规定,坚决打击逐利的企业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加大香米市场监管力度,已迫在眉睫。

从“问题大米”事件本身来看,不仅给消费者心理和企业经营带来负责影响,也引起了五常市稻农对未来粮食“卖难”的担忧。在购货商、消费者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下,最简单的方法是放弃购买。曾摘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三项桂冠的五常大米,在被曝光遭受大规模假冒后,五常当地的大米产业受到不小的冲击,这个粮食市场的“香饽饽”遭遇了从未有过的信用危机。

更重要的是,“五常香米”事件的爆发,为其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亟待增强抗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尤其加强对五常香米的市场监管和品牌维护,让产地品牌不再受侵害。

 

启示

拯救中国食品

三聚氰胺屡禁不绝,香精大米惊世骇俗,地沟油去向成谜,毒豇豆搅乱市场……这一波又一波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纵然有一干人等为此付出代价,也有一个个知名品牌轰然倒掉或者濒临危机,依然阻止不住食品安全事件的“前仆后继”。

这些问题被曝光后,总是陷入“被曝光问题——否认或辩解问题——老百姓恐慌、拒绝购买——权威解决姗姗来迟”的恶性循环中。事实上,不能总让“问题”成为“问题”,而要是想想怎么办!

食品安全无小事。政府部门必须尽快让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走向“主动”,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才能真正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

除食品安全监管乏力或者不作为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助纣为虐,那就是整个社会的信用在沦陷。

一方面,暴露出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即使不用接二连三的公共事件来佐证,仅仅局限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的信用也需要被追问。另一方面,反映出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的缺失。利润至上,唯利是图,顶风作案,使“诚信经营”成了一句虚伪的口号。

因此,要想减少失信违规行为的发生,净化市场环境,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当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信用体系建设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全社会参与。

(特约点评:江晨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阿武! 2010-12-31 15:40
国家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在国内如何一个产品,行业,都存在不法商人。
引用 观音莲 2010-12-22 10:25
就像之前曝光的某小学生做实验调查蘑菇荧光粉事件,绝大部分民众相信小学生的调查结果,而不相信相关质检部门的抽查报告。

查看全部评论(2)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1 05:14 , Processed in 0.0349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