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总部釜底抽薪,基地二次创业

2009-11-25 08:00| 查看: 71662| 评论: 0|原作者: 刘新华

摘要: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是写给经理人级别看的。
如果你还只是个士兵,又压根不想成为“将军”,那么本文对于你来说没有意义,不看也罢;如果你是这个级别的角儿,想要继续干下去,甚至还想更上一层楼,那么,本文的“精确制导技术”及其背后的管理思想,或许可以协助你“马下治天下”,出将入相。

打天下易,治天下难
  
说句实话,无论你的公司多么弱小,只要把资源“集中、集中、再集中”,那么,要打下一两个基地市场,不是难事。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打下来的基地市场,不能仅仅供奉在那里让人瞻仰,老板们更希望它能够快速提供生生不息的利润!
建议你不要问这里所谓的“快速”是多快,反正越快越好。总之,你不必怀疑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赤裸裸地赚钱,更不必鄙夷老板对于利润极大化的孜孜追求。
如果你有这样的思想素养,恭喜你具有不错的政治智慧;如果还不太明白个中道理,即便你在马背上所向披靡,但是下马后,很可能就跌得鼻青脸肿。
不妨把这个问题的实质掰细,说明个中原委:
首先,在攻打基地市场时,上下同欲,志在必得。
尤其那些尚处于“落草为寇”、“流离失所”的企业,对于基地市场的渴望,会表现为一种革命豪情式的慷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何等慷慨!笔者曾亲自听过一个公司老板的动员令:只要你们拿下XX市场,除了我的老婆和孩子,其他的东西都是大家的!
天底下所有老板都是生意人,都深谙“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哲学,一旦基地市场到手,你不但不要天真地奢望还有这么多资源,供你酣畅淋漓地挥霍,反而要站在老板的角度,盘算着如何从基地市场身上加倍赚回当初的投入!
其次,初战告捷后,一些雄心勃勃的老板还要马不停蹄、挥师出征下一个基地市场。
兵马粮草哪里来?当然只有从打下的基地市场上横征暴敛!你难道能够抗旨不遵?稍有不从,等待你命运的不是流放就是解甲。
最后,当今的消费品市场,大多是寡头垄断格局,这些寡头们都不是省油的灯,你可以集结兵力攻下他的基地市场,他同样可以组织“还乡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个时候,你是典型的夹心饼干,既要提供粮草给别的部队,还要组织资源防御对手的进攻。资源从哪里来?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个儿想办法吧!
讲到这里,各位想必明白“打天下易,治天下难”这句古话的真谛所在了。
总之,如何精心治理基地市场,使其能够满足老板们对利润日益增大的胃口需要,这是一个高级经理人躲不过、绕不开的政治与经济“二合一”大课题!
  
浅层浇花,深层抽水
  
笔者曾在一家知名食品公司T公司负责东北区销售工作,领略过风风火火打下基地市场的无限风光,也饱尝内外交困不得不“自己创造资源”的辛酸和艰难。
T公司在攻打辽宁这个基地市场时,对于地方一线单位的要求百依百顺。比如,专门为辽宁地区研发了一支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聘请了某知名主持人担任代言人,中国区总部还拨付800万元“总经理策略基金”在空中狂轰滥炸。
不到半年时间,这个产品就与市场上领导品牌的主力产品不相上下,在沈阳市的KA渠道,甚至以1.5倍的相对占有率领先对手。
但痛快的日子还没享受够,公司马上变脸,不仅停止对辽宁的一切支援,还严格控制ATL(广告费用)和BTL(渠道和消费者促销费用)的预算。目的只有一个:公司要挥师南下,进攻北京市场,期待复制辽宁的胜利成果!
偏偏这时,对手也推出了同样的产品,以牙还牙,在辽宁市场大举反攻。
如何完成公司苛刻的“公粮”指标,又要自筹资源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何谓严峻任务?说白了,就是要用极少的资源,创造极大化的效益!
所幸笔者从小就是军事迷,“精确制导技术”对笔者的启发很大。
于是,笔者在辽宁销售公司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五个一运动”,即一个原则、一个信念、一个工具、一个坚持和一个榜样。这场革命运动从形式上看纷繁驳杂,但主导思想却很简单,那就是“精确制导”。
当然,也正是依靠“精确制导技术”的巨大威力,一年下来,辽宁销售公司圆满完成利润任务,还成功击退对手的进攻。 
  
一个原则:向关键点发力
  
众所周知,影响销售的要素有很多。高级经理人的价值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出哪些是关键要素。这里引用大家熟悉的“四要素驱动理论”公式作以说明:
市场占有率=覆盖率×认知度×试购率×重复购买率。
从上面的理论公式看,这四个要素的运算符号是乘法,因此,其中某个要素不变,其余任何一个要素的提高,都会相应提高占有率。
你的产品不会可怜到四个要素都“技不如人”——如果是这样,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早就尸骨无存了。通常的情况是:其中一个或者最多两个要素需要加强。你需要做的,就是针对要加强的“要素”有的放矢,一个炸弹就搞定,不需要针对四个要素胡乱放炮,花费4倍资源。
比如,T公司在进攻辽宁市场时,经过市场试销后,发现小鸡炖蘑菇的产品力非常强大,消费者重复购买率高达60%,而T公司的产品覆盖率和认知度都很高,都在80%以上。唯一不足的是消费者的试购率很低,不足10%。
因此,T公司放弃了原先大量投放空中广告的方案,只使用了空中广告20%的费用,在各大卖场一口气增设80个导购和80个体验试吃站,大大提升了试购率,一举奏效。
再如,T公司在辽宁防御竞品小鸡炖蘑菇的进攻时,虽然竞品在经销、批发、终端三阶渠道上疯狂促销,但T公司坚守既定的价格策略,没有贸然跟进。
原因有三:第一,对手的策略是“以下马对上马”,以小搏大,T公司当然不能眼睁睁上当;第二,对手力度很大,渠道折扣和折让率高达20%,T公司小鸡炖蘑菇是成熟产品,跟进就会价格破盘;第三,T公司小鸡炖蘑菇的规模已经达到3000万元/月,跟进的话就是600万元的天文数字,跟不起。
经过分析,T公司发现竞品的口味接受度不如自己,消费者试吃后的重复购买率很低,不及本品的1/3。唯一有隐忧的是竞品作为领导品牌,认知度比T 公司高出10% ,因此,T公司决定只在“认知度”这个要素上做足文章即可。
于是,我们针对辽宁市场策划了一个事件活动——“美味面条大师赛”,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和公众的注目,只花费不到100万元就成功瓦解了对手凌厉的攻势。
  
一个信念:找回另一半被浪费的资源
  
有前辈说过:你的媒体费用有一半被浪费掉了,但你不知道浪费在什么地方。
毫无疑问,在销售管理领域,你必须也要有这样的信念:你的销售费用有一半被浪费掉了!明明一发炮弹可以搞定的事情,你的弟兄可能至少发射了两发。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说明你是一个还不算太昏聩的经理人;如果你能够找到浪费在什么地方,并加以防范杜绝,那你算是拥有了过人之处。
当然,贵为高级经理人,你还必须明白:节约下来的销售费用,那可是真金白银,节约1元,就是1元利润!这可不等同于增加1元销售,因为增加1元销售,还需要支付70%~80%的销货成本和10%以上的销售费用,实际到手的利润可能也就一两毛钱而已。
当然,打天下的时候,高级经理人一心寻思的是如何攻破对手的城池,冲锋陷阵都是用密集炮火掩护,用机关枪扫射,很少思考“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但治理天下的时候,你就得秉持“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逐一审视每一笔费用的效益,并高悬一把砍刀,摆出至少要砍去一半费用的姿态,让下面各级弟兄不敢有丝毫懈怠。
实话告诉你,只要你舍得弯腰下去,我们浪费的销售费用俯拾即是。
随举几例,以示壮观:
★经销商的随货搭赠,有一半并没有按照公司要求下放到下游渠道,滚进了经销商自己的腰包;
★终端市场的陈列有奖,十有六七是花架子。你到市场走走,就可以看到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公司甲的业务员按照甲公司提供的“成功图像”摆好陈列,拍完照片前脚刚走,竞品厂家乙的业务员又按照乙公司的“成功图像”,摆好产品陈列在拍照;
★KA的特价促销,销售增量的一大半窜到了传统批发市场,赔了夫人又折兵;
★导购有50%上班见不到人影;
★促销赠品有一半被推广人员贪污了,你到推广人员家里去突然袭击检查,保证可以看到贵公司的“赠品博物馆”;
★特殊点的客户资料有一半是子虚乌有,因为特殊点可以申请特殊政策,于是造假成风。至于特殊政策到哪里去了,不说你也知道;
……

一个工具:ROI > 1
  
资源一定是有限的,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这是经济学常识。
但在实际运作中,有一种情况下,资源是无限的,你要多少有多少,随便你花。那就是在“ROI > 1”的情况下。
ROI就是投资回报率。ROI的计算公式是:ROI=(效益—费用)÷费用。
只要投入产生了比原先费用额度更大的效益(即营销活动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费用),这样的费用不但不要限制,还要鼓励多花!
这个工具是预算管理决策的核心思想,产生的效益相当于“空手套白狼”,身为高级经理人必须烂熟于心。
人与动物的差别就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同样的道理,能否掌握并运用“ROI> 1”这个工具,是区分高级经理人和一般业务人员的重要差别。尤其是在资源捉襟见肘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个工具者活,不能运用这个工具者死。
笔者在管理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下属营业单位的预算如果确实不足,可以提出“贷款申请”,但一定要详细核算边际收益和边际费用,要求“ROI> 1”,否则一律驳回。当然,你一定要成立事后追踪,考察各单位的信用。
笔者在本刊10月封面专题中曾经举例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一个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群众拥戴和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丝毫不亚于上级关爱和提拔。正如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群众,虚心倾听各方意见,获取来自于群众的大量真实材料,并且将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加工”,形成系统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办法和政策。
“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提炼、概括而成的领导意见,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化为群众的意见,付诸群众的实际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
请不要囫囵吞枣地阅读这些貌似“政治”的语言。
实不相瞒,大凡当领导的,哪个不懂点群众工作的政治艺术?你如果能够坚持群众主义路线,并学会巧妙“利用群众斗群众”,那么,兵马不足、粮草不够、强敌压境这些困难都不是困难,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困难是暂时的,办法总会有的。
笔者当年在辽宁与竞品鏖战时,号召全体业务、推广和后勤人员,每人必须检举揭发当前存在的浪费现象,并相应提出20条“精确制导”的技术方法(少一条罚款100元,多一条奖励50元)。辽宁公司200多号人,每人20条,汇集起来就是4000条,剔出那些含金量不高和重复的部分,轻松就提炼出成百上千条“精确制导”教义。
试举几例未经加工的群众揭发和智慧,力求原汁原味展现:
★我们公司的促销人员,全部被我公司某某从中抽成,每人每天抽5元,公司应该直接与促销人员谈工资,可以降低费用。
★批发市场应该像大卖场一样设置“批市导购人员”,效果会好1倍,我们的批市陈列费用太腐烂了。
★卖场的导购人员站的位置不对,应该站在竞品的产品排面前面,起到拦截作用。
★我发现弱势产品的搭赠幅度越大,越不好销售。具体原因我也没想明白。但我们公司因为这一点花了很多冤枉钱。
★执行推广活动时,应该先把活动点周围的小店扫荡一遍,把货铺进去,不然,消费者想买却买不到,推广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建议公司把这个动作写入标准书。
★有效时段、时点的把握:周末超市里的人比平时多很多,建议这两天一定全力安排促销活动;超市下午5:30至8:30的购物者比其他时间多很多,这个时段绝对应该多安排人员促销。
★在经销商所在地举办发布会的费用,经销商应该承担一半,因为这是帮助经销商开拓市场,毕竟这个地盘是他的。私下了解,其实经销商都同意分摊发布会费用。
★我们公司不应该把经销商进入的连锁超市收归直供。经销商手上还有娃哈哈和金丝猴奶糖,绑在一起去谈判,费用率低很多。
★公司报废物资(过时海报、冰箱贴、容器面空桶),对于县、县镇居民和农民来说,那是装饰房间及生活所需的奢侈品,利用这些物资不仅可以刺激和增加销量,而且还能抓住目标消费群,对于品牌宣传和下沉能起到很大作用。
★计时工资制是限制促销能动性发挥的主要原因,应该改为计件工资制度。
★在居民区搞大型活动,只要打个“公益”的幌子(比如把利润的一部分捐给社区),就可以免收场地费。其实我们公司赚了,因为场地费要2000元,但每次我们捐款只有300元。
……

一个榜样:凌源模式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在困难年代我国有一个总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其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任何组织、任何时候,都必须发扬的精神。笔者有一次到辽宁凌源出差,看到县城最大的商场在举办T公司的促销活动。活动内容稀松平常:买10元T公司产品,就可以抽奖,中奖率100%,奖品有纸巾、牙刷、毛巾。在小县城做这些活动,效果非常好,当天销售2000多元,接触消费者上千人。
你千万别小看这个接近庸俗的活动,因为这个活动并不是公司举办的,而是经销商自掏腰包做的:场地是经销商租的,赠品是经销商自己买的,POP是经销商自己花费18元喷绘的,没让公司掏一分钱。
经销商为何自掏腰包做活动呢?
一方面,公司停止了县级城市的促销预算,经销商只有自力更生;另一方面,该经销商替笔者算了一笔“一箭四雕”的账,听得笔者目瞪口呆:
第一,促销产品是市场上回收的即期品。一个中等城市,T公司每月基本有1%左右的即期品,以往的惯例是厂家和经销商各承担一半处理费用。如今他变废为宝,无形之中帮公司节约了数百元费用。
第二,按照零售价销售,经销商的毛利是400元(2000元×20%),扣掉场地、赠品和人员费用300元,经销商直接赢利100元。
第三,帮助商场吸引人流,加深了与商场的感情,商场甚至免收场地费,要求经销商每月帮助举办一场促销。
第四,扩大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生意越来越好。
笔者立即把凌源经销商的做法总结为“凌源模式”,并在全公司上下掀起“促销学凌源”的大革命热潮。
从此,“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深入人心,“不等、不靠、不要”的自主自发的促销推广活动蔚然成风,成为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公司节约数以百万计的推广费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新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5-2 13:34 , Processed in 0.0380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