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无知者的无畏

2010-11-22 15:08| 查看: 164725| 评论: 0|原作者: 习 熠

摘要: 该公关公司的政治觉悟也低得可以。任何公关从业者都应该知道,政府多么不希望看到社会恐慌。
中国牛奶企业永远不乏抓眼球的功力,而且从来都是用负面的消息。每当中国牛奶产业即将离开是非的漩涡时,总有企业不甘寂寞跳出来,重登舞台中央。这次,又是蒙牛和伊利。他们中的某些人认为通过互联网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可以不被发现。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陷害门”本身就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无知而无畏造成的恶劣事件。

是谁太无知?

对于蒙牛和伊利来说,白奶才是他们的主业,配方奶粉对这两家公司实在属于小小业务,照理说根本不值得搞出这么大动静。但是蒙牛还是动手了,为了一个小小的配方奶粉。恐怕相关各方都没有意识到做这件事的风险,否则应该不至于如此投机。正是由于无知,害了伊利,误伤了圣元,又一次沉重打击了蒙牛,更是彻底摧毁了涉案公关公司。
太无知的首先是蒙牛的相关人员。根据《新京报》披露的双方协议概要,网络公关公司给蒙牛的方案中包括了论坛、博客、网络新闻、wiki问答等手段。这些手段对互联网从业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新鲜的,基本是正常的互联网推广和阻断手段,在一些危机公关中也经常被用来作为保护企业、化解危机的工具。
但是,这些名词对于初涉网络的人来说可能显得很神秘,并且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如果真是完全不懂,恐怕也很难下决心拍板做出这件事来。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蒙牛相关人员还懂一些,知道一个大概,这种“半瓶子”的了解最可怕。我可以想象公关公司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事儿”,然后蒙牛相关人员甩下一句狠话“搞死他们”!
不过,了解互联网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这些做法有多大的风险。大约两年前,互联网上就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一家企业雇佣枪手冒充消费者,为自己的产品写了大量好评文章并四处散播。聪明的网民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并将该企业使用的IP和马甲账号全部公开在网上,狠狠羞辱了该企业。
在我的客户中,凡是跨国公司基本都有一项内部规定:在推广中不得冒充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发布评论。这条规定不仅是出于企业道德标准的考虑,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防范这种风险。要知道,对一个知名品牌来说,“骗子”的头衔足以毁掉整个品牌。
蒙牛的无知不仅表现在对互联网缺乏了解上。正如各路八卦所说,蒙牛和伊利关系极其复杂。如此一来,这两家公司可能不止是恩恩怨怨了,还会有很多“来来往往”。说不好蒙牛内部的什么人和伊利内部的什么人下班后就可能把酒言欢,内线消息也很有可能不胫而走。更可怕的是,这家公关公司也有可能不惜在私下里宣传此事,以求获得更多赌徒的生意。
你想想,对于一家公关公司来说,20多万元的合同绝对不是野心的边界,那为什么这家公司还愿意做这笔生意呢?而且这么大一件事,你敢说大家能忍住那种四处宣传的冲动,挖个土坑把秘密都埋起来?所以,即使此事不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并找到线索,也必然最终被“内部人”说出来。
我很难说互联网公关公司是因为无知而犯错。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其明知其中风险,却动员客户去做。因为历史上,少有公关公司在此类事件中成为舆论主角,所以公关公司在事发后的成本实际上较低,更可能铤而走险。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习 熠)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8 11:18 , Processed in 0.0354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