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周旭东:奏河南旅游最强音

2010-6-7 08:00| 查看: 149169| 评论: 0|原作者: 李世顶

摘要:
日均1.2万人,同比增幅30%,入园人数的峰值高达1.9万人,“东京梦华”实景演出更是出现多次爆满,4月5日~15日的中国(开封)2010清明文化节期间,清明上河园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4月20日下午,开封,此前一直忙碌的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终于有时间接受《商业2.0豫商》的采访,尽管声音稍显低沉,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还是要做品牌,走品牌化之路。”周旭东表示,今年要实现115万游客入园。超预期的市场号召力,更是激发了清明上河园的品牌化之路,成为河南旅游的最强音符,奏出一曲最美的“宋文化”风情曲。
 
活现“宋代风情”
 
一幅千古名画,一个经典名园。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景,从文化资源到产业资源,清明上河园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人文景观的典范,也成为河南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景区之一。
“不论是接待游客人数,还是景区销售收入,清明上河园都走在全省前列,排在第四位。”周旭东对清明上河园如数家珍,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还是河南省旅游局向国内外重点推介的三大新景区之一。
虽然只是第四,但已经让业界惊叹不已,毕竟清明上河园只是一个人造景观,走过的也仅有12年光景。
1998年10月28日,清明上河园正式开园,门票价格40元,而开封最好的景区——龙亭才只收15元。放眼全省,这一价格也称得上阳春白雪,几乎是全省所有景区最高的门票了。
“如果能真实呈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盛况,对游客来说绝对是一种超值体验之旅。”周旭东“景区活化”的创新理念为清明上河园注入了动力。
据了解,造园伊始,清明上河园早期的主题定位只有一个笼统的“清明上河图再现景区”思想,但具体如何表现,如何经营也是一片空白。加之当时的河南旅游业还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模式上,缺少参与性和互动性。
古建筑,古冠带,古衣裙,古牌匾,古字号……没来之前,许多人认为,清明上河园无非是一座古园林,让游人去“梦昔日之繁华,发思古之幽情”。不少游客表示,若当真如此,便宁可不去,祖宗香火再旺,毕竟是过眼云烟,靠祖上福荫,能荫庇几辈?
“这需要改变,需要让游客去触摸,去感受,去参与。”周旭东提出了“活化历史”的理念——首次在河南引入情景剧目演出,使静态的景区变动,既丰富了文化内涵,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
为此,清明上河园分别从现代园林、民俗园林、娱乐园林、休闲度假园林及生态园林等角度,巧思妙想,为游客提供更多触摸宋文化的机会,随处可见的“宋人”、乘的是“宋船”、听的是“宋乐”,尝的是“宋菜”,高兴起来还可以换上“宋装”,徜徉御街,与宋代民妇绣女一起切磋织布刺绣艺术,与宋代御林军一道,校场比武,武馆论剑等。
此举一出,轰动一时。开园当天,清明上河园门庭若市。从开业至年底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清明上河园门票收入300多万元。这个数字比当时开封市所有景区一年的门票收入还要多。
 
出走“主题公园”
 
“作为一家宋文化主题公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不断挖掘,不断发展。”在做大做强做好清明上河园景区上,周旭东的思路十分清晰。
清明上河园在开园之初便成立了景区市场部,负责景区的策划和促销推广等,也包括旅游推介会等。
“我主抓市场营销和景区演出两部分。”周旭东虽然是清明上河园的总经理,但是却不管财务和人事,由具体的分管副总负责。在他看来,只有产品的两端做好了,并做好市场定位,赢得市场的可能性才会更高一些。
清明上河园刚投入运营时,有人建议到北京、香港去开新闻发布会。但周旭东有自己的想法,景区刚建成,品牌有限,实力有限,做全国市场力量不足,不如集中兵力攻区域市场。
为此,周旭东制定了清明上河园的市场定位:半径100公里以内为一级市场,300公里以内为二级市场,500公里以内为三级市场。而他首先把目光盯向河南,盯着郑州。
为此,12年来,周旭东带领着他的营销队伍主动出击,走南闯北,通过与市场对接,举办了一系列诸如“创世纪狂欢节”、“民俗文化节”、“菊花小姐大赛”等策划推广,一个个噱头十足、创意新颖。
很快,清明上河园便名声大噪,品牌知名度也犹如树的年轮一般,一圈圈放大,成为开封旅游业的排头兵,极大地带动了开封旅游的发展。清明上河园的市场已经扩张到了500公里,覆盖了济南、徐州、石家庄、太原、陕西、武汉、合肥等周边省市,完成了其打造区域品牌的目标,开始迈向全国品牌的征途。
甚至有人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没有清明上河园,就没有开封在‘郑汴洛旅游线’中的地位。”
对此,周旭东和清明上河园有着自己的认识,“能走过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主题公园热潮,最终存活下来,一直做到现在,并成为河南旅游市场上的一颗明珠,几乎是一个奇迹。”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股兴建主题公园热潮,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不久,由于盲目投资和管理缺失,这些主题公园大多陷入困局。有调查数字显示,第一代主题公园中,70%以上亏损,盈利的不足10%。
“如今,这些主题公园大多都已不复存,在当前,国内知名的文化主题公园仅存10家,清明上河园算是其中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周旭东说。
 
争跨“亿元俱乐部”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1~2年内,清明上河园也将赶上三甲,跻身‘亿元俱乐部’。”周旭东如是说。
据了解,2008年,清明上河园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2009年突破7000万元,销售收入排名第4,位于云台山、少林寺、龙门石窟之后。而今年一季度保持着30%的同比收入。
与此同时,周旭东认为,在今后5年,我国旅游业将进入第二个黄金季节。第一个黄金季节是在1998年~2008年,是由“双休日”和“黄金周”助推的。
据其分析,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明确了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另一方面,正在建设中的高铁交通网络,也将会为我国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甚至将推动新一轮的旅游产业格局变革。
“这对河南旅游以及清明上河园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发展契机。”周旭东坦言,近年来,包括清明上河园在内,河南旅游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一直没有走出尴尬的局面,相对山东和陕西两省,基本处于洼地的状态,即便相对于山西和湖北,优势也不是十分明显,这需要改变。
在周旭东看来,河南全省的旅游业需要进一步整合,整合线路,整合市场,找出自己的特色,理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挖掘河南旅游的品牌价值,凝聚河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此,已经走过12年的清明上河园开始发力。
一直以来都在为清明上河园的产业化、集团化而谋划的周旭东拉开了气势恢宏的三期工程——艮汤温泉、申报5A景区、上市、收购其他景区、做大旅游商品产业。
“5A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很有可能会在今年开花结果。”周旭东说,清明上河园在二期工程中,投资了1.35亿元的巨资,打造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将《清明上河图》与大宋文化完美演绎,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带动了整个开封旅游业兴旺发展。
“目前,清明上河园正走在第二个十年发展的路上,目标是:把清明上河园做成中部都市旅游休闲胜地,打造成为全国品牌,甚至叫响全国。”周旭东表示,在第一个十年,清明上河园完成了打造“区域品牌”的既定目标,未来几年,将打造中国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博物馆,打造中国最好的主题公园和最好的实景演出,力争在完美中追求超越。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李世顶)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9 17:59 , Processed in 0.0345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