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飘安集团 受益甲流走出不安

2009-12-21 08:00| 查看: 153349| 评论: 0|原作者: 马俊冰

摘要: 飘安曾经深陷资金链断裂的泥潭,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搅动的漩涡,但今年全球蔓延的H1N1,给了它走出不安的机会。

如果不是甲流,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飘安),也许至今还挣扎在资金链断裂的泥潭,身陷于假冒伪劣产品搅动的漩涡。因此,对于这个肆虐全球,令数十亿人闻之色变的甲流,飘安有着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不安

在国内医用卫生材料市场,飘安曾连续五年稳居同行业龙头地位,这得益于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和精准的销售渠道:飘安在全国设有120个办事处、物流点,1500名销售代表,其产品销往4600家医疗机构,覆盖全国等级以上医院市场的48%。

从最初的小作坊,到现在的大集团,飘安的成长堪称奇迹。数据显示,2005~2007年,飘安销售收入一路走高,分别达到7亿元、10亿元、12.12亿元。但这种增长势头并未延续。

2008年,飘安的业绩爆出“冷门”,不增反降。“原材料价格上升,资金链断裂”,飘安总裁办主任陈文喜对此解释说,而后者造成的是近乎致命的打击。受重创的不仅是飘安,长垣县整个医用卫生材料行业的企业,都没能幸免于“难”。

引发这场“灾难”的,是当地同行业的一家企业。2008年年初,宇安医用卫材集团因为与新乡长远集团之间的担保链断裂,遭受银行“上门逼债”,继而殃及同行业其他企业。“长垣卫生材料行业被金融单位列为‘高风险区’,各家企业随即被银行一再催促还债。”陈文喜回忆说。飘安与宇安相距不过两里路,且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自然也成为被“株连”的“受害者”。

需要说明的是,卫生材料行业的企业,尤其像飘安这样的“大个头”,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极高。“原材料采购要求现款现货,而产品卖给医院,至少半年才能拿到钱,资金的回笼周期太长。”陈文喜说。迫于无奈,银行常成为企业“求助”对象。

破屋偏逢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一边是股份制银行集体抽贷,挨个上门催债,一边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提高。飘安一时陷入最低谷。是年,飘安累计被抽贷1.1亿元,却没能再从股份制银行贷到一分钱,“合作时间较短,它们对飘安不放心。”

彼时,飘安孤立无援,它开始“自己想办法”。曾让飘安兴奋一时的是,德国卫材行业龙头保赫曼集团表示,愿意投资30亿元人民币与其合作。但2008年10月份即将签订框架协议时,突然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令素来“不差钱”的保赫曼集团濒危,不得不更换高管以“自救”。双方的合作也因此“流产”。

陈文喜坦承,如果不是国有银行的“充血资本”以及数千万元的库存,飘安恐怕挺不过这道难关,“最难挨的时候,机器设备都难以进行正常生产,我们甚至想过变卖股权或租赁设备。”

资金链断裂,固然是飘安最头疼的事。但市场上流窜的假冒“飘安”,也让它在2008年“有点烦”。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但从不断被各地质监、工商等部门“点名批评”来看,飘安的销售业绩难免受影响。

“大多是本地同行业的一些小作坊,打着我们的品牌,想攫取更大的利润。这不但会冲击飘安的价格体系,还会影响到它在市场上的信誉。”陈文喜提起来就“来气”。

飘安2008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全年销售业绩不足11.38亿元,不但未能再上一个台阶,反而较上年明显下滑。

 

转机

但事情到2009年年初,有了转机。确切地说,是甲流的暴发及全球性蔓延,给了飘安“咸鱼翻身”、“证明自己”的机会。

4月27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床位、设备、药品、防护用品等储备工作,使得医用品市场一路走俏。作为行业内唯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荣誉,且是业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飘安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飘安先将几家股份制银行的高管请来,向他们展示它的领先地位、生产能力以及技术优势等,消除其贷款顾虑。

随后,飘安启动生产应急系统,将原年产5亿只口罩的产能扩大一倍,几十条生产线日夜不停地运转,并从绷带、脱脂棉、生物制药、麻醉制品等车间抽调近半的工人,投入防护专用口罩和防护服的生产中。

截至目前,飘安已接到全球防护产品订单130多份,涉及口罩5.6亿余只,防护服580多万套,“现有订单,估计到明年2月才能生产完。”陈文喜告诉记者。初步估计,仅防护产品一项,将为飘安创造5亿元左右的销售业绩,接近其去年业绩的一半。

然而,与之相伴而来的,是防护产品的原材料价格蹿升、采购困难,如口罩过滤层所用的熔喷布,已从每吨2万元飙升到10多万元,“目前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国内只有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飘安早已派人驻点,只要有货就赶紧拉回来。”

这直接导致飘安亟待“充血”,不过它已迎来柳暗花明。除上述股份制银行外,国有银行甚至城商行也纷纷伸出援手,为飘安施加“拉力”:中国农业银行发放3000万元特别授信,洛阳银行紧急划拨4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而中国银行的一笔贷款也正在落实。

走出资金链困境的飘安,开始更有力地抗击甲流。9月份,飘安放出消息,称已经联合中国科学院研制出抗甲流病毒口罩,并通过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机构检测,“产品已上报国家药监局审批,最快12月份可以上市。”陈文喜透露。

让陈文喜郁闷的是,11月初,天津明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抑制甲流口罩”,因名不副实而被国家药监局亮起“黄牌”,这直接导致了飘安抗病毒口罩的晚产,“本来走绿色通道,10月底就可以批量上市。”

可以说,每次疫情暴发,都是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之时,飘安今年提前应对。“每块纱布多了一道染色的工艺程序,每个口罩也都用机器真空包装,技术、成本都令造假者有心无力。”陈文喜说,从2008年年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后,飘安的品牌保护意识就空前提高。

事实上,飘安“李鬼”大幅度减少,还有另一重因素。早在4月份,河南省药监局、河南省工商局,联合新乡市、长垣县相关部门,合力对长垣县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将一些违规经营的小作坊基本取缔,并帮助飘安提高防伪水平。

 

乘势

短短两年之间,从下滑到攀升,飘安的命运极富戏剧性。刚刚“恢复元气”后,它又有了更大的“冲动”。

今年10月,飘安迈出关键的一步:斥资1.58亿元进军民用个人护理用品领域,建立妇女、婴幼儿和老年人三大生产线。这意味着,飘安已经不甘心仅在医用品市场独占鳌头,它还要到民用品市场“分一杯羹”。

业内人士分析说,飘安此举,意在整合其优势资源、拉长产业链条,以攫取更多的利润。“飘安已占据国内医疗机构市场48%的市场份额,未来的延伸空间很有限,而民用品市场则非常广阔,预计国内今年产值可达75亿美元。”陈文喜告诉记者,飘安的竞争优势在于成熟的渠道、垄断性技术、材料成本低等。

飘安还有一个“野心”:上市。被寄予厚望的,是飘安旗下的飘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月20日,我们聘请了海南同行业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出任飘安高科的总经理,为他设定的目标,就是要在三年内实现上市。”陈文喜透露。

少为人知的是,早在2004年,飘安就认为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并筹备飘安高科的上市工作,终因券商出现意外而搁浅。但上市之路并未就此结束,新乡市政府还在2007年,将飘安高科列为拟上市重点后备企业。

“聘请中介机构,确定券商;引入私募基金机构;确定资产整合方案。这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完成这些估计要三年。”陈文喜说,他们已经重启与德国保赫曼集团的合作,以期引入资金和技术,并为产品销往国外市场铺路。

可以预言,如果飘安高科上市成功,在资金上飘安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国内市场环境,也让拥有如此美好愿景的飘安,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根据卫生部去年发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规定,从2009年起,医疗器械行业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否则产品不予进入市场流通。

换句话说,GMP认证将对行业企业设立新的市场准入门槛,而这势必会导致行业的一次大洗牌。“对飘安这样的大型规范性企业而言,将会是一次好的机遇。”陈文喜说。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马俊冰)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30 11:39 , Processed in 0.0353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