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中国乳业之殇与消费信心重塑

2010-12-2 15:15| 查看: 221263| 评论: 0|原作者: 包·恩和巴图

摘要: 两大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之间的相互暗斗和拆台内幕被权威媒体披露,包括此前已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的“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也再次浮出水面,经历过这些“家丑”之后,中国乳业在重塑消费信心方面需要哪些反思和举 ...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无疑对中国消费者的信心产生了巨大打击,而且迄今为止,这个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又有多个地区再现三聚氰胺奶粉,加上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圣元奶粉性早熟”风波以及蒙牛“诽谤”事件等,都使消费者尚未愈合的伤疤再一次被揭开,从而对中国乳品企业更加失望。
中国质量协会与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的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液态奶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只有72.5分,低于2009年的76.2分,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中国乳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无疑是如何尽快恢复或重塑消费者的信心。

沉默不是金,责任才是金

2005年的雀巢“碘超标”事件,本应该在发生之初就可以控制和解决,但由于雀巢公司当时的态度不积极,采取的行为不妥当,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今,曾经位居中国奶粉市场领导地位的雀巢已经失去昔日风采,甚至被伊利、贝因美、雅士利等诸多本土品牌超越,难以翻身。
也许,当初正如雀巢所说,碘超标对人体不会带来太大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但面对已经爆发的危机,这种“辩解”显然是毫无意义的。更糟糕的是,当消费者要求退货时,雀巢公司居然采取了“沉默”的态度,表示“对问题奶粉,目前尚不实行召回”。随着事情的一天天恶化,最终到了实在无法“沉默”的时候,雀巢的相关负责人才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宣布召回问题奶粉。而这个来之不易的道歉,从事件发生之日起已经整整推迟了半个月。
说实话,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发生危机事件,但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避免危机事件。尤其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企业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危机事件。然而,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解决危机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通常,我们看到企业在面对危机之时,要么态度消极,要么行为不当,有的甚至想通过“沉默”来解决问题。尤其在蜂拥而至的媒体面前,他们最擅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不可奉告。”两个孩子吵架了,其中一个保持沉默,也许是件好事,但在危机事件中保持沉默或是“销声匿迹”,则将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和更大的危机。因此,在每一次危机事件中,只有勇敢负起“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活下来,赢得消费者更大的信任。这正是“沉默”不是金,“责任”才是金。
我们知道,营销战的本质是心智战。从营销的角度谈“重塑信心”,就不得不先谈到“洗心革面”的概念。也就是说,每当危机事件过后,企业必须做到与自己的错误划清界限,不在同样的问题上重蹈覆辙,使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你的“革命”。对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而言,在危机事件中主动、勇敢地承担责任也许不算太难,但事件过后,让公众明确知道你与过去的错误已经划清界限往往成为难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包·恩和巴图)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0 08:42 , Processed in 0.0346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